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花 大产业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1日,重庆磁器口古镇游人如织。
  古镇上有一种小吃,生意和古镇旅游一样火爆。
  它的名字,你一定听说过:古镇陈麻花。
  买点陈麻花带回去,几乎成了游客离开磁器口前的“规定”动作。
  你也许还不知道的是,如今的陈麻花已登陆美国超市,演绎出小麻花、大产业的精彩故事。
  小麻花 大决心
  1997年夏季的一天,合川县金钟村。
  “啪”,儿子把一叠纸丢在陈昌银的面前。
  “这是我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和您说过的,重庆交通学院。”儿子说。
  陈昌银正高兴,不小心翻到了压在录取通知书下面的缴费须知。
  纸上“3600元”的字样闪到了他的眼睛,这几乎是全家所有的积蓄。可儿子跟他说这只是第一年的学费……
  打零工的钱,已经供不起儿子读大学的花销。陈昌银想拿积蓄做点实业,当个老板。
  开个砖瓦厂,可能来钱快些。但这个计划很快胎死腹中,这年夏天干旱少雨,没水,怎能做砖。
  没有别的法子,陈昌银只好咬牙把3600元钱直接给了儿子,自己剩下50元,然后到城里找机会。
  陈昌银到解放碑当起了“棒棒”,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床,去菜市抢活。
  “那时候的‘棒棒’都不讲价,来活就抢着干。”陈昌银说。
  说起来,陈昌银不缺勤劳肯干的生存意志,但每个月挣的钱只够吃稀饭、租板房,哪里还有钱供儿子上学。不过,他并不是每天只埋头当“棒棒”,而是同时在寻找做生意的机会。
  1998年春节前的一天,陈昌银在菜园坝汽车站抬货时,看到一个小贩在卖麻花,五元钱一斤,生意很好。
  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爷爷在磁器口卖麻花的往事。
  “麻花虽小,但干好了,不会比砖厂差。”于是,陈昌银下定决心,就从自家最熟悉的麻花手艺做起。
  小品牌 大营销
  2000年初,因为一纸拆迁通知,陈昌银在江北城某市场的摊位没了。
  无奈之下 ,陈昌银只好挑着麻花担子,重新开始沿街叫卖。
  3月的一天,磁器口街道时任党工委书记陈明泉辗转联系上了陈昌银。
  “听说你爷爷那辈就在磁器口卖麻花。现在,磁器口正在开发古镇旅游,要引进你这种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来试试吧。我们帮你协调铺面,申请减免税费和管理费,保证给你最大优惠。”陈明泉说。
  陈昌银至今记得,刚去磁器口看铺面时,街道冷清得吓人,但他犹豫了几天,仍然租下了磁器口金婆婆的铺面。因为他记得陈明泉还说了一句话:“有古镇繁荣的那天,就不会落下你们。”有这样的承诺,值得赌一把。
  与古镇共同繁荣,不是一句空话。
  不久,磁器口街道就给陈昌银提了一个要求:“你们的店里面必须挂上磁器口古镇的招牌,哪怕你做个红布贴在展柜上都可以。”陈明泉说。
  当时,陈昌银的家人觉得这事很麻烦,但碍于情面,还是在狭窄的店面里挂上了“古镇陈麻花”的招牌。
  没想到磁器口古镇火起来以后,“古镇”二字真成了陈麻花生意的财运符。
  陈昌银开始在店铺和零售包装上印制爷爷当年在磁器口老街帮助华子良脱险的故事。
  红岩故事与陈麻花,不知是谁点缀了谁,而这也成了古镇文化的一部分。
  从此,陈麻花的招牌上再也少不了磁器口古镇的印记。
  与古镇共同成长,不只是相互扶持的承诺,更成了陈麻花的营销卖点。
  小危机 大市场
  2006年初,“古镇陈麻花”在磁器口老街扩大为三家店面,人手也从最开始的两个人发展到十几个员工。
  陈昌银家的麻花铺外面,每天从早到晚都排着长队,应接不暇。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陈麻花生意风生水起之时,竞争也悄然到来。仅仅两三个月内,同样打着“古镇陈麻花”招牌的店铺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
  原来,眼见陈昌银的麻花生意越来越好,周边一些商铺的老板坐不住了,也纷纷做起了麻花生意。
  “陈麻花”的招牌,就快要在无序竞争中磨灭生机了。
  “都是卖麻花的,无论先后,客人觉得好吃就行,有钱大家赚。我做个股份公司起来,大家入股如何?”面对这种混乱局面,陈昌银想了个点子。
  但股份公司谁当老大,一时争执不下,计划只得搁置。
  2009年,磁器口古镇管理委员会成立,出台了一系列的业态指导意见。同时,商会也制订发布了大家都认可的乡规民约。
  市场变得有序,但也渐渐趋于饱和。
  “陈麻花”渐渐成了磁器口麻花共同的招牌。
  这对陈昌银来说,本应该是件压力很大的事情,但他却早有准备。
  “别家麻花火起来是迟早的事,如果把市场限定在古镇,也不可能分到更多蛋糕了。”
  陈昌银决定跳出磁器口老街,到全国寻找新的市场和出路。
  小產品 大产业
  2007年初的一天,磁器口古镇。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主管找到陈昌银,请求为其超市供货。
  “如果零售太忙的话,你在古镇旅游淡季给我们供货也行。”
  “我也想做,但你看见了,这里确实人手不够。”陈昌银婉拒了。
  当天晚上,他给在外地的儿子打了个电话:“我老了,做不动了,现在超市也喊供货。你好久回来接班?”
  陳昌银的儿子毕业后,在外地跑销售多年。所谓养兵千日,用兵正在此时。
  儿子回来后,立马着手组建公司,开始公司化运作。儿子在重庆的超市考察了一圈后,斩钉截铁地对陈昌银说:“老汉,我们要赶快建厂了。”
  那时,“陈麻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陈昌银听从了儿子的意见,在歌乐山上租了块地,买来了一批和面机、压面机、油炸机,建起一个标准化的生产小厂。
  事实证明,老陈把大半生积蓄投入建厂是明智的。
  流水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让古镇陈麻花真正走出古镇,摆上了一家家超市的货架。
  2010年,陈昌银跑到天津十八街麻花去学艺。不过,这次他学的不是怎么做麻花,而是怎么扩大市场。
  回来以后,他就对公司员工说:“要想办法,让我们的麻花走出国门。”
  如今,陈昌银麻花已经摆上了美国超市的货架,而老陈的第三个麻花生产厂也即将投入使用。
  麻花,是拧出来的。
  就是靠着这股子拧劲,陈昌银一步一个脚印,把小麻花做成了大产业。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3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举行了一场文艺晚会和优秀村民表彰大会。这一天是十八洞人的大日子——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以来,每年的11月3日,十八洞村都会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感恩党的扶贫政策。  十八洞人没有理由不载歌载舞。  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2019年已跃升至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极度虚弱增长到1
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  当天,重庆市举行2020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39岁的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张登国站上领奖台,接受隆重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张登国便风尘仆仆地回到现在工作的地方——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城口县鸡鸣乡。  他除了是高校的教师,还是鸡鸣乡祝乐村的第一书记。  抓教育扶贫斩穷根  根据几天前的工作安排,张登国刚下车,就来到集中安置点走访脱贫家庭。
“叮铃铃、叮铃铃……”重庆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的禾康智慧养老中心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您好,需要帮助吗?”  “我肺部不舒服,咳得厉害。”打电话的徐奶奶,因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急需救助。  “请放心,我们马上安排人员上门……”  通过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阳台”平台,自动定位、问询,联络医院、救援人员、家属,一系列救助工作在几分钟内同步展开。  徐奶奶被迅速送到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
找准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2018年3月28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8智能装备军民两用论坛暨博览会”格外惹人注目。  展会现场亮相的多种智能装备,让人眼花缭乱。而在论坛上,与会嘉宾更是无比振奋:由于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此次展会只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呈现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军民融合,既是时代命题,
建设主城都市区,是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政治行动,是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引擎,是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相关区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带来了机遇。  沙坪坝区将紧扣“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把握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能级、彰显品质四大关键,围绕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广阔无边的海洋,那么谁将会首先感受到“海水”的温度?  答案是一个个活跃其间的市场主体。  商海沉浮,冷暖自知——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的增减高低,直接体现了经济发展动力的强与弱。  2016年1月1日至11月30日,重庆新增市场主体316443户。  在这红红火火的发展局面背后,是重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的结果。  “有压力”  渝北区工商分局干部李兵,就是商事制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支持黔江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打造武陵山区的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渝东南重要经济中心。定位分量很重,目标要求很高,充分体现了对黔江发展的高度重视、对黔江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必将有力推动黔江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实在。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提高站位、
这些年来,田强家一直保存着一块牌子。  “这是我家的‘传家宝’。”田强说,这块牌子见证了他家30年来的发展变迁。  田强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后兴村3组村民。他家到底有块什么样的牌子?这块牌子又为何能见证他家30年的变迁?  挂战牌·筑梦绘蓝图  中秋佳节,天气渐凉。  我驱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一个竹树环绕的小村寨,一栋别致的老木屋非常显眼。木屋大门右侧,“贫困户帮扶明白卡”等牌子贴得整整齐齐
16年前,缪璞从渝北区的乡镇基层办事员干起,历任区信访办科长、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木耳镇镇长、木耳镇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统景镇党委书记。在他心里,只有站在田间地头,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心声,“只有群众认可,我们的工作才是做对了”。  凭借这样的信念,缪璞和班子成员一起干事创业,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先后被渝北区委、区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两次,其个人近4年内3次获得区级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一卷皮尺,量出
2018年9月3日,重庆两江新区原地方税务局信息科科长赵云霞将一封特殊的申请书,交到了国家税务总局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党委书记的办公室。  在申请书里,赵云霞表达了愿意从正职转为副职的意愿。  接下来的几天,两江新区税务局党委又陆续收到5封由正转副的申请书。大家用不一样的笔触,书写了同样的情怀。  其时,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正处于区县级税务局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关键时期,全市原税务系统机构数量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