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草木,诗家偏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上个世纪80、9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种“王朔”现象。不同的人群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王朔给出了不同的评价,王朔成为了那个年代争议最多的作家。但无论怎样,王朔作品对进入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乱象的书写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当代作家之中王朔先期主要转达的是大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的一种结构性的规则与变化,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的巨大转变。因此,针对王朔的艺术作品也应当从两个方面看,其一,王朔塑
在我和落地式窗户之间,现在  打开或关上,已没有本质区别  瞳孔所以能够放大,是光的强度  如同坠落的夕阳,而我  眼角已挂满如麟的痕  还有附在眼部周围的尘  远近之间,选择一双慈眉善目  假如,透過缝隙  向远处传递出一种眼神  我愿擦亮眼睛  再看属于我的那个世界
摘 要:本文运用Jef Verscheren语言顺应论分析小品《笑看风云》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发现,文本中语码转换具有以下特点: 从形式上看,语码转换不只是局限于英汉之间的语码转换,还有语言及方言之间的转换;从语用上看,探究喜剧作品中的语码转换所体现出的对语言及社会世界的顺应和由此所产生的语用功能。通过此次研究,旨在探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喜剧艺术表演中发挥的作用,为日后喜剧艺术的发展提供
摘 要:1920年代的“湖畔派”诗歌,自由、活泼、清新、自然,抒写爱情,描绘亲情,歌咏自然,挑战封建礼教,曾经风靡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这个现象耐人寻味,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诗歌;内容;清新;意义  作者简介:车向东(1974-),男,陕西宜川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现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心,非笔不能宣,实天下之伟器也。  笔的历史源远流长,就像其它对人类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一样,毛笔的创制和发明,也关联着许多历史传说和伟大人物。  蒙恬造笔?  据宋人编纂的《太平御览》所引,《博物志》曾有“蒙恬造笔”的记载。但是,与张华同时代的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如崔豹《古今注》中说:  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6年5月,徐秀娟完成了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两年的学业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江苏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寻走失的丹顶鹤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
摘 要:《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中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对于当时和今天《阿Q正传》的解读乃至当代文学批评,都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立足于李长之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下两个时代,对《之艺术价值的新估》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发现其新的解读内容和新的批评方式,同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关键词:李长之;《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生死疲劳》整部小说通过人世轮回的结构,讲述了建国50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和叙事方式来探讨《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  关键词:乡土性;人物形象;叙事方式  作者简介:滕丹(1997.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2015级中国语言文学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
摘 要: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论是刚刚步入大学时期的学弟学妹们,还是已经习惯了大学生活的学长学姐们,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为之苦恼的烦心事,如果再加上学生缺少在心态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小情绪就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方面有着不可
摘 要:柏杨,一位很有独创性的作家,是一位有着嬉笑怒骂、爽朗性格的老先生。他的作品总能被人们推上风口浪尖,爱的人十分热爱,讨厌的人也愈加讨厌。柏杨先生的作品是以语言犀利、文风奇特而闻名的,尤其是《丑陋的中国人》和《中国人史纲》,从文化和历史切入,直击“中国人弊病”。  关键词: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