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升的不是我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沟通中体现的角色和立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成功关键。随时随地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和角色使命,你就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而不会让这些语句成为麻痹自己的借口。
  
  来自一线的邮件
  
  业绩总是名列前茅,提升却次次落空;眼看身边同时起步的人开始带队伍了,自己还没有“开张”的迹象。究竟是运气不好,还是自己工作中有什么问题?
  左华
  左老师,您好!我在网上看到您给一位事业茫然者提的建议,深知您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心得,特想向您请教一些问题,望您能指点迷津,救我于职业发展的困苦中,不胜感激!
  我2007年本科毕业,已经工作3年多了,一直在做销售代表,目前的公司是我经历的第三家公司。我自认为自己还是很适合做销售的,喜欢和人打交道。我也很努力、很勤奋,基本上每天都是7点出门,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天道酬勤,我的销售业绩一直都很好,每次区域所有销售代表业绩排名我总是前三名。我一直以为市场是靠业绩说话的,只要我销售业绩好,就一定有提升的机会,然而事与愿违,呆过的前两个公司,每次有销售主管的空缺,我自认为都很有机会,但都没有提升我,提升的人销售业绩反而没有我好。
  刚做销售时,我就给自己定下来了3年必须做到销售主管的目标,现在转眼已经工作3年多了,很多和我同时做销售的朋友现在都已经是销售主管了,开始自己带团队了,我却始终没有得到提升。是自己运气差点,还是自己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真心希望您给予具体的指导。谢谢!
  
  每次面试销售代表我都会问他们: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如何规划的?很大一部分应聘者,特别是一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都会信心满满地告诉我:“我计划先从基层销售代表做起,积累工作经验,然后争取两年时间做到销售主管,5年内做到销售经理……”有这样的目标很好,但一定要清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询问的正是关于如何才能提升的问题,我想就此封来信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很多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努力了,却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时,通常会想是不是运气问题。笔者以为凡事有果必有因,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一个结果出现时,我们需要去反思之前的行为过程,是否有不足或者不当的地方。有一句话说的好,当一个人反思的时候,他将步入一个新的起点。所以,首先恭喜这位读者,因为当你提笔给我写信的时候,证明你已经开始反思了。
  要想提升,销售业绩是基本要求,但并不是只要业绩好就一定能够提升,我相信这个道理你现在应该能够理解了。除了要有优秀的销售业绩以外,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觉得有如下四个方面很重要:
  
  要有“雷锋精神”,乐于奉献
  
  所谓“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我不是在这里唱高调,回头来看,那些被提升的人大都具有这样的品质:他们全心全意为团队服务,很少考虑自己利益的回报。旁人看他们似乎是吃亏了,但如果吃亏能会让他们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多的发展机会,那么吃亏也就是占便宜!
  我目前负责的销售团队里有一位年轻的销售主管,在最初工作时,曾随意地被他的上司和其他员工指派,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在短短两年之后就提升为销售主管,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工作中,我们不要总是计较工作的轻重,比别人干多了还是干少了,重要的是能否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尤其是年轻人,这样的吃亏实际上恰恰是输战役而赢战略的积累,因为它使你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做事能力,扩大了人际关系网络。
  来信的这位朋友,你自己的销售业绩的确很好,但你是否主动负责组织过大型的产品推广活动?是否主动承担过不是你分内的事情?是否主动申请帮助团队多承担一些销售指标?是否主动申请帮助新的同事尽快熟悉区域市场?如果你还没有,请尽快去做,而且要像雷锋一样,是真心无私地去做,不要抱着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我在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工作时,当时我们销售团队经常要做产品的学术推广活动,每一次都要联系会场、设计制作会议邀请函、布置会场、写会议总结,我主动申请包揽下了所有工作,虽然耗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我自得其乐,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每一次会议结束写会议总结,我都把它当做一篇专业文章来写,每次写完稍微修改后就可以发表在一些专业网站上,到后来公司市场部经理都说,最喜欢看到来自武汉办事处的会议总结,写得很精彩,完全可以给其他区域的推广做模板了。
  拿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放在眼前1米的地方,你看到的是什么?放在眼前1厘米的地方,你看到的又是什么?我想眼前1厘米的地方放一张白纸和放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应该没有差别,看到的都是一片黑。人不能没有目标,但也不要太现实,多一些奉献精神,少一些索取和回报,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要敢于担当,勇挑重担
  
  先讲一个笑话,说一个市长、局长和一个秘书坐电梯,结果那个市长可能憋不住了,出了一个动静。出动静后他就看着旁边那个秘书,然后那个局长也看着那个秘书,这个秘书马上就辩解:“不是我放的。”然后他就看着那个市长,意思是声音是从那边传过来的。回去他就被调走了,人家跟他谈话说,调走他的原因很简单,你连屁大的事都承担不了,还能在领导跟前工作吗?
  记得2006年在全省药品招标报价的过程中,我所在的公司有一个产品:环丙沙星栓剂,被划到了环丙沙星片一类了,这样导致我们的价格被设定为几块钱。环丙沙星这一类的抗生素片剂基本上已经成为普药了,很便宜,而我们公司的产品是环丙沙星的栓剂,是妇科用的产品,效果很好,正常价格应该在30多元。我们必须尽快向招标及物价部门申请撤掉之前的价格,重新核定新的价格,如果不能撤销的话,还会影响全国其他市场的招标价格,进而影响全国其他市场该产品的销售。所以当时对我们经理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我主动申请协助经理去处理此事,最后通过自己连续几天的拜访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其实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总会有机会出现的。一天中午,连续拜访几天都找不到突破口的我,正在省药品招标中心附近的一个超市买东西,突然看到我要找的一个关键负责人张主任在和超市营业员争论着什么,我赶紧跑过去一问,原来他为办公室买了一个电热水壶,拿回去后不能用,他想换,但是超市的人以已经使用过了为理由不给换。我对张主任说:“您放心,交给我来和超市谈,您先回单位吃中饭,我保证下午给您换一个新的拿过去。”
  下午,我把“换好”的新电热水壶给张主任拿过去,也正式地递交了我们申诉价格的材料,赶在招标前撤销了原来的价格,重新申报了正确的新价格。
  在职场中要学会担当,勇挑重担,并能圆满完成任务,成为老板最需要的时候最可信赖的员工。如此这般,你想不升职都难。相反,如果不敢担当,别说是升职,你还有可能被降职。
  
  “剩者为王”和“人挪活,树挪死”
  
  其实这两句都有道理,关键是要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剩者为王”,就是要坚守坚持,并做好本职工作,当你源源不断地送走一批又一批同事的时候,你就成了元老,升职的机会自然会变大。不过,想升职也要克服急躁的心理,因为老板也会有自己的考虑,可能老板还想再考验你一下,因此,不妨再等待一段时间。俗话说,“试玉要待三日满,辩才须得七年期”,是金子,老板总会看到你的光芒的。
   所谓“人挪活,树挪死”,是指适时的变动可以让你有新的机会,但一定要有个“度”,不能总不变,也不能经常变。比如笔者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内企业,第二份工作是去了一家外企,目标很明确,就是去学习,接受系统的培训。很幸运,我在这家外企做到了全球销售冠军,但没有提升的机会,于是就主动挪了,第三份工作到了另外一家外企做地区销售经理。每一次挪动都应该有明确的需求,或者是一次自我的提升,否则不如不挪。
  这位来信的读者已经是第三家公司了,前两次的挪动看起来并不是挪活了,现在建议尽量不要再挪了,做好本职工作,保持优秀的销售业绩,学习“雷锋精神”,甘于为团队奉献,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相信你也会“剩者为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要思考其政
  
  什么叫前瞻性?就是当你还没到那个位子时,让自己的思想、境界先到那个位子,通常一个人是先学会开车才会去买车的。虽然你现在还不是销售主管,但要经常去想未来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需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立刻行动,去做。
  2001年我在华东医药工作,被分配到湖北荆州做医药代表,当时名牌大学正规本科毕业、常驻三线城市做医药代表的还很少。公司从武汉发货给我,我经常要去长途汽车站提货,然后骑三轮车送到医药公司,为了省钱,自己干了搬运工的活。累了一天回来,晚上在租住的房子里,我认真看书,准备参加武汉大学的MBA联考,同屋的兄弟们经常笑话我:只是做一名销售代表,又不管人,看这些管理方面的书干嘛?在这种三线小城市做,是不可能提升你做主管的。
  结果是,我2002年由于出色的销售业绩被调回武汉,同时我也考上了武汉大学的MBA,在我做销售代表期间就基本完成了MBA的学业。2006年我做了西安杨森公司的地区销售经理,那时候我才发现,我很庆幸已经读完了MBA,因为当你真正做到管理岗位时,你已经忙得没有时间去读书了,而且,我可以很快将之前学到的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要学会观察你的主管是如何处理一些团队中的问题的,比如如何进行指标分配、如何开销售例会、如何组织大型的推广活动、如何进行销售谈话等等,同时要经常做模拟思考:设想一下如果此时你就是主管,你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然后再看看你的主管是如何处理的,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是否有比你高明之处?合适的时候,你还可以把你想法与主管沟通。
  我想如果你能够做到这最后一点,不仅你提升的机会会大大增长,而且一旦你得到提升以后,你也可以游刃有余,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实际上在现实的职场中,有许多人好不容易有了提升的机会,却无法胜任管理岗位,最后黯然“下课”。
  不论结果怎么样,希望这位来信的读者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干适合自己的事,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持续地坚持和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最后送你一段我最喜欢的话,也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经常讲的: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是请你相信,老天爷是公平的,你在这里的付出不一定在这里有回报,他一定会在另外一个地方给你一份回报!■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的编辑建议我,在我收到的来自一线的邮件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将交流的内容陆续发表出来,给读者们提供一点参考。我很高兴可以为年轻的营销人做些事情,我的邮箱是:zuohua78
  @163.com,期望与大家有更多沟通。
  ——左华
其他文献
王强和经销商周老板之间不对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周老板毕竟是自己最大的客户,僵持下去没有好处。王强琢磨着,得让周老板和自己的关系亲近起来。    张龙:现任某知名企业营销部长,从一线业务员起步,历任零售经理、销售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市场部长等职位,征战多个省份、多级市场,有将销售百余万区域培育到过千万的战果,有操盘几十亿市场的业绩,也有多年全国性市场管理的心得,对战略制定、产品定位、营销推广
期刊
张小虎:终端销售话术创始人,长期服务于家电、建材、手机、电动车等耐用消费品企业,致力于为企业设计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终端销售话术,提高终端导购成交率。  官方网站:www. shuangqiang .net  沟通邮箱:Z8323@126.com    跟我学话术(1)    先问一个小问题:一家耐用消费品企业有1万名导购员,销售一种同样型号、同样功能、同样价格的产品,这些导购员会有多少种说法?  回
期刊
营销及销售行为学者,在海外谋生、求学,在国内实践、谋生。参加过央视《对话》、《对手》等节目,鲜明地表达自己对市场的观点和见解。出版过《用脑拿订单》、《看电影学销售》、《销售必读的24本书》等专著。承诺每月为读者奉献一篇最新的思考、最贴近现实的销售实践方法和策略布局。    销售第一年(1)    销售工作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大量的精心准备、严格落实、步步递进的系统性工作。只有从这个视角看待销售工作,
期刊
读者提问:我该不该跳槽?   我大学毕业后就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工作已经快两年了。前些时候同学聚会,我发现不少同学都跳槽了,有的跳了还不止一次,这让我也产生了跳槽的念头。因为最近半年公司调整,工作上有些不开心,我想跳槽也许能有更好的收入和机会。不过我觉得现在跳与不跳各有利弊,所以很犹豫,到底该不该跳槽?    营销知道  (解答人:魏庆)  跳槽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待遇问题:对自己的收
期刊
读者提问:如何解释不铺货?  我们公司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我在跑业务时,时常会有经销商向我发难说:“你们不铺货,我资金又紧张,实在做不下去。”我跑业务没多长时间,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知该如何解释?    营销知道  (解答人:叶永军)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跟对方讲明,公司对经销商采取不铺货的供货方式,是综合考虑了产品的品牌、质量、价格、服务、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后决定的。  建议你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
期刊
借力打力,“四两”可以拨“千斤”。    我们经常见到一类营销人员非常勤奋,做事踏踏实实,但是市场就是做不起来,为什么?还有一类营销人员,很聪明,也很会说,但是市场也是做不起来,为什么?还有一类营销人员做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获得提升,为什么?  如果分析他们的共有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不善于借势。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好好干,事情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何谓势?孙子兵法有两句话对其
期刊
特约教练:魏庆  “理念到动作”营销培训创始人,主张“培训要把理念宣导落实到动作分解,让学员上午听完下午就能拿到市场上运用”。  从基层业代做起,12年销售实战经验,历任可口可乐、顶新集团等知名企业产品经理、销售经理、销售总监等职。出版4套营销专著、10余套培训光碟,国内50余家电视台热播。  先后为可口可乐、统一企业、嘉里粮油、美的集团、TCL集团、九阳家电、康佳集团、恒安集团、联想集团、中国石
期刊
【编者按】  2010年5~6月,根据某知名手机品牌销售话术培训的需要,张小虎老师组织了一个12人小组,在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四省,对国产手机品牌金立、OPPO、步步高、万利达的导购员进行了深度调研。通过暗访和座谈,他们收集到许多鲜活的导购案例。应本刊之邀,他们将这些案例细分为主动接待、了解需求、介绍产品、处理异议、讨价还价、催单成交6个部分,并予以一一拆解,希望能给一线导购员带来些许启发。  
期刊
成长的烦恼5  许多新人走上工作岗位前会忐忑不安:“我的主管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该怎么样和主管搞好关系?”一个经验老道的主管用3个词、9个字来总结大部分销售主管喜欢什么样的新人:有悟性、放得开、会来事!其中,每个词都有特定的内涵和标准。    认识作者:张毅  工科硕士及第,后入国家科研单位,潜心研究几载,码code万行  机缘巧合,放弃读博,转战销售,摸爬滚打,颇有斩获  再执教鞭,传道受业,数年
期刊
深入调查,获取“敌情”;主动送礼包,打下客情基础;找准“七寸”,切断利益链;利益捆绑,循序渐进……好一场不动声色的智斗!前者可鉴,面对不同的窜货客户,你会怎么做?    读故事,学营销    张龙:现任国内某知名企业营销部长,从一线业务员起步,历任零售经理、销售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市场部长等职位,征战多个省份、多级市场,有将销售百余万区域培育到过千万的战果,有操盘几十亿市场的业绩,也有多年全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