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年前,缪璞从渝北区的乡镇基层办事员干起,历任区信访办科长、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木耳镇镇长、木耳镇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统景镇党委书记。在他心里,只有站在田间地头,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心声,“只有群众认可,我们的工作才是做对了”。
  凭借这样的信念,缪璞和班子成员一起干事创业,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先后被渝北区委、区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两次,其个人近4年内3次获得区级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一卷皮尺,量出致富路
  渝北区茨竹镇是缪璞毕业后工作的第一站。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他仍清楚记得,每到春天,茨竹镇放牛坪村3000余亩雪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如同一望无际的雪海。
  但在当时,这样的美景却让乡亲们高兴不起来。因为放牛坪村道路条件差,村民大多只能靠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地将梨子送到镇上售卖。
  梨花越繁盛,梨子产量越高,价格则越低,村民越愁卖。
  但在2005年,村民多了一份期盼:放牛坪村通往茨竹镇的硬化路动工了,缪璞就是这项工程的负责人。
  购买材料、组织工人、监督进度等工作都压在了缪璞身上。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缪璞不放心修到一半的道路,披上雨衣,打着电筒,沿路检查,“要修好一条路,实在不容易”。
  “當时原有道路窄,没法使用移动机械测量公路长度,我手里只有一卷30米长的皮尺。”于是那年夏天,20岁出头的缪璞戴着草帽,在山路上一次次将30米长的皮尺沿路边放下,记录哪个地方要拐弯,哪个地方要修堡坎。就这样,他硬是用这卷皮尺量出了放牛坪村到茨竹镇的硬化路长度:17.8公里。
  2006年春,这条5.5米宽的硬化路终于建成。它宛如一条银龙,从放牛坪村连绵的梨花雪云中跃出。乡亲们欢呼雀跃,向修路人、向这条路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好”!
  这一声“好”,抚慰了放牛坪村数辈人的辛酸;这一声“好”,让缪璞深受触动,成为他日后奋斗的动力。
  躬身亲为,带强党委班子
  2019年,缪璞来到渝北区统景镇任党委书记一职。统景镇空心村多,撂荒地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全区年度目标考核中常年垫底。但缪璞发现,最大的问题出在干部身上。
  “当时很多干部做事避重就轻,遇到困难就拖着。”缪璞意识到,要解决统景镇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干部作风。
  于是,缪璞下班之后不回家,到各村组转悠,查看统景镇每个角落,在田间地头、院坝屋舍与村民聊天,经常一聊就是个把钟头。
  与村民聊得越多,缪璞发现的问题就越多:村民房屋不牢固,村镇企业运营遇到困难……对此,他与大家一起逐项梳理,并按职责层层分配工作,落实到每个机关干部、村组办事员身上。
  企业运营困难,缪璞联络银行、查补助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贫困户没有致富信心,他便走进贫困户家中,帮其打扫卫生,锄地插秧;个别村干部缺乏经验,缪璞就带着他们一起与企业洽谈合作……
  看到成效、听到乡亲们称赞的镇村干部们,渐渐变得和缪璞一样充满动力和使命感。
  缪璞刚到统景镇时,深夜里的统景镇政府大楼唯有他的办公室亮着灯,但后来,大楼里很多办公室的灯都常常亮到深夜。
  “只要能解决问题,让统景镇发展得更好,无论加班到何时,我们都没怨言。”统景镇党委组织委员李俊毅说。
  一杯清茶,重塑干群鱼水情
  干部作风转变了,但统景镇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2019年下半年,渝北区结合“三社”融合、“三变”改革,规模化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工程。
  对于实施规模化统一管理的举措,不少人认为“政府门槛高”、“干部会谋私利”,从而不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如何树立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成为推动统景镇发展的当务之急。
  “乡亲们觉得政府门槛高,那我就把这个门槛破了。”2019年10月底,缪璞将群众接待室从政府大楼搬到了江口村村民王立琼家里,命名为“民情茶室”。
  每到接访日,缪璞便与镇党委的其他班子成员轮流坐班。
  “领导就坐在老王家里,茶还可以免费喝。”许多村民听说这件“稀奇事”后,纷纷赶来。
  江口村村民老陈仍记得一年前与缪璞谈心的场景。“那时候我害怕失去土地,情绪有点激动,缪书记就让我坐下慢慢说,还给我倒了一杯茶。”老陈不好意思地笑笑,“当时几十位老乡都在场,大伙儿都听到书记的解释。知道土地只是入股了,而且整治后还可以自行种些蔬菜,我就放心了。”
  老陈的问题被解答后,围观的乡亲纷纷走到桌前,说出自己的疑问。一个个问题在院坝里化解,一个个心结被一杯杯清茶化开。
  “建立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靠实干,更要靠沟通。一旦群众信任我们、支持我们,许多工作就好推进了。”缪璞说。如今,“民情茶室”已在全镇设立20多个,解决了近200个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与此同时,缪璞还制定了“民情遍访123制度”,要求镇村干部主动定期到村(社区)走访,与群众聊天谈心。
  一项项基层治理创新制度,让统景镇的老百姓“家门前见干部、心里亲干部、行动上信干部”,“民情茶室”制度更是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干群聚力,共建统景。截至2020年底,统景镇建成经果林、生态林2.7万亩,整治5000余户危旧房,全镇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均年收入达35万元,统景镇还被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现场参观示范点。
  如今,老陈一见到缪璞和镇村干部,就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坐坐:“以前我们种地仅够自己吃穿,可现在不但有分红,每天还有100多元工资拿,日子越过越好。”
  听到群众认可,缪璞开心地笑了。
其他文献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重庆不仅要“骨骼”强,还要“筋脉”活、“气血”足,才能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而作为区域经济中最活跃、生命力最强的“细胞”,重庆民营经济也由此被赋予了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发挥大作用、作出大贡献,为区域经济疏通“筋脉”、涵养“气血”,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强大助力。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让“细胞”帮助
民以食为天,食以厨为先。在这个可大可小、可奢可俭的房间里,每天都演绎着别样的酸甜苦辣,呈现出各异的人生况味。母亲是厨房的主角,她用锅碗瓢盆演奏出一曲曲颇具时代感的乐章。  上世纪70年代的渝东北农村,人们将厨房称作“灶屋”。之所以这样称呼,既有虔诚灶神之敬,也有烟火之味,充满无尽的诱惑和情怀。灶屋就得有灶。乡亲们就地取材,用粘性好的泥巴垒成半人高的灶台。为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灶台大多呈月牙形,放置三
2020年11月3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举行了一场文艺晚会和优秀村民表彰大会。这一天是十八洞人的大日子——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以来,每年的11月3日,十八洞村都会举行这样的庆祝活动,感恩党的扶贫政策。  十八洞人没有理由不载歌载舞。  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2019年已跃升至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极度虚弱增长到1
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  当天,重庆市举行2020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39岁的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张登国站上领奖台,接受隆重颁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张登国便风尘仆仆地回到现在工作的地方——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城口县鸡鸣乡。  他除了是高校的教师,还是鸡鸣乡祝乐村的第一书记。  抓教育扶贫斩穷根  根据几天前的工作安排,张登国刚下车,就来到集中安置点走访脱贫家庭。
“叮铃铃、叮铃铃……”重庆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的禾康智慧养老中心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您好,需要帮助吗?”  “我肺部不舒服,咳得厉害。”打电话的徐奶奶,因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急需救助。  “请放心,我们马上安排人员上门……”  通过禾康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阳台”平台,自动定位、问询,联络医院、救援人员、家属,一系列救助工作在几分钟内同步展开。  徐奶奶被迅速送到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
找准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2018年3月28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8智能装备军民两用论坛暨博览会”格外惹人注目。  展会现场亮相的多种智能装备,让人眼花缭乱。而在论坛上,与会嘉宾更是无比振奋:由于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此次展会只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正呈现整体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军民融合,既是时代命题,
建设主城都市区,是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政治行动,是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引擎,是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相关区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带来了机遇。  沙坪坝区将紧扣“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把握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能级、彰显品质四大关键,围绕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广阔无边的海洋,那么谁将会首先感受到“海水”的温度?  答案是一个个活跃其间的市场主体。  商海沉浮,冷暖自知——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的增减高低,直接体现了经济发展动力的强与弱。  2016年1月1日至11月30日,重庆新增市场主体316443户。  在这红红火火的发展局面背后,是重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的结果。  “有压力”  渝北区工商分局干部李兵,就是商事制
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支持黔江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打造武陵山区的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渝东南重要经济中心。定位分量很重,目标要求很高,充分体现了对黔江发展的高度重视、对黔江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必将有力推动黔江建设渝东南中心城市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实在。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提高站位、
这些年来,田强家一直保存着一块牌子。  “这是我家的‘传家宝’。”田强说,这块牌子见证了他家30年来的发展变迁。  田强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坪乡后兴村3组村民。他家到底有块什么样的牌子?这块牌子又为何能见证他家30年的变迁?  挂战牌·筑梦绘蓝图  中秋佳节,天气渐凉。  我驱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一个竹树环绕的小村寨,一栋别致的老木屋非常显眼。木屋大门右侧,“贫困户帮扶明白卡”等牌子贴得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