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动之美,流转之韵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朱自清的语言艺术是被人所称道的,特别是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构思独具匠心,用词精准,写景绘物生动形象,出神入化,富有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和艺术美。对此,笔者结合具体事例,对《荷塘月色》的语言色彩进行了赏析,以窥探其中的语言艺术魅力。
  【关键词】
  荷塘月色 语言色彩 艺术美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名篇,构思立意之别具一格,遣词造句之精妙凝练,句式结构之灵活多变,写景绘物之栩栩如生,意境画面之淡雅清新,让整篇文章读来有一种灵动之美,流转之韵,将那平时不足为奇的荷塘景色变成了众多读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美景,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一、用词精准,凝练而生动,富有韵律之美
  大凡优秀的作家与诗人,都会注重词语的推敲,语言的锤炼,以做到用词精准,使其形象传神,展现更丰富的内容,如此,才能在轻描淡写之间引人入胜,让读者百读不厌。同样,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也非常注意遣词造句的贴近于准确,凝练而生动,富有灵动之美,流转之韵。
  首先,动词的锤炼之美,创造生动意境。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然精选动词,让语言更贴切准确,富有意境。如描写月色的时候,作者巧用“泻”等动词以静态动写的方式,让画面生动活泼起来,月色朦胧, 若有若無,让人遐思无限。“月光如流水”般从上而下的倾泻,化静为动,让人仿佛看到了月光恬静中带有流动感;青雾薄薄浮于荷塘中,朦胧泛散开,雾气也被点活了,富有动感和立体感,让读者读来不觉间就将文字形象转变为听觉形象,更好的感受荷塘月色之美,造化之神韵。
  其次,叠词的音律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还巧妙运用了叠字叠词,既能形象地描绘出事物之神态,传神入化,还可以产生往复回环、富有音乐韵律与节奏的艺术美感,让通篇语言更凝练而生动,充满魅力与鲜活表现力,给文章增彩加色,让人读来更有流转之韵。如用“脉脉”来写流水,使其变得蕴藉有情意;“曲曲折折”,既将路的弯曲描摹而出,还展示出曲折之深以及叶叶相连,有种“曲径通幽”之美;“田田”,非常逼真地呈现出满塘荷叶以及之形态;而“亭亭”一词则写出了荷叶临风摇曳中的那种风姿绰约之美态。
  另外,数量词的点缀之美,丰富事物形象。在朱自清的笔下,数量词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的,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亮点之一。如“一丝”“一带”,将量词活用为形容词,能够强化、润饰事物的特性,读来眼前好似闪现出淡淡月光笼罩下荷塘独具的风韵以及幽美意境。
  二、修辞独到,传神又形象,极具艺术魅力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修辞美也是亮点之一。作者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描绘的细腻入微,形象传神,富有艺术魅力,令人百看不烦。
  首先,巧用比喻、拟人手法,使表达的语言更鲜明生动、新奇活泼,巧绘出事物的形与神。“婀娜”“羞涩”这两个词语以拟人手法赋予了荷花的生命力与感情,可以令读者想象出荷花含苞待放、仪态万千的娇羞神韵。再如“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比喻修辞,以动写静,让人联想出荷叶高而圆、飘逸舒展的婀娜姿态,有种临风起舞之美。“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形象地刻画出荷花的纯洁娇羞之态,极富美感。这样,通过比喻,荷花的美质与神韵都被绘声绘色地描绘而出,更能激发读者的无限想象。
  另外,巧用通感修辞,突破语言局限,强化事物的形象感,更显新奇与活泼,让本文语言于清丽色调中含有静穆淡远的韵致,给人典雅之美以及归朴返真的诗趣。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般而言,荷花香味是通过嗅觉来获得,歌声是由听觉而感知的。但在此文中,朱自清却打破常规,运用通感手法,将“清香”与“歌声”巧妙的联系起来,把“清香”比作“渺茫歌声”,将嗅觉所感知的清香转换成由听觉中去品味与感受,传神的描绘出荷香在微风中时断时续、若有若无、飘忽不定的特点,生动的表现出荷花各种风姿,促使读者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与全部感官,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更好的体会到这如诗情画意一般的月色与荷香,品味出荷塘超脱于尘世的那种迷人之境。
  三、言简意丰,朴素却有味,营造意境之美
  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家写作时候往往追求言简意赅,令人喜欢与吟颂,而不是长篇累牍。同样,在《荷塘月色》中,语言特色还在于语少意丰,读来亲切自然,韵味无穷。
  首先,语言朴素,却意蕴深远,引人入胜。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一贯追求“谈话式”的语言之境,呈现出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让读者读了感觉亲切有味”,意蕴无穷。如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简洁的几个字,既道出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也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给后面的抒情写景铺垫良好的条件。同时,将读者视为可倾诉之友,平白如话,流畅自然,能够让读者不觉间就进入文本渲染的情境之中:因为心绪不宁,寻求自由宁静而的世界而去荷塘,蕴含了作者当时痛苦的思想历程。
  另外,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构造意境。《荷塘月色》一文,其语言艺术境界不单单体现在景物描摹之上,还在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营造出出一种如诗如画、意味深远的美妙意境,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夺魄摄魂的艺术力量。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白光……是渴睡人的眼。”树中有星光,这是路灯透过树缝照射而下,寓情于景,作者感觉这是黑暗之中的微光,令人昏昏欲睡,此为主观感受,表现了当时的环境以及内心情绪,蛙声一片,知了鸣叫,作者却是孤独的,于是在这般情境之中,不禁感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孤寂的意境之美烘托而出。
  总之,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正是作者语言艺术与技巧之高,才会如此脍炙人口。如词的精心挑选与锤炼,新奇大胆的比喻、别致而精准的通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手法,将景物之美、旨趣之妙、情意之深表现的淋漓尽致,读来有种灵动与流转之韵。
其他文献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之一,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的分值也逐渐增加,但学生总是抱怨古文难学、难背,而教师也往往也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复习、个别辅导,但往往等于炒夹生饭,从历届学生的表现来看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对中国古典文学极感兴趣的孩子能够取得有效性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暂时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变得讨厌文言文。  近几年来笔者和语文组的同仁一道,从高一
期刊
在美术的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灌输,幼儿模仿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下,科技与日俱增,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更应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为重,要让自主创作。在带小班的一年中我尝试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美术的有效整合,让幼儿在美术活动想学、能学、会学、乐学,在充分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又初步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抓住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想
期刊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了在二战期间,德军入侵波兰大肆屠杀犹太人而引发的故事。影片的主角辛德勒原本是一个纳粹党的德国商人,想要借战争时期发一笔横财。但是在他看到法西斯残酷的行为时,他的心灵受到极大撼动,从而使他散尽家财,竭尽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辛德勒挽救了将近1200人的生命。  1.战争,熄灭希望之火  《辛德勒的名单》所描绘的第二次世界战争,是一个摧残生命、灭绝人性的世界。影片中犹太人
期刊
【摘 要】  班級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育高尚的品格、健全的身心。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实现自管化、规范化、制度化,向习惯要制度,向制度要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关键词】  底线 习惯 自我管理 治理 制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抗挫心理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都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改善。孩子的抗挫能力,虽然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主
期刊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拥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表明中国是崇礼尚仪的文明之邦。中国历史文化传承必须从小学生抓起,教导和指引小学生们形成良好和正确的思想品德。另外,小学生时代是一生的启蒙阶段,培养优秀的品格和正确的行为的最好时期。如今,小学生们的教师注重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做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教师身体力行做学生们的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错误,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而是要学会及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学生的错误认识转变为正确的理解。这样就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生成变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认识不仅准确而且深刻。可以说,如果能够变错为宝,那么错误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一、动态生成,创新思维  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了解围绕中心写一段话的构段形式。  2.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提出质疑,发现问题  【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学生预习时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教育困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任教的班级较多,我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每个班总有几个“典型”的学生,如经常忘带水彩笔、上课永远在把玩自己的东西、只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游戏中的形象,课堂纪律涣散也经常是由他们掀起。我们常常被动地去处理各种矛盾和调节课堂秩序,短暂的改观之后又一如既往。长期如此,我陷于麻木与困惑之中,拼命想征服或逃离课堂,却常常只能筋疲力尽地遥望如春般的课堂。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改进,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应用“智课堂”进行教学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從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开展智课堂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受运用“智课堂”技术的带来的魅力。  一、“智课堂”技术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功能的基本实现  “智课堂”技术是为教育教学专门开发的一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