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发种业:一颗种子的悲哀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今为止,庆发种业已经在农业板块坚守了14年,但截至现在,拥有400多家经销商的他们,每年的产值也就千万元,比起同时代发展的金融、地产大鳄,资产对比,如同前者九牛一毛。
  同等经济环境下,一件名牌衣饰产值能达到十个亿,一颗科技创新过的优良种子产值也就一千万,比例100:1,吃喝穿一字之差,你是投资商,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不言而喻。一个从富人兜里“拾”钱,一个从农民手中“抠”钱,这或许就是投资风向标斜眼看农业的残酷现实。
  “做农业种殖生态园,99%的人都在赔本。”这是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毓新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自己的种子,自己的劳力,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啥还难搞下去?这还得从这家企业研发生产的种子说起。
  视科研如生命,但并不富裕
  河南省庆发种业有限公司,是2001年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和大庆市庆农西瓜研究所共同出资组建的蔬菜种子公司,2004年改制为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瓜类、茄果类种子的研究和市场开拓。至今为止,这家公司已经在农业板块坚守了14年,但截至现在,拥有400多家经销商的他们,每年的产值也就几千万元,比起同时代发展的金融、地产大鳄,资产对比,如同前者九牛一毛。
  不断的研发,不断的尝试,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赢取时间。蔡毓新坦诚地说,做种子研发加工这一行,拼的就是科研。在改制后,庆发种业依托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所,自主研发和联合开发出“庆发”、“福棋”、“博杰”系列西瓜、甜瓜、黄瓜、番茄、辣椒等六大系列优良新品种,可以说,这是庆发赖以生存的最贵的“家当”。
  “庆发8号西瓜品种的销售在短短几个月内就突破了1200万”,显然,在蔡毓新眼中,这个单品能在业内卖到的最大极限,她已经满是欣喜。但欣喜的背后,他们必须马不停蹄地研发出能够替代庆发8号的下一个新品种,不然,1200万的市场空间马上就会缩水80%,因为会有不断的模仿者跟随,更严峻的是,一个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下来还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
  这其中,还需要不断地投入科研资金,企业的资产积累,光靠滚雪球式的销售种子是很难提高一个档次的。“如果能得到政府科研上的补贴,我们会好很多。”
  蔡毓新解释说,现在,企业的科研依托的是国家大中专院校,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在出钱请人、买技术,这是一个不小的开销。
  所以,在没有其他的门路下,庆发决定走走别的路子,换一种盈利模式做尝试。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开发种植生态园。之所以这样做,他们一开始的想法是:这样,一来可以作为良种示范基地,二来通过观光生态可以增加营收。
  但事与愿违。一开始他们也想到了怎么样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包括使用自己的种苗、用自己或廉价的农民工劳动力。而他们远远没有想到需要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这些。当初通过自有资金一两千万建设好了,等到正式步入正轨发展了,整个园区的运营资金面临短缺。“去找银行,银行说,你们的项目很不错,绿色生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回去可以讨论商量帮助融资”,但之后,便杳无音信。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抵押物并不适合银行的“固定资产”标准。瓜果是季节性的,卖不出去怎么办,即便园区建设有建材设施,但钢铁一天一个价,谁知道会赔还是会赚?
  就这样,生态园的路子一下子就被堵死。还好的是,庆发有自己的种苗优势,现金流不紧张,也没有把钱都拿出去把这个当主业,要比孤注一掷转型的那些企业好得多,如果那样,即使不血本无归,也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气来。
  期待融资多元化
  在行业已经坚守这么多年,国家能不能通过信用贷款或者融资租赁、专利质押和股权融资等形式让我们的产品产业化?庆发希望得到政策更接地气的倾斜和民间资本的关注。
  “虽然体量小,但是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如果能有资本介入,我们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现在我们也和几家投资机构有过商谈,但效果都不理想”蔡毓新说。
  蔡毓新听说,政策这一段时间有土地流转方面的补贴,不知道能不能申请试一下,如果能够对接上更多的政府资源,她和庆发种业的日子会比现在舒坦些,至少除了科研攻关,再不用为钱发愁,农民也救活了。
  其实,早在2012年的一号文件中,就有对该类企业扶持的文字表述: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
  针对庆发种业,也不乏有这样的政策表述: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实施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种子储备财政补助力度。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金融租赁业务。
  但现在,对于庆发种业来说,还没有找到与政策对接的那个绿灯入口,如果有,那么,民间资本或创投进入庆发的投资的日子就不会远了。
其他文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充电桩的全面铺开,再大牌的电动汽车也只能望洋兴叹,而谋求布局太阳能充电桩则是天恩科技的另一个大手笔。  随着政策的利好和市场的不断升温,新能源成为众多投资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行业新宠儿。在郑州,就有这么一家公司,成为现今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一个市场缩影。  打造河南“特斯拉”  河南天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恩科技)董事长孙合会是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的研究生,提
期刊
锅便利在餐饮行业首创了O2O模式,我们已经成为一家集‘呼叫中心+专业配送+电商平台+实体店面’的立体、互动便利的火锅服务商。  鲜食O2O是当下一个流行的名词。三全鲜食O2O项目挖掘一线城市上班族中午吃饭难的问题,以中央厨房为后盾,通过手机APP和自动售饭机提供高品质盒饭满足市场需求。该项目去年开始在上海布局,今年有望推广至北京,之后有望向广州、深圳、天津、杭州、郑州等地区推广。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
期刊
协会在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成立可谓是正逢其时,维护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从业者的劳动技能,培训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制定行业标准,树立行业良好形象,规范市场秩序,通过清洁商城为企业提供深度商务服务,整合行业资源,为实现“天蓝水绿、地洁楼净、大美中原梦”做出行业协会特有的贡献。  2013年4月18日,在中原福塔百名蜘蛛人共同创造了高空清洗的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官张健先生见证盛况后现场颁奖认
期刊
河南省茶叶协会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引导茶叶企业回归到大众消费方向,以开发省内茶叶消费群体为基础,以“建设基地、调整结构、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带动”为重点,在产品结构、消费群体和品牌上转变,让千家万户都喝上健康放心茶。  与前几年茶叶市场风风火火的局面相比,近两年的茶叶市场略显平静。  而在这平静的市场之下,河南茶叶市场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产品结构、客户定位、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河南
期刊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股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那就是各个行业协会、商会。在民营经济发展之初它们就起着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如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它们更加锐意进取,成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强大助推器,这是一股被激活的力量。  本期,《商业2.0豫商》采访了几家行业协会、商会,虽然覆盖的行业协会并不十分全面,“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走访的这些协会、商会中,越来越感到那股强劲的推动力量。  在采访中,协
期刊
我希望参与天使投资的人具有企业家精神,作为过来人把知识、关系传承给他们并支持他们,才是天使投资人最重要的。  每一次伟大机会的产生,不管投资者角度还是创业者角度都是周期的结果,这个周期有技术周期、创业周期等,这些周期的叠加创造今天的时代和机会。在这个创业风起云涌,创业成本降低的时代,创业竞争也是激烈的。  创业有周期  今天最核心的话题已经被很多人讨论过:创业热潮到底是泡沫还是机遇。我想从估值角度
期刊
不是每个搞农业的都能榜上资本的“大腿”。像刘平这样以农业个体户的角色野蛮生长出来的公司,能获得民间资本的资助,在这个领域里算得一个异数。  首先得有尊严地活着  刘平说,原来自己做的是建材,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农业养殖这一行。她说,自己特别爱吃鸡,是个典型的肉食主义者。也正是这个嗜好,常常令她忐忑难安:民以食为天,但人如果吃鸡天天如同吃激素,如何才能健康?她说,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食用鸡,都不是自
期刊
人物链接:  陈义初,中共党员,1997年3月起任郑州市市长,2003年1月起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现任河南省豫商联合会会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先提出了发展“河南人经济”的理论。通过十年来推动豫商的工作给河南带来2081亿元的投资。  从凌晨开始就赶往郑州新郑机场,飞往广州,中午赶不上吃饭,又从广州飞往西安,下午又从西安飞往北京,而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一天半的时间行程上万公里。这是
期刊
这两年来,在社会各界舆论中,农业被一致看好,投资热情与日俱增。这里,不乏已经有业界大佬们的“慷慨解囊”。众多迹象表明, 农业将是下一个金矿!  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资金在延庆种菜; 京东的刘强东,圈了几千亩地高调进入中国农业;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有机,从果农变身菜农。  传统农业因低价值、慢运作的方式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以现代生产方式、加工方式和经营方式运作的现代农业,却无疑是一个潜力
期刊
房地产行业金融服务可以分成四块,一是开发,解决开发商的资金问题;二是新房销售,解决购房交易中的一些痛点;三是二手房经纪;四是社区。“房地产 O2O+P2P 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前景。  继去年底险资纷纷举牌房企后,房企开始主动敞开怀抱,迎接保险等金融资本进入,甚至尝试与银行等开发理财产品,缓解资金饥渴。东方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竺劲4月9日在“房企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论坛上透露,已有开发商开始卖地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