面对“发烧”的地球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冬天,也许你会注意到这样的景象:路人身着短袖,本该冬眠的狗熊在户外玩耍,候鸟忘记迁徙,植物在冬天发芽,高山滑雪场无雪可滑……加拿大历来被称为“冰与枫的国度”,但其北部特有的冬季风情却在日渐消失,以全球最长滑冰场而闻名的丽都河今年迟迟不结冰。在欧洲大陆,阿尔卑斯山遭遇了1300年不遇的暖冬,原定于2006年10月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杯”滑雪赛因为无雪可滑而被迫取消……
  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新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向我们传递了气候变化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过去的100年(1906~2005)中,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0.74℃;过去5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500年和1300年以来是最高的;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20世纪可能是过去一千年中最暖的世纪,而90年代又是最温暖的10年,其中1998年和2001年又是过去一千年中最暖的;而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球平均气温较1961~1990年均值高0.42℃,为有记录以来的第六暖年。这份报告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海平面将升高18-59厘米,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全球受海洋沿岸风暴导致洪水危险的人数将从目前的7500万上升至2亿。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千年,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消融,进而造成海平面升高约7米。
  
  气候变暖将威胁人类
  
  一般公众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和海平面升高的具体概念恐怕并不十分清楚,只感觉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了。殊不知,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地球上15%~40%的物种将濒临灭绝;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3℃,世界谷物产量将下降2000万到4亿吨,4亿人将会挨饿,30亿人将处在洪灾和没有饮用水的境地。如果地球变暖的趋势没有改变,那么2030年,与气候有关的疾病将增加一倍,其中人类与炎热有关的死亡将大幅增加;世界大部分地区暴雨将增加,洪水的频率也因此增加,山崩和雪崩也将更为频繁地发生;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一些岛国可能不复存在,岛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胁,如印尼约1,8万个岛屿中可能将有2000个被海水淹没。到2050年,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全球将有2亿人口会由于海平面升高、洪涝灾害或干旱而不得不放弃家园。到2080年,全球将有11亿到32亿人口面临缺水,有2亿到6亿人口面临粮食短缺。
  早在2004年2月22日,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五角大楼向布什递交“秘密”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五角大楼告诉布什:气候变化将摧毁“我们”;未来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人类的头号威胁是气候问题;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陷入无政府状态;未来20年因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升高,土地和资源将锐减,由此引发大规模骚乱、冲突甚至核战争;成百上千万人将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死亡。报告对中国可能发生的情况也进行了“描述”:中国需要大量的食物养活其庞大的人口;季风降水的不稳定性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2010年前后中国南部地区将发生持续10年的特大干旱;洪水可能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夏季高温增多;水资源和能源供应匮乏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科学家们还将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气候突变等同于恐怖袭击的危害,而英国政府不久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如果各国政府在未来10年内不采取行动遏制温室效应,那么全球将为此付出高达6.98万亿美元的经济代价,这将超过一战、二战和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衰退付出的代价,而且还会造就两亿“环境难民”。
  我们的地球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进程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非常可能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引起的,因此全球变暖人类难辞其咎。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工业革命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量很少,二氧化碳的空气浓度大约百万分之二百八十,到2005年二氧化碳的空气浓度大约百万分之三百七十九。在最近10 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是飙升了20%。
  温室气体为什么会使地球变暖呢?原来,地球通过太阳短波辐射获得热量,并通过地表的长波辐射将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从而使地球表面能够保持平均15℃的温度。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对长波辐射不透明性的增强,打破了这一辐射平衡过程,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表温度的升高及由此导致的长波辐射的增加来补充。地面温度增加后,水汽将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的反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全球变暖更显著。
  
  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而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将占世界总量的22.3%,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我国目前正在制定一项全国计划,限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对我国气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近100年来中国的地表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升温幅度约为0.5℃~0.8℃,在最近的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速率为每10年0.22℃,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北方和青藏高原比其他地区更显著。2006年中国全国年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预计在未来,我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与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 气温相比,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可能变暖1.3℃~2.1℃,2030年可能变暖1.5℃-2.8℃,2050年变暖2.3℃-3.3℃,2100年变暖3.9℃-6℃。
  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未来我国的降水也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将增加2%~3%,到2050年将增加5%~7%,到2100年将增加11%至17%。我国海平面继续上升,到2050年约上升12-50厘米,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面上升9~107厘米。未来100年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大;干旱区范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加重;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冰川将消失,预计到2050年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可能再减少27%。
  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都将上升,冬季极冷期可能缩短,夏季的炎热期可能延长,极端高温、热浪、干旱等愈发频繁。气候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将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粮食安全和水资源供需。虽说我国长江三角洲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由于华东地区的大麦、小麦、油菜多数是早熟品种,冬季气候变暖,缩短作物的越冬期之后,会使作物提前返青,减轻植株的抗寒能力,造成作物更容易遭受冻害的侵袭而减产。
  
  如何减缓气候变暖的加剧?
  
  2006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肯尼亚举行。会议宣布,由于环境问题,全球已有2500万人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如果气候问题继续恶化,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气候问题不是某一个地区、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活动可以影响自然气候变化,自然气候变化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科学家们认为,当前的变暖趋势不可能被停止或逆转,但是能被减慢,使得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因此,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为什么说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已不可避免?原因有两个。首先,气候系统有很大的惯性(主要是由于海洋的响应比较缓慢),因而温度对已经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只有部分响应。这样即使今天所有的排放都停止,在气候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以前,残余的变暖效应仍然会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继续发生。其次,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能够被慢慢减少时,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转变到其替代物为基础也要花费时间。因此,进一步的排放和随之而来的变暖同样也不可避免。但无论如何,减缓行动能够使变暖速度逐渐下降,并最终停止这种变暖。
  科学家们试图用科学的手段减缓地球变暖速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布勒克建议在大气层的平流层内释放二氧化碳,据他计算,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动用几百架大型喷气飞机,不过这种做法会加剧酸雨的形成。有科学家设想把二氧化碳深埋于海底,具体方法是二氧化碳首先被液化,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深海底。从理论上讲,海洋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但是,人们担心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后,会使海水酸化,对鱼类产生不利的影响。
  面对严峻的环境现实,国际社会携手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拟定了《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臭氧层保护公约》等国际公约,在很大程度上对遏制全球变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在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应优先考虑节能,其次再考虑发展清洁能源。而在节能方面,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是减少排放的最有效手段,它包括大规模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利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同时发展先进清洁煤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先进核电技术,先进天然气发电技术,非常规能源利用技术,合成燃料利用技术,脱碳和封碳技术等。
  此外,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才能为减缓气候变暖出一份力呢?拯救地球从点滴做起,比如:我们出门时尽量少开车,去乘坐公共汽车;即使开私家车,也可以在开车时放慢开车速度,因为每小时开80千米比每小时110千米节省燃料25%;当你准备给家电更新换代的时候,请选择节能家电;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也能产生相当大的能量……这些生活中小的方面都可以为我们节约能源作出很大的贡献,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就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就为我们减缓气候变暖出了一份力……
  
  责任编辑 蒲 晖
其他文献
当人们问起物质有几种状态时,绝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是我们在小学就知道的知识。实际上,这个回答是不正确的。物体至少有6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冷凝态以及近年来由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的一种神秘的新状态——费米子冷凝态。    玻色子和费米子    在介绍费米子冷凝态之前,必须了解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玻色子和费米子的区别,另一个是什么是玻色一爱因
继续紧盯关键节点  春节临近,纠正“四风”又迎来新的重节点。2018年12月27日,中央纪委印发《关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确保2019年元旦春节风清气正的通知》;12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了“元旦春节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自2013年始,每逢重大节日专门推出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已是中央纪委纠治“四风”的“标配”,向全党全社会释
七叶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别名桫椤树、娑罗树、莎罗树、天师栗、开心果、猴板栗。根据一些古老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尼泊尔蓝毗尼花园的一棵菩提树下诞生的;他长大悟道后用贝叶棕的叶片刻写佛经,传播天下,普渡众生;后于80岁高龄时在印度城外小河边一片茂盛的娑罗林涅槃。所以,娑罗树与菩提树、贝叶棕被佛家合称为“佛国三宝树”。可见七叶树与佛教有不解之缘。  七叶树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干挺直,树高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唐绍仪自幼随父到上海读书,较早就学习外语并接触洋务知识。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留美7年,深受西方文明熏陶,对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崇仰备至。唐绍仪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以担任过清廷巡抚、尚书和民国总理而蜚声政坛,又以就任民国广东省中山县长而被毛泽东引为“能上能下”的例子。    三次荣得“大臣头衔”    唐绍
1945年4月16日,一艘2000吨级的运输船趁着夜幕悄然驶入江西的鄱阳湖水域。这艘名叫“神户五号”的运输船,装载着侵华日军从中国南方搜刮而来的金银珠宝与古玩字画等珍贵宝物,仓惶地沿鄱阳湖北上,准备取道长江,返回日本。运输船行至鄱阳湖一段名叫“老爷庙”的水域,突遇飓风,原本静如明镜的湖面,即刻浊浪排空,大雾弥漫,船体随之倾覆,船上200余人连同那些无价珍宝与船一同沉入湖底。老爷庙水域,被世人称为“
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
艾滋病的治疗在2009年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达。一是疫苗,二是药物。前者有了一点希望,后者缺口仍然很大。    疫苗:从绝望到曙光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于1997年提出,要在8到10年内研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此后,尽管美国和世界各国都在争分夺秒争相研制艾滋病疫苗,但一直收效不大。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失望悲观的情绪笼罩人间。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艾滋病研究专家戴维·巴尔的摩甚至绝望地表示,鉴
有人说英格兰起伏连绵的田野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现象,其中较著名的就是麦田怪圈。由于怪圈都是以完美的圆形为基调,而且多数都出现在麦田里,所以被人称为麦田怪圈。加之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的,面积很大,起初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外星人的杰作。  今年6月初,新的麦田怪圈出现了——英国威尔特郡劳顿村巴布里堡附近的大麦地里在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直径46米的怪圈,里面是一些不
在许多战争影片和纪录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从战斗机上抛撒下来的密密匝匝的小炸弹。这种场景看上去十分恐怖,让人有一种难逃“弹网”的窒息感。荧屏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炸弹就是集束炸弹的子炸弹。国际社会一直十分谴责对集束炸弹的使用。2008年5月28日,111个国家同意全面禁止生产、储存和使用集束炸弹,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通过了有关公约的最后草案,并承诺在8年内销毁库存的集束炸弹。    平民花园中的炸弹   
环境空气质量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影响着奥运是否能成功举办。对此,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在举办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难以达标。而要谈论空气质量,就得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衡量,包括中国的标准和世界的标准。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比较    进入工业化时代,影响人们生存的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5P)、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