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学教材共有4册,主要涉及的知识有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等。高山流水、田间菜地、春耕秋收……这些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学生经常与大自然接触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都为农村学生学习生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给生物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有效地进行生物教学,现就这方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近年来我市升中考试方案不断改革,尤其是生物科目在升中考试改革方案中的变动较大。根据我市2009年最新升学考试方案规定,生物不纳入升中考试科目,只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因此生物不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以上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至于如何激发,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生物知识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生物知识可以解决不少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去了解相关生物和现象,再带着自己的观察和疑惑有目的地上课,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我先让学生到农田或果园去观察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上课时有学生告诉我他家的水稻叶片有枯黄现象,有学生说今年他们家的柑橘或其他果树开花很多但结果却很少等问题。面对这些现象学生之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现在亲自发现问题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并形象生动地讲解种种现象的原理——水稻出现叶枯黄可能是施肥不合理缺磷肥引起的,果树花而不实有可能是开花期间缺硼引起。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并转告家长,让家长合理施肥使农业产量提高,及时解决问题。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成功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生物教学
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设备虽然远远不及城市中学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农村中学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我所在的这个镇是柑橘农场,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家里有果园、有农田、有菜地、有鱼塘,自家有养猪、养鸡、养牛等等。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所限,大多学生从小就在家帮忙做家务,跟随父母下田参与春耕秋收。孩子们时常在大自然中找到乐趣,度过城市学生无法体会的快乐的农村生活,如下河抓鱼、爬树摘果、取鸟窝、捣蜂窝,在田野上边放牛边捕捉青蛙、蝴蝶、蜻蜓……这些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给学生奠定了良好的生物知识基础。
乡村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直观教具,所以我们要是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优势,生物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环节动物——蚯蚓”一课时,对农村学生取材非常有利,很多学生都有过抓蚯蚓的经历,但对蚯蚓的了解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学生带着一知半解的心态,求知欲望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农村学校周围到处是果园农田菜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附近去采集蚯蚓。直观的教具,加上老师的示范性操作和讲解过程中稍加启发,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所见现象联系就很容易理解,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疑问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观察、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物学,学习不只为考试而学,更重要的是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去,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例如,通过学习“种子萌芽的条件”,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去培育黄豆芽或绿豆芽;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让学生知道以后在耕种管理施肥时,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进行合理施肥;在自家果园尝试嫁接培育新品种、通过异花传粉杂交产生优良品种等等。
农村生物教学要从农村日常生活中来,到日常生活中去,立足于农,服务于农。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使教学与当地农村生活贴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有用之处。
责任编辑赵霭雯
一、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近年来我市升中考试方案不断改革,尤其是生物科目在升中考试改革方案中的变动较大。根据我市2009年最新升学考试方案规定,生物不纳入升中考试科目,只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因此生物不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面对以上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至于如何激发,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生物知识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生物知识可以解决不少在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去了解相关生物和现象,再带着自己的观察和疑惑有目的地上课,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我先让学生到农田或果园去观察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上课时有学生告诉我他家的水稻叶片有枯黄现象,有学生说今年他们家的柑橘或其他果树开花很多但结果却很少等问题。面对这些现象学生之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现在亲自发现问题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并形象生动地讲解种种现象的原理——水稻出现叶枯黄可能是施肥不合理缺磷肥引起的,果树花而不实有可能是开花期间缺硼引起。学生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并转告家长,让家长合理施肥使农业产量提高,及时解决问题。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成功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生物教学
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设备虽然远远不及城市中学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农村中学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我所在的这个镇是柑橘农场,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家里有果园、有农田、有菜地、有鱼塘,自家有养猪、养鸡、养牛等等。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所限,大多学生从小就在家帮忙做家务,跟随父母下田参与春耕秋收。孩子们时常在大自然中找到乐趣,度过城市学生无法体会的快乐的农村生活,如下河抓鱼、爬树摘果、取鸟窝、捣蜂窝,在田野上边放牛边捕捉青蛙、蝴蝶、蜻蜓……这些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给学生奠定了良好的生物知识基础。
乡村大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直观教具,所以我们要是能够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优势,生物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环节动物——蚯蚓”一课时,对农村学生取材非常有利,很多学生都有过抓蚯蚓的经历,但对蚯蚓的了解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学生带着一知半解的心态,求知欲望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农村学校周围到处是果园农田菜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附近去采集蚯蚓。直观的教具,加上老师的示范性操作和讲解过程中稍加启发,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所见现象联系就很容易理解,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疑问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观察、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生物学,学习不只为考试而学,更重要的是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去,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例如,通过学习“种子萌芽的条件”,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去培育黄豆芽或绿豆芽;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让学生知道以后在耕种管理施肥时,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进行合理施肥;在自家果园尝试嫁接培育新品种、通过异花传粉杂交产生优良品种等等。
农村生物教学要从农村日常生活中来,到日常生活中去,立足于农,服务于农。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使教学与当地农村生活贴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有用之处。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