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小说的艺术风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其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们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打破了古典小说以叙述情节为主的模式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吸收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技巧,创造出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小说形式。
  一、多姿多彩的叙述手法
  鲁迅的小说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他的《呐喊》和《彷徨》就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著称的,这些作品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从叙述的角度而言,鲁迅小说中有第三人称的小说,如《药》《明天》《离婚》等,也有第一人称的小说,如《狂人日记》《故乡》《伤逝》等,同时也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小说,如《祝福》。从时序的安排上看,鲁迅小说中有以時间先后组织情节的顺序,如《药》《阿Q正传》《离婚》等,但也常用倒叙的方式改变固有的时序关系,如《祝福》《伤逝》等。从时空关系而言,横断面切割方式在鲁迅小说中已成为经常运用的主要方式。《示众》只是一个场景的描写,展示的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横断面。《药》则是先后几个场景的组合,像戏剧中的几幕……鲁迅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其文体形式却万象纷呈,各自不同,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多样化发展的基础。
  二、精细老练的白描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喜欢运用精细而又老练的白描手法。他认为白描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造作,勿卖弄而已,仰仗的是观察精到,语言贴切,表现节俭。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现她最深最重的悲哀。鲁迅在简练、含蓄的笔触中,既对人物有传神的写照,又勾画出了人物的灵魂。
  三、大胆创新的表现手法
  鲁迅是创造文学新形式的先锋,他借鉴西方文学形式,转化传统文学手法,经过自己不断的创新和实验,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形式。在他看来,“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大胆吸收异域的文学营养是鲁迅小说的艺术经验。他吸收了西方文学表现心理的多种手法,如对梦境、感觉、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如《狂人日记》有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表现狂人复杂的心理感受,《阿Q正传》也大量表现了阿Q心理的潜意识与显意识,如对革命成功的想象性满足,从自卑到自尊的心理转化,阿Q始终处在心理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想象与真实的世界之间,他从失败到胜利的心理转化也是小说艺术的精彩之笔。小说《肥皂》《伤逝》《白光》等都大量使用了心理描写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心灵的深度。
  四、象征隐喻的技巧运用
  鲁迅还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象征和隐喻技巧,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象征意象系统,如《狂人日记》里的“月亮”与“夜”,《药》里的“药”,同时作品的主题也是象征的、隐喻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他的“病情”、“ 病况”毫无意义,他是怎么发狂的,该如何去医治,对小说的主题都不是很重要。狂人是一个象征符号,没有现实的对应物,他“发狂”的心理感受与“先觉者”的清醒思考合二为一,只有从艺术的象征与虚拟性上才可能完全理解狂人形象的寓意和小说的象征主题。
  五、绍兴方言的灵活运用
  在作品中鲁迅灵活的运用了使自己倍感亲切的绍兴方言,《大明灯》结尾的民歌,“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这是绍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其中“戏文”就是浙东方言;它反映了绍兴水乡特有的风物,很富有诗情画意。在《风波》的黄昏临河的土广场上,农家的妇女、男人、八一嫂、赵七爷对辫子的议论和九斤老太的唠叨,我们仿佛听到了绍兴乡音,感到特别的亲切和真实。方言运用得当,很能表现地方色彩和作家的艺术风格。反之,则使读者看不懂,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此外在语言中还保留着农民特有的眼光与用语。比如,农民对人的好坏,事的是非往往用“忙”与“闲”之类简明、朴素的尺度来辨别。但鲁迅在文中方言的运用往往是恰到好处、这与作者的乡土生活经历很有关系。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味到,来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对浙东乡土的真挚的情感。
  总之,鲁迅小说在艺术创造上是丰富多彩的。它博大精深,思想深邃,读后令人灵魂震颤,回味无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着千百万读者的心弦。
其他文献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抛开一切纷杂的事务,夜深人静时捧读美国费拉尔·凯普的《没有任何借口》。读此书,就像与一位年长的智者对话:他向我讲述如何从稚嫩走向称职,从称职走向优秀、直至优异。  《没有任何借口》让我懂得,要想从稚嫩走向称职,就必须具有完美的执行能力、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工作中需要我们发表意见的时候,要坦而言之,尽其所言,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坚决服从,毫无借口地努力执行。  曾读过一
期刊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学生兴趣的高低而得到
期刊
一、开门见山导入  這是语文教学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开课就介绍文章内容、结构、主题、写作特点或学习重点、难点。但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某一方面,就是这一方面也应该有所侧重,避免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或冲淡学习重点。如,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时,可突出介绍他刻苦成才的故事:小时因家境贫寒无钱买纸笔,母亲教他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经过刻苦磨练,他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学习《黔之驴》一文
期刊
案例背景:  皮亚杰指出:“规则内化是在玩伴自由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规范意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的出现来源于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订过程。当规则慢慢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一切活动都会变得有序,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了。  案例描述:  餐后自主游戏结束了,绘画区里画过的纸乱七八糟的放着,地上还有几个断了的油画棒和油画棒上撕下来的
期刊
暑假里,我精心阅读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当阅读完整本书,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阅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力量。我已被韩老师深深折服,虽然她的课堂看似“风平浪静”,但在她的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却是“波澜壮阔”。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
期刊
从事教学工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體会: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语文教学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即使是同一人,因时间、受教育对象及外界因素等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的教法。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呢?应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因时、因地、因景、因情等因素而决定教学方法,不可能有一个死公式、死套路,课堂教学应该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随机应变的。但是,在纷纭复杂的教学过程
期刊
单元整合式教学是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课文共同具有的细碎化知识,按照板块的形式进行整合,结合相关的主题阅读及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不仅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而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量的提升,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各学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我从阅读积累和习作运用方面进行了整合研究,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语言材料,能够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经验,将来能够凭借这些能力和经验进行更持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学生们在朗读能力上一届不如一届。看看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呱呱叫,但是只要一点名让他朗读课文,任凭你是英俊潇洒的男生还是俏丽灵秀的女生都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读起来是磕磕巴巴,风采全无。  究其原因,却原来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考试只考字词、阅读、作文而从来不涉及朗读,所以为了不耽误工夫,考个好成绩,干脆省了这道“手续”。岂料想,这才叫误入歧途,害得学生们读起文章犹如行走在崇山峻岭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学生必须自己主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实践探究,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课之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學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拓展视野、传承文化、开拓思维、培养语感、陶冶情操。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欠缺有效的课前指导、教学形式单一、课后迁移不够重视,导致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激发兴趣,强化指导,培育习惯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获得愉悦的享受。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文言文阅读,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