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论是刚刚步入大学时期的学弟学妹们,还是已经习惯了大学生活的学长学姐们,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相应的为之苦恼的烦心事,如果再加上学生缺少在心态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那么久而久之,这些小情绪就会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摇篮,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探究和阐述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存在的哪些方面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大学生控制不良情绪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态;大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告别中学阶段,告别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步入大学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学会独立,而且也要学会处理各层人际关系,到了即将毕业阶段,大学生又面临着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这种种的变化可能会使得大学生心理慢慢地成熟,但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也会出现各种各样需要调节的不良情绪,只有克服了这些心理问题,学生才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总而言之,拥有良好的心态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很有必要的。
  一、大学生主要存在的不良情绪
  1、焦虑
  第一,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以及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被解决,势必会让学生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第二,大学学业繁重,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考试给予学生的压力更容易使得学生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第三,即将毕业时要面对就业压力,家庭贫困的同学还要面对经济压力等,这些问题都可能是大学生焦虑情绪产生的根源。
  2、自卑
  来到大学,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比自己有才华、比自己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而此时如果不能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卑的心理。自卑的表现有很多,比如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害怕在公共平台上展现自我的才华、脱离群体等表现。当学生出现自卑心理问题而又不懂得调节心态时,那么这些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3、孤独
  大学同学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一些离家远的同学时常会想家,因此而觉得孤独。但是还有另外一些同学是由于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在矛盾出现时又没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所以时常会觉得孤独。
  二、长期不良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损害
  人体的健康状态不仅仅是指人躯体的健康、还要有心理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长期的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会使得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使得人体容易患一些疾病,比如感冒等。还有统計表明,长期的抑郁可能与人体肿瘤的发生有关。
  2、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
  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可怕,长期的焦虑、自卑和抑郁等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工作。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可能会导致抑郁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3、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长期焦虑会导致神经衰弱、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效率。长期的自卑等心理可能会使一些同学自暴自弃,开始放纵自我,增添抽烟、喝酒、打游戏等不良嗜好,这些行为最终将产生学生考试挂科、拿不到毕业证等不良后果。
  三、控制不良情绪的措施
  1、督促学生增强体育锻炼
  学校不仅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晨跑,严格执行点到制度,还可以定期举办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督促学生们进行体育运动。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共小活动,如拔河比赛等,这些公共活动不仅可以释放同学们的压力、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还可以为学生之间交流创造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友谊更近一步。
  2、加强心理咨询平台的建设,让同学们有地方倾诉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但是据统计很少有同学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勇气,另一方面是高校不够重视。因为只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导师懂得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完全信任说出自己心理问题,进而为学生做出专业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咨询平台的建设,让同学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向其吐露心事的倾听者,让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不再形同虚设,充分发挥其作用。
  3、定期开展有关心理知识讲座,教会学生适当的宣泄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如果高校能够定期为学生开展一些心理知识讲座,学生每次都能够从讲座上受到一些启发,这样长期以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心态方面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另外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情绪宣泄途径,例如去空旷的地方呐喊、去K歌、打拳击等。
  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興旺,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对于高校、社会、家庭等来说都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鸿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贾晓明,等.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咨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4]陈家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0(1).
  [5]黄希庭.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在纽约切尔西区这个可以俯瞰哈德孙河景的明亮公寓内,主人希望家中的一切都是轻盈美好的,这是他不论作为舞者还是摄影师的一贯追求。  在春日的早晨走进张泰位于纽约切尔西区的家,心情会瞬间被眼前的景色点亮:清澈明媚的光线从三面大落地玻璃窗洒进客厅,不论在沙发的哪个位置懒懒一躺,都能俯瞰到不远处波光粼粼的哈得孙河,而各幢由世界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大楼在他公寓的视野里形成鳞次栉比的竞美态势……这也正是吸引张泰买下
每逢春末夏初,我系大二汉语言文学与英语专业学子,按照教学筹划,皆走出校门,以修采风实践课。《三人行》编辑组荟萃其精华,结成“三人行”专版文集,亦为活动之成果。  甚是惭愧,先前虽有接触《三人行》,但多数未曾坐定静心阅览,而手中此集确有细读:一为岗位调整职责之使然;二为曾带队赴桂林采风。  轻拂油墨香,一帧帧秀山丽水之画卷穿梭眼帘,一幅幅风土人情之光影定格脑际:无论漓江象鼻山倒影入波鳞水光中之弯曲变
摘 要:进入上个世纪80、90年代,逐渐形成了一种“王朔”现象。不同的人群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王朔给出了不同的评价,王朔成为了那个年代争议最多的作家。但无论怎样,王朔作品对进入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乱象的书写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当代作家之中王朔先期主要转达的是大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的一种结构性的规则与变化,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的巨大转变。因此,针对王朔的艺术作品也应当从两个方面看,其一,王朔塑
在我和落地式窗户之间,现在  打开或关上,已没有本质区别  瞳孔所以能够放大,是光的强度  如同坠落的夕阳,而我  眼角已挂满如麟的痕  还有附在眼部周围的尘  远近之间,选择一双慈眉善目  假如,透過缝隙  向远处传递出一种眼神  我愿擦亮眼睛  再看属于我的那个世界
摘 要:本文运用Jef Verscheren语言顺应论分析小品《笑看风云》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发现,文本中语码转换具有以下特点: 从形式上看,语码转换不只是局限于英汉之间的语码转换,还有语言及方言之间的转换;从语用上看,探究喜剧作品中的语码转换所体现出的对语言及社会世界的顺应和由此所产生的语用功能。通过此次研究,旨在探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喜剧艺术表演中发挥的作用,为日后喜剧艺术的发展提供
摘 要:1920年代的“湖畔派”诗歌,自由、活泼、清新、自然,抒写爱情,描绘亲情,歌咏自然,挑战封建礼教,曾经风靡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这个现象耐人寻味,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诗歌;内容;清新;意义  作者简介:车向东(1974-),男,陕西宜川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现供职于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即圣人之心,非笔不能宣,实天下之伟器也。  笔的历史源远流长,就像其它对人类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一样,毛笔的创制和发明,也关联着许多历史传说和伟大人物。  蒙恬造笔?  据宋人编纂的《太平御览》所引,《博物志》曾有“蒙恬造笔”的记载。但是,与张华同时代的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如崔豹《古今注》中说:  牛亨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
徐秀娟(1964~1987),女,1964年10月16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养鹤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1986年5月,徐秀娟完成了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两年的学业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江苏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寻走失的丹顶鹤溺水牺牲,被追为烈士,誉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另外,徐秀娟烈士也就是
摘 要:《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是李长之《鲁迅批判》中一篇重要的文学批评,对于当时和今天《阿Q正传》的解读乃至当代文学批评,都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本文立足于李长之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当下两个时代,对《之艺术价值的新估》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发现其新的解读内容和新的批评方式,同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关键词:李长之;《之艺术价值的新估》;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生死疲劳》整部小说通过人世轮回的结构,讲述了建国50年来中国农村的变化与发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和叙事方式来探讨《生死疲劳》中的乡土性。  关键词:乡土性;人物形象;叙事方式  作者简介:滕丹(1997.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2015级中国语言文学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