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汉字存废之争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2020年12月2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国民力量党以金睿智为首的10名议员,向国会提出“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主张“为了更容易并明确表达含义,可以根据教育部长官的命令在教科书中同时使用汉字。”由此,关于中小学教材能否韩语汉语并用的问题又一次成为韩国舆论的焦点。
  在谈及发起该修正案的初衷时,金睿智表示“韩语中有70%的词汇是汉字词,因此认识汉字对于理解韩文是必须的。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有必要韩汉混用。”
  不过,对此韩国国内的反对声音也很大,比如韩国韩文协会就发表声明,表示“韩汉混用将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变得不平等。汉字阻碍韩国实现信息化和科学化。”
  事实上,围绕中小学教科书中是否应出现汉字的讨论,韩国社会已经讨论了将近20年时间,但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说法。
  回顾历史,汉字在韩国的命运起起落落,经历了古代备受推崇到近现代遭受厌弃再到当代有限使用几个阶段。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汉字的地位在韩国(朝鲜半岛)经历了如此曲折的变迁呢? 下面我们来简要梳理一下。
  众所周知,在进入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汉字很早就传播到朝鲜半岛并且成为正式的书写文字。由于朝鲜统治阶层大力提倡和长期推广,这一时期汉字在韩鲜半岛影响力和覆盖面极大,涉及文学、儒学、佛经、科举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由于一直以来朝鲜民族的口头语使用本民族的固有语言,而书面语却采用汉字,这导致了“言文不一致”现象的出现。此弊端在李氏朝鲜建国后得到了重视。1446年,世宗大王召集儒士学者主导创制了易学易记、符合语音特点的拼音文字,并将其整理成书,名为《训民正音》,以此教化臣民。这种拼音文字叫作“谚文”,又称“国文”或“韩文”。自此,朝鲜半岛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系统,但实际上谚文地位并不高,多在社会下层使用,而汉字依旧是官方的书写系统,流行于知识分子当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格局的大变动时期。在东方,已是强弩之末的清王朝在时代的洪流前摇摇欲坠。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后,朝鲜半岛逐渐和中国脱离藩属关系,中华文化对邻邦的影响力随之减弱。朝鲜半岛开始“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础”,于是,在文字上,韩汉混用(也就是谚文和汉字结合起来用)渐成风尚。
  1945年,日本投降,朝鮮半岛光复。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大韩民国建立。由于受美国的影响,韩国一些知识分子接受并鼓吹“表音文字优越论”“汉字落后论”,甚至把使用谚文与爱国画上等号。当时“亲美”的执政者为了消灭“封建保守”的思想,将“民主思想”推广到大众当中,在当年即颁布了《韩文专用法案》,宣布废除汉字,全面使用韩文。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开始了长达18年的执政生涯。朴在任期间,进一步推行韩文专用政策,汉字在韩国彻底陷入了深渊。20世纪60年代后的几十年,韩国经济腾飞,国际地位飙升,民族意识加强。为彰显民族特性,摆脱中国文化的束缚,韩国在社会各领域继续采取了旨在废除汉字、消除中国文化印记的各种举措。
  进入21世纪,随着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以及中国大国地位的不断凸显,汉字的文化辐射作用渐趋强大,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汉字教育的重要性再次被提上议程。2005年韩国颁布了《国语基本法》并废除《韩文专用法案》,允许在公共文书中使用汉字,但必须置于括号内。与此同时,从2005学年度高考开始,汉语被增列进选考科目。2009年,时任国务总理的郑云灿提出在小学实施汉字义务教育的建议,后因遇各方阻力而未能推行,但首尔市江南区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汉字义务教育。2009年公布的新课程大纲中,汉字课被列入小学体验活动课和初中选修课。2015年,韩国教育部要求小学加强汉字教育。2016 年 5月,韩国宪法法院举行公开辩论,讨论《国语基本法》中有关使用纯韩文的条款是否违宪的问题。这是“韩文专用”与“韩汉混用”之争首次登上韩国宪法法院的公开辩论台。违宪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困扰韩国社会多年的文字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在韩国建国后的几十年来,尽管汉字在该国的处境一直岌岌可危,但主张“韩汉混用”的声音从未停息。这既有语言上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考虑。从语言上来说,韩语对汉字的依赖性非常强,不可能完全消除,比如若只用韩语书写,就会出现很多不同词语写法相同的情况。这在最重要的社会信息——姓名上十分突出,所以韩国人的身份证上至今要用汉字来标注姓名。从文化上来说,中韩两国交往交流历史悠久,文化一脉相承。在上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汉字作为传承和维系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对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韩国废除汉字后造成了传统文化断裂,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现代人看不懂古代的典籍。
  现在,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超过5万人,是中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要不要恢复汉字,当前在韩国社会上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出来讨论,其实可以看作是中国在区域影响力扩大的象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韩国人对汉字的态度变化折射的是中国的国力强弱;汉字在国外的命运,其实就是中国国力的写照。
其他文献
几何最值问题中一类与中点相关的轨迹与最值问题高频出现,笔者对其作了一些研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在一个动态过程中的中点轨迹的最值问题,一类是一个定点到中点形成的轨迹的
从一道测试题及其所给参考解答去反思,有这样几点应引起注意:一是命题者应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与求解项要相融,不能相互矛盾;二是要结合解答方案与题目去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出所给解答是不是符合题设条件;三是在讲评试卷时,应引导性给出解题的多种方法与简明方法,达到训练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习惯,以及思维的批判性与灵活性的问题.
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村落的重视,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南岭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为研究对象,运用
翻转课堂是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在新教育改革中所产生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其主旨在于通过调整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与内容,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将学习的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涉及的实验类内容较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对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愈发的重视起来,各个学校响应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改背景下各门学科需要遵从的一个核心教育理念,是突出学科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从模型构建视角出
中考试题尤其是一份试卷中的关键题,凝聚着命题人的智慧结晶,往往较为新颖、严谨、科学,能较好的实现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利于学科素养的提升.所以对中考试题的研究也就有
阐述了学生在物理高考考场上,应强化临场解题必备的六种“临门一脚”意识,积极正确地面对容易试题、熟悉试题、创新试题、偏难试题与题解表述,自信地取得高考的成功.
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本着“真听、真看、真感受,真学、真做、真探究”的原则,针对小学数学“真”教学展开思考与实践.在本文中,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
通过阅卷,看到了一些学生的创新解法,以及典型的错解,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这对今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