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杆,而道德模范人物是评定一个地区是否具备高道德水准的载体。本调研报告以郫县道德模范评选工作为例,简要介绍了现阶段道德模范评选工作机制及其成绩,对当前评选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的更好展开、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激励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4-02
郫县文明办一如既往积极发现身边好人好事,近期,董贵生、钟家元、邹德清等一个又一个平民道德模范接连涌现,在巴蜀之地广为传播。2015年郫县文明办潜心培育狠抓道德模范建设并卓有成效。
一、郫县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开展现状
(一)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作为常态化工作。建立了“逐级推荐、‘四榜’联动”的评选机制,由各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发动群众选出身边的好人事迹报至各镇(街道)进行筛选,然后再报至县文明办,县文明办甄选出5个具有典型性的好人事迹,并注明重点推荐的对象,每月报至市文明办。
(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鼓舞人心。郫县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的基础上,每两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郫县好人”,并进行隆重表彰。通过宣传发动,各镇(街办)、县级各部门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甄选出好人优秀事迹,推荐至县文明办,县文明办邀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道德模范专家评审组,对候选人亲戚、邻居、领导及镇域内随即抽取的群众进行采访调查,从其事迹先进性、群众影响力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初步评选出20名候选人。为确保推荐出来的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真实,可信、可敬、可学,专家评审组再次对20名候选人事迹进行复查确认,最终推荐评选出“道德模范·郫县好人”10名。
(三)道德模范巡演巡讲巡展感动人心。郫县充分利用辖区19所高校的丰富资源,邀请四川传媒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专业团队参与节目创演,以郫县本土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原形,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方言散打、话剧小品、情景舞蹈、音乐快板等形式,开展“郫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演”活动,目前,已形成《见义勇为好的哥》、《就买你的菜》、《平凡之歌》等12个节目,巡演覆盖机关、企业、军营、学校、社区、村镇。以“道德在心·文明在手”为主题,组织了杨晓龙、董贵生、邓小泉等10余名道德模范、郫县好人,走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村镇,以演讲报告、分享体会等形式,传播道德理念。制作“道德模范在身边”、“文明入户 道德入心”等宣传展板,组织志愿者深入小区院落、村委会、公园广场、“三美”示范点等点位开展巡展和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激励广大市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评选对象个人情况核实不到位(以董贵生为例)。
由郫县推荐的董贵生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董贵生被评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以来,各大媒体相继邀请其参加节目,宣传、发扬老兵精神的同时提高收视率。节目播出后,引起很大轰动,为他点赞的社会人士不在少数,可是强烈的质疑之声也跟随而来,使得推选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不得不承认(暂且不谈他们出于什么根源),质疑之人“工作”做得相当扎实,条条框框列的很是清晰,各方媒体报道、音频视频报刊所涉、董贵生本人所说……与其所掌握的情况有出入的地方,一一罗列了出来,并随之附上他们认为的事实和要求解释的内容,着实下了大功夫。
对于质疑之人的问题,郫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召集董贵生在郫县的部分战友进行座谈;走访董贵生照顾烈士的父母;与董贵生本人细致交流等核实调查,将有疑虑的问题逐一核实。调查过程中,董贵生确实存在夸大其词的成分,这种问题的显现,不得不让工作单位对前期工作有一定的反省。针对质疑,由于已掌握的材料不全面,无法当下就拿出证据进行反驳,评选过程严谨度不够,核实不到位,以至于评选出来公布于众后,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后续宣传掉队。
道德模范在刚选出来的一个阶段,轰轰烈烈开展的确实不错,但这个阶段热潮一过,道德模范也就随之淹没。虽然道德模范评选工作一直在做,也不断地会涌现出许多新的道德模范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选出来的就全然成为过去式。评选是一阵子,学习宣传却是要践行到底的。
(三)对道德模范的物质奖励和生活关爱欠缺。
评选出来,被大众熟知,精神奖励做的不错,荣誉赋予值得高兴。但对于其中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就该予以相应的帮扶,现阶段存在口头应允跟得上,但实际落实不到位,对道德模范的社会保障远未形成机制化。
(四)群众对道德模范荣誉的认同度不高,学习效仿受影响。
对身边好人自身而言,被广泛报道,之后就一个红本了事,这导致不少人认为,争当道德模范不值得,还不如多在地上花些功夫,有个好收成来的划算,评选过程中,有部分已被发掘的好人婉言拒绝对其采访,也印证了群众对道德模范荣誉认同欠缺。
三、建议对策
(一)分析被评人员心灵接受度,激励基层评选身边好人。
1.运用“面子文化”的积极影响。中国农村是一种传统的熟人社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心理一直支配着农村人,“留一个好名声”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大力公开表扬和正面鼓励,不仅充分满足了人们爱面子,落好名声的心理,而且内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驱动、激发做好事,会更好地达到评选道德模范的初衷,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2.身边榜样更可效仿。比如在村组织召开全村表彰大会,不以善小而不记,为各类典型送牌匾、戴红花、发放纪念品、建立道德坊、孝德墙、好人窗等。对于基层组织来讲,这些工作常态化并不很费时费力,但一次小小的表彰,对于广大老百姓的意义却非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国道德模范可歌可泣的善行义举固然能够感动人心,但有时不免让人觉得高山仰止、远不可及,因而往往心存敬仰并不付诸心动去效仿。与其相比,身边的榜样更具感染力,可感觉,可触摸,更可效仿。
关键词: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激励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4-02
郫县文明办一如既往积极发现身边好人好事,近期,董贵生、钟家元、邹德清等一个又一个平民道德模范接连涌现,在巴蜀之地广为传播。2015年郫县文明办潜心培育狠抓道德模范建设并卓有成效。
一、郫县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开展现状
(一)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作为常态化工作。建立了“逐级推荐、‘四榜’联动”的评选机制,由各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发动群众选出身边的好人事迹报至各镇(街道)进行筛选,然后再报至县文明办,县文明办甄选出5个具有典型性的好人事迹,并注明重点推荐的对象,每月报至市文明办。
(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鼓舞人心。郫县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评选的基础上,每两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郫县好人”,并进行隆重表彰。通过宣传发动,各镇(街办)、县级各部门在群众推荐的基础上甄选出好人优秀事迹,推荐至县文明办,县文明办邀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道德模范专家评审组,对候选人亲戚、邻居、领导及镇域内随即抽取的群众进行采访调查,从其事迹先进性、群众影响力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初步评选出20名候选人。为确保推荐出来的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真实,可信、可敬、可学,专家评审组再次对20名候选人事迹进行复查确认,最终推荐评选出“道德模范·郫县好人”10名。
(三)道德模范巡演巡讲巡展感动人心。郫县充分利用辖区19所高校的丰富资源,邀请四川传媒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专业团队参与节目创演,以郫县本土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原形,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方言散打、话剧小品、情景舞蹈、音乐快板等形式,开展“郫县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巡演”活动,目前,已形成《见义勇为好的哥》、《就买你的菜》、《平凡之歌》等12个节目,巡演覆盖机关、企业、军营、学校、社区、村镇。以“道德在心·文明在手”为主题,组织了杨晓龙、董贵生、邓小泉等10余名道德模范、郫县好人,走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村镇,以演讲报告、分享体会等形式,传播道德理念。制作“道德模范在身边”、“文明入户 道德入心”等宣传展板,组织志愿者深入小区院落、村委会、公园广场、“三美”示范点等点位开展巡展和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激励广大市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文明城市,共享文明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评选对象个人情况核实不到位(以董贵生为例)。
由郫县推荐的董贵生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董贵生被评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以来,各大媒体相继邀请其参加节目,宣传、发扬老兵精神的同时提高收视率。节目播出后,引起很大轰动,为他点赞的社会人士不在少数,可是强烈的质疑之声也跟随而来,使得推选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力。不得不承认(暂且不谈他们出于什么根源),质疑之人“工作”做得相当扎实,条条框框列的很是清晰,各方媒体报道、音频视频报刊所涉、董贵生本人所说……与其所掌握的情况有出入的地方,一一罗列了出来,并随之附上他们认为的事实和要求解释的内容,着实下了大功夫。
对于质疑之人的问题,郫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通过召集董贵生在郫县的部分战友进行座谈;走访董贵生照顾烈士的父母;与董贵生本人细致交流等核实调查,将有疑虑的问题逐一核实。调查过程中,董贵生确实存在夸大其词的成分,这种问题的显现,不得不让工作单位对前期工作有一定的反省。针对质疑,由于已掌握的材料不全面,无法当下就拿出证据进行反驳,评选过程严谨度不够,核实不到位,以至于评选出来公布于众后,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后续宣传掉队。
道德模范在刚选出来的一个阶段,轰轰烈烈开展的确实不错,但这个阶段热潮一过,道德模范也就随之淹没。虽然道德模范评选工作一直在做,也不断地会涌现出许多新的道德模范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选出来的就全然成为过去式。评选是一阵子,学习宣传却是要践行到底的。
(三)对道德模范的物质奖励和生活关爱欠缺。
评选出来,被大众熟知,精神奖励做的不错,荣誉赋予值得高兴。但对于其中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就该予以相应的帮扶,现阶段存在口头应允跟得上,但实际落实不到位,对道德模范的社会保障远未形成机制化。
(四)群众对道德模范荣誉的认同度不高,学习效仿受影响。
对身边好人自身而言,被广泛报道,之后就一个红本了事,这导致不少人认为,争当道德模范不值得,还不如多在地上花些功夫,有个好收成来的划算,评选过程中,有部分已被发掘的好人婉言拒绝对其采访,也印证了群众对道德模范荣誉认同欠缺。
三、建议对策
(一)分析被评人员心灵接受度,激励基层评选身边好人。
1.运用“面子文化”的积极影响。中国农村是一种传统的熟人社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心理一直支配着农村人,“留一个好名声”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大力公开表扬和正面鼓励,不仅充分满足了人们爱面子,落好名声的心理,而且内心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驱动、激发做好事,会更好地达到评选道德模范的初衷,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2.身边榜样更可效仿。比如在村组织召开全村表彰大会,不以善小而不记,为各类典型送牌匾、戴红花、发放纪念品、建立道德坊、孝德墙、好人窗等。对于基层组织来讲,这些工作常态化并不很费时费力,但一次小小的表彰,对于广大老百姓的意义却非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国道德模范可歌可泣的善行义举固然能够感动人心,但有时不免让人觉得高山仰止、远不可及,因而往往心存敬仰并不付诸心动去效仿。与其相比,身边的榜样更具感染力,可感觉,可触摸,更可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