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校本研修带来教师的发展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区域教育来说,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对于该制度的建设与工作实践都比较重视,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也是校本培训。文章回顾了校本培训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杭州市拱墅区的校本培训工作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拱墅区的教师教育工作以“区域推进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为工作重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校本培训工作也在实践中深化整合为校本研修工作。
  关键词: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教师发展;区域推进
  一、校本培训发展历史
  在看《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书中这些国家的教师是怎样学习和成长的?因为对于区域教育来说,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于该方面的制度建设与工作实践都比较重视,真正能促进教师成长的也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最早出现在英国。1971年,英国约克大学名誉副校长詹姆斯·波特提出,教师的在职培训应该始于学校,学校是教学实际发生的场所,是各种课程与教学技能得以发展的场所,是各种教育需求与不足得以体现的场所。每一所学校都应将教师的在职教育视为其工作的必要部分,而且学校的每个成员对此都负有责任[1]。这些建议得到了英国学校的支持和响应,十几年后,教师校本培训逐渐成为英国教师教育的一项国策。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教育界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探索中,形成了“学校本位的师资培训模式”、“专业发展学校”(PDS)等经验,特别是通过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小学与高校之间新的合作模式,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加拿大、新西兰等地的教师协会也发起了推广校本培训的基层运动,吸引了许多中小学校的参加。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校本培训模式逐渐受到各国的欢迎,并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流,成为学校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美等国的校本培训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更加注重教师的需求与工作实际,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自主权和发言权,让教师自主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成为可能[2];第二,通过教师对培训需要的自主界定,使培训活动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促进了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第三,强化培训的实践性,较为有效地克服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第四,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得到了改善;第五,教师培训不只重视知识和理论的讲授,而且进一步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与教师实践技能的有效提高,拓宽了培训的内涵。[3]
  国内校本培训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上海开展了以学校自培为基本形式的校本培训探索。后来,上海市教委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自培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完善自培基地的建设。这一措施使学校把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培训活动的内容。上海自培基地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培训项目清晰地体现出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培训课程对应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培训课程由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而成,贴近教师实际,并蕴含着新的教育理念,这些经过实证的经验和做法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第三,自培基地以现场教学为主要培训形式,研训结合,注重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现场直接观察和接受培训者的指导,并与同行进行交流讨论,这种参与式的合作活动,有助于教师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较快地转化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第四,培训考核注重实践,采用案例分析、上实践课、组织教学观摩评比和现场实践操作等形式,促进了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改进;第五,通过培训过程中学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学校科研的思路和视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4]
  1999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的精神。校本培训是对传统的以高校为主导的培训模式的挑战和改进,其实质是削弱教师教育过于理论化的倾向,建构与学校实际联系更为紧密、更重视实践改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2002年,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新课程倡导“以校为本”,要求各方面工作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等概念和主张得到了基层的积极响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杭州市拱墅区开始了校本培训的研究和实践。
  二、拱墅区校本培训发展历程
  拱墅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内涵深厚,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样本。从2000年开始,拱墅区的建设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拱墅区教育局把培育学校特色文化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把推进校本培训作为当时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改进的重点,区教育局把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区教研室、区教科室进行合并,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队伍整合到了一起,并于2004年启动“区域推进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工作。 此后的10年中,拱墅区的教师教育工作以这一课题为工作重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校本培训工作也在实践中深化整合为校本研修工作。
  (一)初步探索阶段——认识与动员(2004年-2005年4月)
  2003年,拱墅区成为浙江省第二批新课程实验区,区内各中小学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工作。2004年12月23日至24日,为及时推广杭州市已有的校本培训经验,由杭州市教育局课改办、杭州市教科所和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办,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拱宸桥小学共同承办的杭州市“校本培训成果展示及研讨活动”在拱宸桥小学举行。时任区教育局局长韩宝平在会上表示,“区域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将是2005年拱墅区提升教师素质战略的重点”。在这次活动上,共有10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了校本培训经验的发言或书面介绍。   2005年4月,区教育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开展专题研究“区域推进校本培训工作”。 谈到以往对骨干教师和名师关注多、对普通“塔基教师”关注少的问题时,会议认为校本培训是“塔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并决定将“区域推进校本培训”作为拱墅区“人才建设工程”的重点工作来抓,拨出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校本培训工作。
  (二)全面行动阶段——制度与队伍建设(2005年5月-2007年8月)
  从2005年5月开始,拱墅区正式启动区域推进校本培训工作。5月,区教育局 “拱墅区中小学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拱墅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指导中心” 成立,同时确定区教师进修学校的25位教研员为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联络员。6月,教育局下发《拱墅区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意见》《拱墅区校本培训具体负责人职责》《拱墅区校本培训联络员职责》,公布了校本培训联络员名单,同时规定了各校的“校本培训行动方案”的申报制度、审核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制度,进行了校本培训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调查、校本培训课程及教学评价调查、校本培训行动方案实施评价,确立了校本培训建档规范、学员考核、校本培训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考核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教育局编制了《校本培训负责人工作手册》和《校本培训联络员工作手册》,从而使各中小学的校本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7月,指导中心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申报的“校本培训行动方案”进行了审核,并由联络员指导各校的“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全区44所中小学、幼儿园的44个校本培训行动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参训教师达到1966人。9月26日,为期一年的“拱墅区校本培训负责人研修班”成立,44位校本培训负责人参加了这个边学习、边研究、边交流、边观摩、边考察、边总结的行动研究式研修班。2006年6月15日至22日,区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6个考核组对全区43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实施情况进行认真严格的实地考核,评选出17个校本培训优秀学校(中学3个、小学9个、幼儿园5个)和45位校本培训先进个人,对所有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发放继续教育学分卡,并按规定发放校本培训奖励经费;9月至11月, 对全区44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汇报、看材料、提建议等形式,达到了“了解、交流、研讨、促进”的目的。
  2006年11月8日,区教育局召开“拱墅区校本培训成果展示会”,总结了区域推进校本培训四方面的特色经验:一是校本培训的主题式方案制;二是教研训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三是全员参与、分层推进的工作策略;四是以校为本,多方联动发展的格局。这次的校本培训成果展示活动,标志着拱墅区区域推进校本培训工作机制的基本成型。
  2007年6月,拱墅区组织了一次大范围的“校本培训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共向区内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1478份,回收有效问卷1474份。调查结果显示,83%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教学研讨、课堂教学已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关注点;75.3%的教师认为校本培训较好地关注到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82.3%的教师喜欢校本培训;76.7%的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对专业发展有较大的帮助;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认为学校校本培训做到了教研训一体化的比例分别为66%、96%、98%;大多数学校将每周的例会改为主题式的校本培训活动,使得培训效果显著增加;广大教师把校本培训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载体,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三)完善成熟阶段——聚焦到课堂,创新在基层(2007年9月-2013年5月)
  在第三阶段的工作推进中,我们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聚焦课堂”的口号。校本培训必须关注课堂,课堂是学生的生长点,是教师的生命线,只有关注到课堂的校本培训才是有生命力的培训。
  2007年9月,区教育局提出了“走内涵发展,决战在课堂”的发展方向;2009年,提出了“聚焦课堂”的战略方针;2011年,推出了“把学校交给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办学理念,要求各学校一以贯之地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研究上。校本培训要落实课堂教学规范,明确基本要求;研究课堂教学效率,明确基本指标;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引领专业发展。教师的科研要立足课堂,服务课堂,倡导学校适时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在此期间,校本培训的最大亮点是区内交流工作,通过学校校本研修的公开活动来培训队伍,激发人们的工作灵感。2007-2008学年,区教师进修学校共组织了11次展示研讨活动;此外,还组织校本培训负责人规划各中小学、幼儿园校本培训三年蓝图,研讨“校本培训重在课堂”的落实情况(见表1)。
  三、拱墅区校本培训工作特点
  在整理总结拱墅区十年间校本研修工作推进的足迹与影响时,我深切感受到校本研修不仅促进了拱墅区教育的跨越发展,而且为区域推进教师发展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基层经验。拱墅区校本研究最大的特点是研训一体、资源整合、全员参与、分层推进。
  (一)“以校为本”是促进教师研修提高的核心精神
  校本培训之所以受到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它将教师研修活动的重心进一步下移到了一线学校,鼓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和教师需求开展既能让教师充分参与,又对教师有切实帮助的培训讲座和主题研修。这使得研修内容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研修形式更加接近教师的常态工作。这种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精神,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我们可以从基层的积极响应中感受到教师追求上进的自觉性和教师在自我修炼活动中的能动性。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自身需要出发的“以校为本”的精神,是促进教师有效研修的重要原则。
  (二)“面向全体”是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则
  教师资源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拱墅区教育局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挂钩结对”“异地挂职”等形式,举办“运河高端班”,成立“双名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有力地促进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名师、骨干在一个地区内只占全体教师的20%左右,培训学习的机会过于集中在少数同志身上也是有问题的。怎样才能提升占拱墅区80%的“塔基教师”的整体素质呢?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点,是促进“塔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三)“研修一体”是提高教师研修实效的必然途径
  从拱墅区校本培训工作的进步历程来看,我们没有简单强调培训的形式,而是着重鼓励基层在研修途径方面的务实创新。常规意义的培训是集体性的、是以知识传授、观念更新为主要目的的活动。但是,要想真正让教师有所收获,还要多开展以小组为主要团队,以现象诊断、行为改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教师研修的核心在于如何将观念层次的理解转化为操作层次的行动。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培训活动的一般形式,不能拘泥于课时统计和书面考核,而要抓住教师执教水平与学科素养等关键问题,策划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有思考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为主要途径的研修。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学习省内外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成功经验,坚持“研修一体”的工作策略,把校本研修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四)“基层创新”是持续推进校本研修的重要策略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校在组织策划校本研修方面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反映学校实践的案例个个鲜活生动,富于创新。这说明,当学校校长明白自己是教师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后,便会主动认真地营造学习氛围,策划研修活动,学校研修也会按照为教育教学改进服务的原则进行开展和深化。因此,鼓励基层创新,加强交流指导是校本研修工作区域推进的主要策略。同时,校本研修工作要从形式管理走向实质推动,研究活动主题的确定策略和活动环节的策划设计,加强对基层学校的鼓励和指导,把扶持基层实践创新作为校本研修持续推进的关键。
  (五)“关注常态”是校本研修深入教师生活的最终目标
  教师是一份不进则退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保持积极的研修状态,不能坚持学习钻研,那么便会堙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然而,依靠功利驱动、行政规约的教师培训制度来保持教师的专业发展状态是不可靠的,校本研修是在寻求教师研修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只有当校本研修深入到教师生活中,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能使教师处在良性的、持续的专业发展状态中。让教师以研究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工作,其实就是教师最好的进修,也是最常态的研修生活。
  四、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及特点
  在整理拱墅区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多次被基层学校的积极创新精神所感动,那些讲求实效的策划过程和活跃灵动的现场生成跃然纸上。这就是“以校为本”的精神所带来的积极变化,是“以校为本”的思想促进了创新实践和基层的精彩。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在组编《创新在基层》案例集,里面收集了典型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案例。从中,我们发现了潜存于学校实践中的丰富的校本培训活动的思路,可以更加确切地称此为“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这些案例展现了各不相同的校本研修策略,在基层学校校本培训方面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校本培训形式的改进
  德胜小学组织的以“做有奋斗感的教师”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在叩击教师思想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师德培训的目标;康桥中学通过“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来激发教师的智慧,促进了观念的更新;红缨幼儿园以“讲故事”和“出点子”的形式,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培训;紫荆幼儿园借助网络教研平台,策划了意在让教师学会“教育叙事研究”的系列研修;人民小学的一项研修方式独具匠心,它使墙上的公告栏变成“会说话的论坛”,朴素、自然、简洁、实用,既规避了培训活动的时空限制,又为学校的制度改进打下了舆论基础。这些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和研修骨干们的实践智慧。
  (二)研修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集体开展的通识性的培训不是教师研修的主流,教师研修的真正焦点在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执教能力。例如,康桥中学组织教师利用自己的DV课例进行反思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长征中学组织关于课堂教学的主题研究;和睦小学比较有创造性地改进了传统的“师徒结对”模式,探索了师傅与徒弟们的“异题同研”,宛如教师成长的“智囊团”和“亲友团”。不过,教师的执教能力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能力,还包括作业设计能力、考试命题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等。明德小学以数学组为主组织的作业研究、文晖中学开展的提高教师自主命题能力与测试反馈能力的研究都紧紧抓住了教师执教能力的灵魂。在校本研修的“根须”伸向具体领域的过程中,校本研修得到了基层的真正响应。
  (三)研修机制的创新探索
  在学校的实践案例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了一些在教师研修机制方面的发展与突破。进修学校附校从教师研修需求出发,策划了以“分层推进,差异发展”为特点的校本培训活动;大关小学将学校频繁接待考察学习团队的“骚扰”转化为促进教师自主钻研的动力,开放常态化的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紫荆幼儿园则根据幼儿教师的特点,采用以“专项组”为单位的教师研修模式。要想搞好校本研修的机制创新,可能就要善于将研修寄附到常态的工作当中,而不一定要强调有形的活动。德胜小学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和红缨幼儿园的“快乐管理”,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改进激励教师自觉开展研修,这也是我们期望的机制创新。
  拱墅区作为杭城的主城区之一,把校本培训工作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主题式方案制”到“多方联动制”,研修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培训模式;从“制度推进”到“文化构建”,研修呈现出学校品牌“百花齐放”的态势;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研修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通过实施“全面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策略,我区师资队伍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校本培训,增加了对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迫切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一般说来,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关注得到的教师不超过全体教师总数的20%,拱墅区整体教师水平的提高还是要靠校本培训。半山实验小学鲁叶花老师说:“我虽然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但是没有针对性的指导,没有系统的培训,没有适合自己交流展示的平台,这样的‘三无’状态使得我几年来只能默默地做一名最平凡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使得平凡的教师终于有了追求精彩可能和机会。两年培训下来,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有了明显得提高。” 拱宸桥小学杨永卫老师说:“正是校本培训这根魔棒,让我有勇气走出校门,有胆气在市、区活动中多次上教研展示课。上一学年,我的两节课还分别获得了市、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这一切,无形是一剂兴奋剂,激活了我深入探究的欲望。”事实上,正是实实在在的校本培训使得拱墅区的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以上两位教师的话代表了拱墅区80%的教师的声音。
  通过近十年的区域推进校本研修项目,拱墅区校本研修的基础氛围已基本形成,学校实践创新的灵动也时有涌现。不过,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如果要把这个成果作为基层经验推广,我们还是应该客观地总结取得的进步,中肯地分析存在的不足。比如,初中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载体问题,研修目标的软着陆问题,区级教研活动与校本研修的互动支持工作机制创新等问题。“十年磨一剑”,最终要以创新为动力,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提高校本研修水平,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和人才培养经验。拱墅区校本培训的目标是让教师研修提高真正走进教师的常态生活。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R] .London:HMSO, 1972.
  [2]赵中建. 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J].外国教育资料, 1997,6.
  [3]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8-40.
  编辑 李广平
其他文献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12月8日报道,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2014年排名揭晓。在这份榜单中,剑桥大学取代牛津大学荣登榜首。这份榜单由法国人力资源咨询集团Emerging Associates和德国民意测验调查研究机构Trendence根据对20个国家的2500名国际招聘人员调查后编制而出。  英国有13所大学进入“2014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前150名,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帝
摘 要:林卫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研究员,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厅直属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校长主要从事教育领导学、教学论、化学课程论研究,近3年来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涉及学校变革、外国语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设计、学校品质建设、学校治理行动、深度学习、教师自我修炼、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危机处理等话题。本刊就外国语学校的发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2016年6月24日报道,英国全民公投的结果为脱离欧盟,而2015年出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面向2030》就曾指出,英国脱欧将对英国和欧盟的科学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该报告在针对欧盟进行分析时提到,英国是吸引大学生和科研人员的重要目的地。2013年,英国教育服务出口总额约为170亿英镑,并且英国是接纳获得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
编者按:2014年10月14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艾斯纳教育学院院长斯巴格纳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做了《美国中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演讲。演讲中,斯巴格纳表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认识到知识深度的重要性、要有开放型思维、要注重学生对各种思维体系的重新组织、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此外,斯巴格纳还分享了美国学校检验课堂教学创造力的标准,并指出了有创造力教师的五种习惯。本刊经斯巴格纳院长授权
摘 要:自2006年《德国高科技战略(2006-2009)》出台以来,由企业、教育机构及科研机构组成的创新集群在德国创新政策中的地位日益加强。其中,以实施德国国家高科技战略为目标的区域研发网络——尖端集群,是目前德国规模最大的创新集群形式。除集群成员合作研发项目之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集群创新的必要保证。因此,异质性集群成员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研发、教育及创新的有机结合,是文章探讨的主要
2010年以来创造的220多万个学徒制(apprenticeship)岗位,帮助英国成为G7成员国中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英国新一届政府拟将到2020年再增加300万个学徒制岗位的承诺纳入法律。  由于学徒制为英国年轻人带来了希望与机遇,并帮助英国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得到发展,英国商务、创新与技能部于6月14日宣布将把学徒制纳入《企业法案》(the Enterprise Bill)予以保护。这一举措将
据世界银行官网2015年8月12日报道,解决青年就业问题(Solutions for Youth Employment, S4YE)联盟推出了《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战略规划(2015-2020年)》(Solutions for Youth Employment: Strategic Plan 2015-2020),以应对全球青年就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其远景目标是在2030年为全球1.5亿青年人提供就
摘 要:2012年以来,为推动广州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验区的建设,广州市政府陆续审批了一批普通高中开设国际部并引进国际课程。其中,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试验区的成员学校占半数以上。这些学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为基础教育国际化在中学课程教学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案例佐证和一定借鉴。  关键词:跨境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学国际课程;教育国际化  一、前言  教
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那么,立足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本土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一直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并期待与大家分享我校校本课程《学生领导力》在开发、实施、评价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经验。  一、课程由来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初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但学校的教师们
据新加坡教育部官网2017年11月21日报道,新加坡学生在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突出,数学、阅读、科学和协作式问题解决能力(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CPS)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是协作式问题解决能力在参与调查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一,充分证明新加坡学生在此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出色能力。在上一轮PISA测试中,新加坡学生已获得数学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