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声检查作为妇产科临床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在产科方面是唯一,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作用,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产科胎儿畸形的筛查、胎儿发育的评价提供可大量信息,也是监测优生优育的重要方法。它的应用推动了妇产科检查和诊断的发展,合理正确应用这些技术是超声临床医师的新课题。
1检查途径
超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超声探头的进步和晶片制作工艺的改善,使得超声探头逐渐缩小。因此,妇产科超声检查途径也从原来的单纯腹壁超声检查发展到目前的多种检查途径,包括经阴道超声检查、经宫腔超声检查和腹腔镜超声检查。
2三维超声对妇产科疾病诊断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已开始探讨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应用于临床的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其发展过程包括早期仅在屏幕上呈现3个不同的平面图像(C型超声),即分别表示脏器的纵切面(A平面)、横切面(B平面)和冠状切面(C平面),到F切面的建立(F型超声)。目前,应用在临床的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具有上述功能,而且组织器官超声图像切面的立体数据库在计算机的帮组下进行三维重建可获得组织器官的任何超声切面图像。
三维超声最大的优点是:①超声扫查的标准化:三维超声通过对某一脏器的扫描,获得器官的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可使超声扫描程序化、标准化,将超声诊断专家从繁忙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淡化超声检查手法的差异,从而简化超声扫描的培训要求;②三维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的存在,有利于超声远程会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教学;③不同超声图像切面的获得,消除了绝大部分超声检查的死角,从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的,其不足之处是图像的质量同样受二维超声的限制。三维重建功能目前仍不完善,仅表面重建技术较为完善,其他重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实时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是通过超声医师在临床实中不断发现和发展的。根据三维超声形成的原理,目前实时三维超声的应用一定要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通过三维超声显示弥补二维超声检查时的空间关系显示不足等情況,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应用三维超声测定容积的方法,可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癌的容积大小。该指标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而在三维超声出现之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癌的容积。目前,三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临床和超声医师的认可。但随着对该技术应用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会不断的被发现,从而在产前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已经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其特点是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为临床提供了不可低估的使用价值。介入性超声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在妇产科领域已有较大的发展,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又为妇产科介入性超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超声造影技术
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为超声观察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微灌注创造了条件,超声造影已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应用,其在妇科领域(尤其卵巢肿瘤)的应用也已经起步,必将在二维超声基础上为妇科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查手段和更加丰富的信息。
以SonoVue为代表的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含氟烷气体包绕磷脂的微气泡造影剂,微泡直径2~5μm,通过静脉滴注可以通过肺循环和微循环。因此,可用来评价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组织血液循环。在妇科的应用主要为评价子宫和卵巢的良恶性疾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研究发现在静脉滴注造影剂后,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快速充盈,并向内膜层延伸,卵巢在子宫肌层充盈的同时显影。造影剂在子宫和卵巢内正常充盈和廓清的时间序列有一定的规律,从而为诊断或鉴别疾病提供了依据,而且充盈强度的变化在不同疾病状态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区别。在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的基础上,超声造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肿瘤的鉴别能力,该技术的优点表现为可显示组织器官的微灌注:彩色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简便易行的影像检查,已广泛用于评价肿块的血管,其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肿瘤内血管的分布,但彩色血流血流成像对肿瘤内小血管、低速血流、或较深部位肿瘤内血流的显示仍有一定局限性。而造影剂微泡可以增加超声的背向散射信号,提高微血管内的回声能量,显示微血管内血液灌注。
虽然通过评价造影剂在组织中的显示序列、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和充盈强度等在鉴别妇科良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临床上应用超声、彩色超声等技术对鉴别该方面疾病的价值已经较大,应用超声造影以后并不一定能增加诊断价值。而且,超声造影区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时,所选择的病例可能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已经能做出诊断。因此,作为超声医师应该寻找该技术的更大应用价值。如卵巢恶性肿瘤时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该血管的存在,但在恶性肿瘤时并非每个实质性区域都有大量新生血管的存在(坏死区域)。
由于受到造影剂的物理性能等影响,关于造影技术在产科的应用,应该十分谨慎。从造影剂本身的限制而言,除受造影剂不能通过胎盘循环经母体进入胎儿血循环的因素外,造影剂本身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姑且超声造影技术在妊娠时期的应用仍未开展。对在妊娠期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和诊断妊娠疾病或胎儿异常的研究,应进行严格的科研论证和药物毒性研究,并应该注意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51.
[2]张晶.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7,23(3):238-240.
1检查途径
超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超声探头的进步和晶片制作工艺的改善,使得超声探头逐渐缩小。因此,妇产科超声检查途径也从原来的单纯腹壁超声检查发展到目前的多种检查途径,包括经阴道超声检查、经宫腔超声检查和腹腔镜超声检查。
2三维超声对妇产科疾病诊断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已开始探讨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应用于临床的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其发展过程包括早期仅在屏幕上呈现3个不同的平面图像(C型超声),即分别表示脏器的纵切面(A平面)、横切面(B平面)和冠状切面(C平面),到F切面的建立(F型超声)。目前,应用在临床的实时三维超声不仅具有上述功能,而且组织器官超声图像切面的立体数据库在计算机的帮组下进行三维重建可获得组织器官的任何超声切面图像。
三维超声最大的优点是:①超声扫查的标准化:三维超声通过对某一脏器的扫描,获得器官的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可使超声扫描程序化、标准化,将超声诊断专家从繁忙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淡化超声检查手法的差异,从而简化超声扫描的培训要求;②三维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的存在,有利于超声远程会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教学;③不同超声图像切面的获得,消除了绝大部分超声检查的死角,从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三维超声是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的,其不足之处是图像的质量同样受二维超声的限制。三维重建功能目前仍不完善,仅表面重建技术较为完善,其他重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实时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是通过超声医师在临床实中不断发现和发展的。根据三维超声形成的原理,目前实时三维超声的应用一定要建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通过三维超声显示弥补二维超声检查时的空间关系显示不足等情況,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应用三维超声测定容积的方法,可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癌的容积大小。该指标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而在三维超声出现之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准确测量子宫内膜癌的容积。目前,三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在产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临床和超声医师的认可。但随着对该技术应用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会不断的被发现,从而在产前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超声已经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其特点是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为临床提供了不可低估的使用价值。介入性超声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在妇产科领域已有较大的发展,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又为妇产科介入性超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超声造影技术
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为超声观察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微灌注创造了条件,超声造影已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应用,其在妇科领域(尤其卵巢肿瘤)的应用也已经起步,必将在二维超声基础上为妇科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查手段和更加丰富的信息。
以SonoVue为代表的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含氟烷气体包绕磷脂的微气泡造影剂,微泡直径2~5μm,通过静脉滴注可以通过肺循环和微循环。因此,可用来评价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和组织血液循环。在妇科的应用主要为评价子宫和卵巢的良恶性疾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研究发现在静脉滴注造影剂后,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快速充盈,并向内膜层延伸,卵巢在子宫肌层充盈的同时显影。造影剂在子宫和卵巢内正常充盈和廓清的时间序列有一定的规律,从而为诊断或鉴别疾病提供了依据,而且充盈强度的变化在不同疾病状态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区别。在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的基础上,超声造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肿瘤的鉴别能力,该技术的优点表现为可显示组织器官的微灌注:彩色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伤、简便易行的影像检查,已广泛用于评价肿块的血管,其主要观察指标为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肿瘤内血管的分布,但彩色血流血流成像对肿瘤内小血管、低速血流、或较深部位肿瘤内血流的显示仍有一定局限性。而造影剂微泡可以增加超声的背向散射信号,提高微血管内的回声能量,显示微血管内血液灌注。
虽然通过评价造影剂在组织中的显示序列、持续时间、廓清时间和充盈强度等在鉴别妇科良恶性肿瘤中有一定的价值,但目前临床上应用超声、彩色超声等技术对鉴别该方面疾病的价值已经较大,应用超声造影以后并不一定能增加诊断价值。而且,超声造影区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时,所选择的病例可能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已经能做出诊断。因此,作为超声医师应该寻找该技术的更大应用价值。如卵巢恶性肿瘤时大量新生血管的形成,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该血管的存在,但在恶性肿瘤时并非每个实质性区域都有大量新生血管的存在(坏死区域)。
由于受到造影剂的物理性能等影响,关于造影技术在产科的应用,应该十分谨慎。从造影剂本身的限制而言,除受造影剂不能通过胎盘循环经母体进入胎儿血循环的因素外,造影剂本身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姑且超声造影技术在妊娠时期的应用仍未开展。对在妊娠期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和诊断妊娠疾病或胎儿异常的研究,应进行严格的科研论证和药物毒性研究,并应该注意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51.
[2]张晶.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中华超声医学杂志,2007,23(3):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