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BLLF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1.加强感情投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只有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为基础。教师要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学习材料,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材料包括课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巧妙、恰当地引入教材。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组织得系统、严密、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而且使得所教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促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弛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可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首先表现为集中注意力。对小学生来说,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比无形的抽象的事物更能吸引注意力;动态的新奇的事物比静止的常见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有形的教具要比无形的抽象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往往能使心情感到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进而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功底,还要讲究教育教学艺术,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这样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1.重视传授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学生才打开书。其实,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1)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教师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因为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儿童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根据上述特征,我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a)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b)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c)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d)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2)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帮助其理解概念与规律。我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应试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多,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往往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而言,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教师要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用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世界,又返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道理,并尽可能地揭示数学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又是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包括概念、计算、几何知识与应用题。其中概念的产生、计算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和有关公式、应用题的解题规律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结合实际提供应用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学的适当时机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如学习中的问题、优化方案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等,通过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启发、诱导学生去研究、发现问题的实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教师通过“学”与“做”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认真求实、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加以训练与培养,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 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具备了自觉的动机,具有了对于未知的知识探索的倾向。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兴趣是数学学习当中的创造性的先决条件,也是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需注意和把握的关键环节。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介绍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兴趣 培养    1.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传统的数学知识繁、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教育对象,更是渴望得到全面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训练。为了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效率,笔者所在学校从2005年起,在初中数学学科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思想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作简要叙述。    一、开展“问题探究”研究的实施背景  
摘要: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学生符号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符号感的培养经历符号意识的唤醒、对数学符号的理解、会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这三个过程。学生符号感的加强,能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 七年级学生 数学符号 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教学,是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在这个阶段,教学的关键是引导
煤矿安全无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不仅对社会经济有影响,更关乎矿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煤矿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是对有害情况的监测和控制存在一些缺陷;并且,煤矿中各种类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培养具有适应时代要求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学校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和主要目标。面对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理念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深入渗透。本文提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改变傳统教育观念,建立教与学之间的新型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扎实做好营造开放性问题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精心设置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
网格计算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提出来的。利用网络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