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不该跳槽?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提问:我该不该跳槽?
  我大学毕业后就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工作已经快两年了。前些时候同学聚会,我发现不少同学都跳槽了,有的跳了还不止一次,这让我也产生了跳槽的念头。因为最近半年公司调整,工作上有些不开心,我想跳槽也许能有更好的收入和机会。不过我觉得现在跳与不跳各有利弊,所以很犹豫,到底该不该跳槽?
  
  营销知道
  (解答人:魏庆)
  跳槽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待遇问题: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同时又有另一个“较好”的机会在招手。
  2.发展问题:对公司发展前景产生忧虑,没有安全感;对自己在公司的职位发展前景不乐观,看不到发展机会;感到自己不适合在这个行业发展,另觅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
  3.环境问题:认为自己的建议、想法不被重视,认为公司运作机制有问题又无力改善,感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或者无法忍受公司的人事关系。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跳槽机率最高,就业第一年换五六个单位也不少见,第二年之后才能逐渐稳定下来。为什么?其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未必适合自己;其二,人生阅历浅,承受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
  既然走上打工的道路,注定要碰到种种逆境:业绩压力、人事关系困境、上级工作方法不当、对薪水和职位失望等等。成熟的员工会尽力去化解矛盾、适应压力,找可以着力的地方做改善,不仅能在工作中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更能尽快适应打工的游戏规则——学会建议胜过意见的道理,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说服上级采纳自己的建议,学会合作精神,学会和尽量多的人友好相处使自己的工作阻力更少,学会忍耐今天的艰辛和拮据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仅仅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不经审慎思考的离职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因为不管在哪个企业,都有可能碰到相同的问题。
  跳槽是打工者实现自我利益和目标的一种手段,既然是手段,就应该有较好的目的性,而且是一种清醒、理智的选择,仅仅因为不能适应这个环境或者有另一家薪水更高的企业在招手就跳槽都是不可取的。尤其对年轻人而言,路还很长,跳槽应当是深思熟虑的选择,是转折点,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提升(不仅指职位和薪水)。更高的待遇的确重要,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才是根本。
  明智的打工者应当铭记一点,在没有达到自己的学历、能力、精力所能达到的事业顶峰之前,打工决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如果仅仅得到几百元、几千元钞票而没有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你的打工生涯一定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因为青春无价,你付出的是无法唤回的时间。
  如果你不想蚀本的话,就要学会从工作中掠得更多薪水之外的收获:
  1.学习:如果你感到可以从目前的工作内容、企业提供给你的培训以及上级和同事给你的指导中学到有用经验,就尽量去掠取新知,用“高考补习生”的勤奋和心态去工作。
  2.发展:大多数企业用人时,都很关心你的工作年资、职业背景,那么在一个职位上一段时间内的停留也是一种增值,只是不要等太久。如果是因为工作业绩不能给自己升职提供充分理由,就应该加倍努力;如果在同等岗位上已经是佼佼者,仅仅因为职位没有空缺或企业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造成困境,就要权衡一下,下一个升职的机会还要等多久,这种等待还有没有意义,因为时间的付出才是最贵的成本。
  3.磨练:不少自以为聪明的打工者总是想办法钻管理制度的空子,工作得过且过,这些人的结局往往是很少有升职的机会,变成5年工龄的老业代、8年工龄的老主管,最终成为打工族中的悲剧人物。相反,几乎所有成功的打工者都有一个共性——“庸人自扰”,他们对待工作永远是主动的,不会推卸责任,永远在寻找、尝试业绩提升的机会,而不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当然这些人有更多的加班和辛苦,做事多了难免有疏漏,运气不好还会招来非议甚至不公平的对待,但他们的职位、薪资、能力的提升一定是最快的。因为他们的工作中有更多的磨练、更多的学习机会,他们的经历有更多的含金量。
  当你以“庸人自扰”的态度去工作,已经在目前的岗位上出类拔萃,工作已经游刃有余,可学习的新知已经不多,短期内仍看不到升职希望时,可以从这份工作中获得的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就不多了,这时候的跳槽才是理性的。■
其他文献
我是一家IT企业的大客户销售人员,做业务将近一年了,有一个问题困扰越来越大。做业务以来,我一直很难给自己一个客户选择我们的理由。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我希望自己能够做顾问式销售,但是我发现我们能够解决的客户问题,竞争对手也能解决,我们很难给客户什么特别的价值,没有什么优势。如果要做关系,我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关系,而且现在关系很难做,请客送礼大家都在做,对客户没有多大影响甚至客户还不接受,而且我觉得
期刊
我今年新接手了一个市场,该区域经销商经营上偏保守,出货加价率总是比较高,造成市场上我们的产品价格没有优势,销量上不来。我跟他沟通了两次都没有效果,请问该怎样有效说服他把批发利润降下来?    营销知道    (解答人:李一广)  概括来说,让经销商降低批发利润有三种方式:一为理念引导,适合于有理念的经销商;二为压力迫使,通过上下游的压力使其不得不调整价格差;三为利益诱导,让经销商调低利润,从短期和
期刊
作为项目话事人的客户,早已是收礼收到手软,寻常的礼物已经无法打动他们坚强的神经。这时,如何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把客户拿下,并树立起竞争门槛?    我的故事1  我徘徊在客户楼下已经很长时间了。二楼的一个处长,我已经见过他两次,也聊过天,但总感觉谈的不是很深入,处长对我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当时我对这个处长简直是无计可施,因为圈子里都传闻这个处长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而且从不收礼,基本上可
期刊
促成是展业过程中最关键的临门一脚,决定了展业最终结果的成败。销售新人应该认识到,促成成功=强烈的愿望 × 熟练技巧 × 良好心态。    在拜访客户时,不少销售人员特别是对于进入公司不久并且一直在努力拜访客户的新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致命弱点——促成没有把握好,导致工作绩效差,进而使新人对从事的工作前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其离开销售行业。如果我们能及时对新人进行促成方法针对性
期刊
时光荏苒,又到了年终。这一年,一些人的光环黯淡下来,又红了一批人;这一年,大家少了面对面的沟通,开始蜂拥到微博上披马甲;这一年,我们认识了真正的“达芬奇”,也见识了美美的“玛莎拉蒂”;这一年,没了卡扎菲,还走了乔布斯……这一年,还有我们的不断成长。  向前是新年,向后是旧岁。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是华丽丽地收官,还是默然谢幕?不管怎样,终究不能让这一年就这样匆匆结束。我们可以为全年再做一
期刊
晋级训练  销售冠军之路8  做销售,忌讳的是“鸡同鸭讲”,不能在不了解客户真正采购需求的情况下自拉自唱。      MBA,销售培训专家,致力于用最少的投资、最简捷的方法,最有效地帮助销售团队和销售员个人成长。  10年销售经验,6年销售管理经验,10年销售培训经验。  历任理实嘉信员工培训学院首席顾问,中国销售培训网首席顾问,  曾为中国联通、移动、电信、新浪网、方正电子等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培训
期刊
特约教练:魏庆  “理念到动作”营销培训创始人,主张“培训要把理念宣导落实到动作分解,让学员上午听完下午就能拿到市场上运用”。  从基层业代做起,12年销售实战经验,历任可口可乐、顶新集团等知名企业产品经理、销售经理、销售总监等职。出版4套营销专著、10余套培训光碟,国内50余家电视台热播。  先后为可口可乐、统一企业、嘉里粮油、美的集团、TCL集团、九阳家电、康佳集团、恒安集团、联想集团、中国石
期刊
王强和经销商周老板之间不对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周老板毕竟是自己最大的客户,僵持下去没有好处。王强琢磨着,得让周老板和自己的关系亲近起来。    张龙:现任某知名企业营销部长,从一线业务员起步,历任零售经理、销售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市场部长等职位,征战多个省份、多级市场,有将销售百余万区域培育到过千万的战果,有操盘几十亿市场的业绩,也有多年全国性市场管理的心得,对战略制定、产品定位、营销推广
期刊
张小虎:终端销售话术创始人,长期服务于家电、建材、手机、电动车等耐用消费品企业,致力于为企业设计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终端销售话术,提高终端导购成交率。  官方网站:www. shuangqiang .net  沟通邮箱:Z8323@126.com    跟我学话术(1)    先问一个小问题:一家耐用消费品企业有1万名导购员,销售一种同样型号、同样功能、同样价格的产品,这些导购员会有多少种说法?  回
期刊
营销及销售行为学者,在海外谋生、求学,在国内实践、谋生。参加过央视《对话》、《对手》等节目,鲜明地表达自己对市场的观点和见解。出版过《用脑拿订单》、《看电影学销售》、《销售必读的24本书》等专著。承诺每月为读者奉献一篇最新的思考、最贴近现实的销售实践方法和策略布局。    销售第一年(1)    销售工作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大量的精心准备、严格落实、步步递进的系统性工作。只有从这个视角看待销售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