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社会调查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以综合性、开放性为特征,这深刻体现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强烈要求,因此教育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的社会调查,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质疑、聚合、发散、溯源究因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效果。
  
  背景分析:开展社会调查是克服教学重知轻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近,笔者和同事指导部分学生开展“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的社会调查。在组织本次社会调查前,笔者想到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种种有违新课程要求的现象。在中考命题改革的导向下,历史与社会教师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仍然盛行于课堂,传统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教学内容提倡本本主义;教学目标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教学对象上,对学生主体认识不足,教师为教案而教;教学方法上,强调“灌”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缺乏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把学生心灵封闭于大量死知识中,不会学以致用。据此,特将这次社会调查的目的确定为:进行一次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思维能力培养的尝试。借以向更多的教师宣传在初中阶段扎实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思维创新是新课程一大特色[1]。通过“激发兴趣、学会提问、善于解问、不断反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选定“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为研究课题。因为社会调查涉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完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归纳结论工作,就意味着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确定研究课题,编制调查提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泽国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在生活中学生注意到泽国的市场发展一直走在温岭的前列,因此他们很想了解泽国市场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为此,笔者把学生组成探究合作小组,开始着手确定研究课题和编制调查提纲,而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将事半功倍。
  笔者指导探究组在选课题时应注意3个问题:首先,课题选择要有意义,自己感兴趣;其次,要选择一个需要并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再次,要在限定时间可完成,研究范围切口要尽可能小,有较明确的研究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组认为:许多年以来,人们在搞研究创新的时候往往忽略本地的方志资源。研究泽国镇市场发展可开发利用的方志资源包括《太平县古志三种》《温岭县志》《泽国镇志》等志书,以及参与编写这些志书的专家、学者。在这些志书中,泽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其中都有所记录、有所反映,因此,它们是研究泽国发展历史的好帮手。而参与编写这些志书的专家、学者一般都拥有丰富的地方发展历史知识,他们也是一座座资源宝库,很值得去探寻、挖掘。但又由于本地方志资源中的《温岭县志》下限为1987年,《泽国镇志》下限为1998年,所以把这次探究的时间范围定为1978—1998年。最后,探究组将本次社会调查的课题确定为“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编制调查提纲。
  在研究课题确立的起始阶段,探究组成员表现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强大推动力。
  
  多方搜集资料,仔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指导探究组在整理分析资料时应注意3个问题:首先要对感性材料形成总体认知,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对资料分类分析,形成同类资料对比分析,进而总结本质特征;再次,要对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描述,形成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组成员细阅《温岭县志》《泽国镇志》中有关泽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一方面,他们将1978—1998年以1992为界分成2个发展阶段,进行前后对比;另一方面,他们对每个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组织形式、贸易规模、政府管理手段3个层面归纳总结。
  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泽国镇集市贸易的发育程度不断提高。从集市贸易上市产品的种类看,已由以前农副产品原料为主,转向以原料性产品和加工产品并重;由过去的生活消费品为主,转向以生活消费品与生产资料并重。废旧钢铁、鞋机市场成交额迅速增加。1986年,废旧钢铁成交额达360万元,为乡镇工业、手工业提供大批原材料。从市场的组织形式看,由传统的农贸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1981年以来,新增9个专业市场,全镇15个专业市场全是批零兼营,其中批发额占成交额80%以上的就有8个。随着集市贸易的繁荣,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镇市场成交额大幅度增长。1985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 385万元;1987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7 000万元,比1985年增长5倍多。同时,镇人民政府专门成立由7人组成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镇各交易市场进行整顿和调整,发挥部分退休工人和农民管理市场的作用,对个体商贩采取固定划分场地设摊的办法。
  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第二阶段(1992—1998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随着泽国镇区的扩大,镇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市场,努力形成市场专业规模优势,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镇人民政府筹集民资办市场,先后建成25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专业市场。1993年,全镇市场成交额达8亿余元;1996年,市场年成交额达31亿元;到1998年,市场年成交额达38亿元,其中有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同时镇人民政府花大力气抓好现有市场的整顿和管理,设立市场管理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市场管理,使市场保持摊位整齐、交易公平、制度健全、遵纪守法、照章纳税,积极推进市场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向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
  调查报告反映了探究组成员掌握了分类归纳总结对比的资料分析方法,这实质上是聚合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分析归纳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溯源探究因果,强化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指导探究组在溯源究因时提出2个要求:首先要运用因果发散法,以泽国市场发展成果为发散点,推测出产生该成果的各种原因;第二要发挥集体发散思维,探究组成员要集思广益,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能说通,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
  在教师指导下,探究组从历史渊源到现实政策、从地理位置到交通发展、从经济发展到人口变迁等多角度深入分析促进泽国市场发展的根源。1)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根本原因。从1978—1998年,泽国市场迅猛发展,形成2个高潮。第一个高潮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泽国人闻风而动,泽国的各级各类市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第二个高潮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这不仅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同时也为泽国各级各类市场的上档次、上规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2)历史商贸风情是渊源。泽国,因“泽”而名,历来人文荟萃,物富人丰,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名镇,素有“台州商埠”之称。3)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先天因素。优越位置使泽国成为温台两地商品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和台州金三角地带的重镇。4)泽国乡镇企业的崛起是推动泽国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对泽国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崛起需要大量由市场提供的原材料,这就促进了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崛起,又为泽国本地的市场提供了一些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这同样繁荣了泽国的市场。5)1978—1998年间,泽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多,无疑扩大了市场需求的总量(包括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促进了泽国市场的发展壮大。6)迅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为1978—1998年间泽国市场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加快了市场商品的流通和市场资金的周转;促进市场从过去的零售为主向批发为主转变,从传统的农贸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也使市场商品来源有了更广更远的选择。7)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的普及,这不仅使广大的市场消费者、经销商有了更广阔的供求空间。此外,随着电话的逐渐普及,使传递信息的时间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也使市场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来的更为便捷、顺畅。通讯事业的发展也是促进泽国1978—1998年间市场迅速发展的又一个有利因素。
  调查报告反映了探究组成员掌握了溯源究因基本方法,这实质上是发散思维能力的体现。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当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求同思维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所以更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在社会调查报告中,探究组成员总结本次社会调查点滴收获:1)掌握了资料收集、分析能力;2)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3)树立了探究学习方式;4)培养了浓厚的乡土情感。
  通过此次社会调查活动,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质疑、聚合、发散、溯源究因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扎扎实实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对SPWM的原理及其控制集成电路的各个模块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单芯片三相SPWM恒压频比变频器的实现。最后利用Altera的QuartusⅡ软件对该设计进行编译和仿真,并给出仿真结果。  关键词 脉宽调制;SPWM;FPGA  中图分类号:TM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9-0070-02    Design and Studied of 3-pha
1 前言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基础,是学习其余学科的“地基”,是“建房”的“砖”,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记忆、理解、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能使学生在了解汉字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历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历史比较的方法与历史比较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应用,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比较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和
摘要 为提高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水平,建立一个基于三层结构的B/S多媒体竞赛系统。针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系统的各主要模块,并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接着利用ASP.NET和SQL Server2005技术进行系统的实现,并以竞赛报名模块为例,利用UML分析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 多媒体;竞赛;UML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处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在未来的几年里,国家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改变以前高中独红的状况,使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达到4:6,以适应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势必会大上一个台阶。  然而作为为学生培养职业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刚从初中毕业升上来的学习状态,适应不同于基础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既学到专业技术技能,又使自己的基础课程知识也得到发展,为
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过去的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呆板,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从词、句、语法到课文一个模式,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新鲜感,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目标差距很大。因此,英语课应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进行改革尝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应该怎样创设有乐趣的教学氛围,设计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呢?    1 精心设计,吸引注意力    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
摘要 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介绍3G技术的概念和功能,分析移动学习的特点,并且详细阐述3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的新变化和新功能。  关键词 3G技术;移动学习;师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18-02  Application Study of Mobile Learning Based on 3G//Xiao
导语: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代一种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成为21世纪的教育发展战略。本期环球观察,笔者带您去了解一下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这四个国家的终身教育实施与发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终身教育体制发展的启示。    终身教育具有整合性。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信息技术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  这
编者的话:  将识字教学放入汉字文化背景中进行,在识字教学中辅以字源识字,是近年来识字教学比较流行的做法。字源识字,用得好,提高识字效率,弘扬汉字文化;用不好,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落得故弄玄虚之嫌。本期约请江苏盐城的几位老师对字源识字在低段识字教学中的意义、内容及运用进行阐述,以期给大家带来启发。  为什么教:对低段识字教学中字源识字的意义认知  蒋爱东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