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竞争下的战略第三方选择:基于海量事件数据的中美印、中美俄、中美欧VAR模型分析

来源 :当代亚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战略第三方对中美关系和中国外部战略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探究中美战略竞争和美国对战略第三方政策会如何影响战略第三方的对华政策,文章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模型,揭示了中国、美国和三个战略第三方——印度、俄罗斯和欧盟——自2008年以来的动态互动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美国对中国的遏压加剧,印度和俄罗斯对华政策中的冲突性因素可能增加,而欧盟则可能改善对华关系.美国改善与欧盟关系将导致欧盟采取对华疏远的政策,美国对印度的持续示好和拉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印度加强对中国的敌对政策,俄罗斯对华政策则不受美国对俄罗斯政策的影响.根据上述发现,如果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和加剧,中俄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可能显现,甚至可能出现印俄两国同时对中国构成挑战的被动局面,欧盟则可能成为缓解中国外部战略压力的重要突破口.
其他文献
每一个政党由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条件、阶级基础、文化传统各异,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文化形态集成和重要精神标识.
期刊
把人类尊严确立为人权基础的思想为人权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罗曼援引"社会想象"为人权奠基,探讨了人类尊严宣称的施为特征以及1945年后人权和人类尊严宣言的历史哲学意义;哈贝马斯试图用人类尊严的动力学来补充权利概念的建筑术,并以此处理人权的文化间性;约阿斯基于对哈贝马斯的批判提出了立足于价值交往理论的肯定的人权谱系学,刷新了当代人权论述的理论格局,为人们思考后启蒙语境下的普遍主义论述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康德坚信正义的制度设计能够促进民众的道德进步,但从他关于国家的历史作用的论述中又很难看出政治促进道德的具体机制,这就使康德面临盖尔斯顿所作出的"未能澄清道德进步的来源"的指责.结合康德伦理学、人类学、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的相关论述可以重构出政治促进道德的三条途径:第一,通过消解人们对自我价值的焦虑,消减人性中的趋恶倾向;第二,通过对公共性条件的满足,强化人们的道德动机;第三,通过在制度设计中嵌入自由而平等的人的观念,促使人们把他人当作道德平等者来对待.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坚持创新思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谓创新思维,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思维.(1)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恢宏画卷.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展现出卓越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坚持创新思维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生态和幸福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时成了一种人类需求意义上的满足感.现代化社会一度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人之间的危机,即生态危机与人的危机,"天-人"时空内镜关系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这两者同时在全球现代化征程中并列出现,成为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的焦虑源泉.因此,在现代化征程中寻求生态幸福,确证人与自然的共生幸福关系,阐明人与生态幸福的内在关联,破除危机,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借鉴.受其影响,部分学者在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口号下,相继完成了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转向.其中,既包括他们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激情选择"以及"内在自由"等概念出发,对当时被官方马克思主义遮蔽的个体性伦理责任的凸显,又涉及他们在个性伦理学基础上,通过挪用克尔凯郭尔的"瞬间生成""永恒片断"与"可能运动"等范畴,对彼时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片面理解为对必然规律的批判.据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就在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之外
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推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之中,既是提升价值观自信、探寻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此,当下必须秉持"良法善治"的制度建设理念,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制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坚定价值观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到多层面并实现宽领域联动,进而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归属感和自觉践行力.
在耿宁对王阳明良知思想的诠释中,道德自身意识这一概念至关重要.围绕这一概念,可以发现耿宁的诠释与阳明的良知学说之间存在着一些思路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耿宁对自然、本体和本能三个概念的诠释之上.通过对这一思路差异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分析耿宁的诠释与阳明学对道德问题的两点方向性不同,也即耿宁的诠释独有的特色:由道德呈报主体;自然的非道德性、反道德性.
儒家据"诚于中,形于外"的观念展开其教化的工夫历程."诚中形外"或曰"合外内",着重于内外的一体性,可用"旁通万物之情"一语来表示."旁通"表示个体存在之横向范围上的展开和"超出",其境域常带有空间性、平面性和实存的有限性.这"旁通"中,又必然蕴含着天人合一或"一天人"的维度."一天人"表现为一种天人之立体纵贯的关系,可用孔子"上达"一语来表示."上达"即上达于天、天命,是通过"超克",即对每一当下具有时空范围限定之"旁通"进行转变升华,赋予其普遍性意义而达至的"超越"境界."旁通"与"上达"并非有时间先
罗国杰先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伦理学》以及撰写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全面研究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在对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落脚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养成和人格修养,阐发和论述了一系列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范畴、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了一个融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于一体的教材体系.这一教材体系既契合道德生活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理论意蕴,又凸显出了新中国伦理学教材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