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德勒的名单》主要讲述了在二战期间,德军入侵波兰大肆屠杀犹太人而引发的故事。影片的主角辛德勒原本是一个纳粹党的德国商人,想要借战争时期发一笔横财。但是在他看到法西斯残酷的行为时,他的心灵受到极大撼动,从而使他散尽家财,竭尽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辛德勒挽救了将近1200人的生命。
  1.战争,熄灭希望之火
  《辛德勒的名单》所描绘的第二次世界战争,是一个摧残生命、灭绝人性的世界。影片中犹太人被随意侮辱,被随意杀死。法西斯分子也同样可悲地丧失了作为人的一切美好的品质,所有人都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导演选择用黑白片来进行电影故事的叙述,突出这种历史的苍凉和生命的卑微。同时,借用“黑”“白”两色,隐喻着受难者的遭遇与集体境况。并通过沉闷的“黑”“白”两色,让我们体会到在当年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犹太民族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任由德国纳粹宰割时的痛苦无助。同时,“黑”与“白”两色的运用,更能引发新世纪观众对这一段悲惨历史的回忆与共鸣。我们可以看到,关于二战时期的影像资料全部都是黑白的,所以,在观众的心中,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也都仿佛是黑白色的:黑白的集中营、黑白的杀戮场面、黑白的废墟……《辛德勒的名单》也以近似于纪实的视角和风格,将观众在观看这一影片时的心理感受进行拉近,从而让其能够更为真切的感受到战争时期所造就的震撼和压抑。
  本片在展现战争阶段时,唯一的色彩就是那个犹太小女孩所穿的红衣,并且其在黑白影像中每出现一次都给主人公辛德勒带來强大的心理冲击。而在此影响下,辛德勒也完成了从一个利欲熏心的商人到无私无畏的英雄的过程。红色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起到强调的作用。在街道上混乱的人群中,小女孩的出现特别的扎眼。更重要的是,红色象征着无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征着战胜邪恶的勇气与力量。小女孩第一次出现,她躲过了纳粹的捕杀,藏在了床下。但她爬进床下的一刻,衣服鲜艳的颜色也消失了,这也意味她即将消逝的生命。红色第二次出现时,小女孩儿已经死去,她的红衣沾满了泥污,辛德勒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触动。红色在影片中的出现,代表了辛德勒顿悟的过程。辛德勒在目睹生命不断遭受摧残的过程中,他的善良之心逐渐觉醒,以至于后来他倾家荡产来解救犹太人。这一转变的过程使辛德勒的形象更加真实,也更加具有人性。而灰暗中的红色所代表的原本是生机与希望,它在影片中逐渐被黑暗所侵蚀,在这一过程中,红色的消亡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情感的消失,那可以说是法西斯的人性,也可以说是犹太人民生的希望。
  2.战争,“百姓”之劫难
  在影片中,辛德勒出场之际,就向观众尽情的表现了他的奢侈和豪华:如何细心的筛选领带,如何搭配服装,如何挑选配饰等等,甚至细小到袖子的袖扣,辛德勒都佩戴的一丝不苟。最后,镜头移动到辛德勒胸前的纳粹胸章,从而将他的形象渲染的跃然纸上——一个地道的绅士,一个富有的商人,一个德国纳粹分子。而反观最为普通,也最为无辜的犹太百姓,在他们被纳粹士兵押往集中营时,这些犹太人的衣着,大多是杂乱无章且残破的。即使在这一桥段中,影片没有安排任何的对话,但是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对比,就好比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给予观众以压抑和悲愤。同样,那些被迫生活在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民,所有人的形象都表现出一种毫无层次但又层层叠叠的沉闷与厚重,那些脏乱而又沉闷厚重的衬衣或是外套已经成为一种“战争枷锁”,展现出犹太人在战争时期所受到的纳粹党“重重禁锢”的形象,从而更将二战时期被屠杀的犹太人的悲惨形象刻画入微,让观众从影片的细枝末节处感受到普通犹太人民的水深火热。
  同时,在《辛德勒的名单》中,还有一处场景将犹太人和纳粹党员辛德勒之间的处境进行了更加鲜明的对比。那是当辛德勒走进原本属于那个犹太家庭宽敞明亮的房子,而犹太家庭则被纳粹士兵赶进一间逼仄黑暗的小屋子;进而又引出了辛德勒在宽阔的房间里神采飞扬,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四周安静祥和,他满意地说“再没有比这里更棒的了”。而狭小空间的犹太家庭则神色狼狈、垂头丧气,连坐的地方都没有,旁边小孩哭闹,人声嘈杂;男主人不安的咆哮“还有比这里更糟的地方吗?”通过明显的对比,越发地凸显出纳粹党员辛德勒和犹太人家庭在时代的局限下命运发展的强烈反差,更加让观众感受到,所谓战争,不过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结 语】
  “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世界”,1994年,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用黑白影像,打造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通过影片中具有鲜明对比性的影视造型,表现出史诗化的历史格局,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了那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不能被遗忘,它值得被更多的高中生去观摩和学习,从中感受历史的真谛与和平的意义,将影片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进行缅怀。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呈现出互动发展,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从而总结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在设计和实施教师提问因遵循的原则,并在教学中的实践了一些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从而积累学生思维能力的互动发展案例。  一、提问——小学英语课堂推动思维发
期刊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系统的知识结构,更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呼吸。  一、初中生阅读习惯现状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学校里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书香校园”的活动。然而在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之前学校、家庭、社会未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使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存在了巨
期刊
爱,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只要矗立就是一座让人无法超越的丰碑;爱是一潭水,深藏不露,却能滋润干渴的心灵。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是我意识到就要走到学生的心里深处,聆听他们的心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所以,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关注他
期刊
【摘 要】  点亮学生的心灯,这是我时刻谨记的一句话。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细心呵护每一颗幼苗,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关爱去感染学生,用赞赏的眼光去激励学生,用科学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关爱 赞赏 冷处理  传统教育认为“严师出高徒”,于是我们的教师多年来恪守“严格”的原则,铁面无私、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公平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不会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快乐成长。事实证明,换个角度,“差生”不差,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差生。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差生” 不差  《我不想当“差生”》,这篇文章让每个教育者都陷入了沉思。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等因素,学生们是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其對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找准练点,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在相对开放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交融 语用能力  从读到写,让读与写完美融合,这是小
期刊
作文中对人物进行描写,关键是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展示其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日常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描写大多是停留在人物的表面,很难从他们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内在魅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注重了人物“形”的描绘,而缺少了“神”的刻画。而一个人物如果缺少了内在的“神”,那么这个人物就形同朽木,就没有了个性特点,文章也会黯淡无光。要想使一个人物做到“形神兼备”,关键在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实践与探究。在新课标中,厚积而后薄发受到格外关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九年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小学阶段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哲理的体现。但如此大量的阅读目标如何实现?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乐读”的最佳境界?《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
期刊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之一,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的分值也逐渐增加,但学生总是抱怨古文难学、难背,而教师也往往也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复习、个别辅导,但往往等于炒夹生饭,从历届学生的表现来看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对中国古典文学极感兴趣的孩子能够取得有效性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暂时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变得讨厌文言文。  近几年来笔者和语文组的同仁一道,从高一
期刊
在美术的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灌输,幼儿模仿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下,科技与日俱增,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更应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为重,要让自主创作。在带小班的一年中我尝试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美术的有效整合,让幼儿在美术活动想学、能学、会学、乐学,在充分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又初步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抓住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