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灌溉系统设计与施工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已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园林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过去工作实践得出,每一个园林景观都需要建设完善的灌溉系统来维持周围花草树木的生长。本文从园林灌溉系统的现状入手,详细的分析了园林灌溉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关键词:园林工程;灌溉系统;设计;植物;施工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地面积也在不断上升,这也使得城市绿化层次和品味逐步提升。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下,做好园林灌溉系统建设已成为市政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应与不断上涨的水资源需求矛盾的加剧。因此在园林灌溉系统设计和施工中,我们不仅要达到预计的灌溉要求,还要保证灌溉系统的节能。
  1 我国园林灌溉系统现状
  目前我国日益紧张的人地矛盾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的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们生活品味,建设城市园林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园林工程追求的主要目标。灌溉系统作为当今园林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它不但要保证灌溉系统周围花草树木的生长要求,而且要达到国家节能、环保的理念要求,这就给原来灌溉系统设计思路提出了挑战。就我国当今园林灌溉系统现状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园林灌溉技术发展情况
  目前世界上的园林灌溉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综合、节能的灌溉体系,它在园林建设中已经相当成熟。而我国目前的园林建设中,灌溉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大多都是按照国外技术进行的,很少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和标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水资源危机进一步加剧,这使得园林工程灌溉系统逐渐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迈进,这也要求灌溉系统的各种材料都必须要采用新的。
  1.2 灌溉方式的多样性
  园林工程灌溉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植物灌溉系统,它同其他灌溉系统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来进行灌溉系统设计,从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灌溉目的。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灌溉系统设计中,必然会打破传统的灌溉界限,它会在植物的不同位置设置相应的灌溉方式,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
  2 园林灌溉系统的设计要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进入,我国各种工程施工方法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园林灌溉系统在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材料进行优化,使得灌溉方式逐渐由原来简单的喷灌向着滴灌、微灌等方向迈进,甚至是产生了这些不同灌溉方式综合运用的现状。在这种灌溉系统设计中,是通过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进行归纳和整理,将精确灌溉作为灌溉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
  2.1 基础设计
  在园林灌溉系统的设计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整个园林所处的地形、气候、土壤以及园林植物分布等基本情况,并且要高度重视设备的隐蔽性,避免因为灌溉设备而影响到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此同时,在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来控制灌溉的精确度,进而达到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经济性的双重目的。
  2.2 灌溉系统设计
  园林灌溉系统是一个包含水源、枢纽、管道和喷头的系统,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水源具备充足的水量且水质能够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在当今的城市园林工程中,大多数的园林灌溉系统采用的水源都是来自城市自来水系统。而枢纽则是指城市自来水系统和园林灌溉系统的连接部位,它通产都是由水泵、压力表以及水表等设备构成的,主要是用来取水、加压等处理。其次,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水源自身条件来选择科学的管道材料,其中包含主干管道、支管以及毛管等,这些管道一方面要满足供水压力的需要,另外还要具备耐腐性能。目前的管道选择中常见的管道材料主要包含了PE管和UPVC管两种。喷头是使灌溉水均匀喷洒在绿化区域的设施,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射程的喷灌、滴灌或微灌产品。
  在灌溉方式上,应以整体喷灌与局部滴灌或微灌的方式相结合,并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全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系统,其中全自动系统可通过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和根据反映植物需水的某些参量(土壤气候条件、植物群落条件等)自动开闭水泵并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可极大地降低人工成本和资源浪费。
  3 灌溉系统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施工前,应先确定水源的静态水压,通过描绘精确的施工图把握住系统的整体布局,并根据地区冻土层厚度确定挖埋管线的深度。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及水压情况确定喷头之间的距离,间距通常在喷头直径的60%左右,射程应互相压盖25%~30%,实际操作可以单独将小块绿地分开布置,布置方式可选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并从中间进行施工。一般的埋地式喷头应低于地面以下5mm,此外还应注意喷头射程与马路和建筑物间的距离。开挖喷灌沟时要找好坡度,沟下不应有尖锐的东西,并尽量保证其平直。连接管材时,应将接口处打磨平滑并擦拭干净,涂上胶水的接口要立即连接,并在插入后用力旋转一周,停留1min以保证接口的完全接触。
  施工中要重视灌溉系统与其他市政设施的整体协调,如管網的铺埋与其他地下隐蔽工程的配合,处理好各工程间的关系,促进统一的规划和实施。施工完成后,还应进行水压试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作。
  4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
  随着世界性能源问题的出现,市政园林除了其发挥其美化城市生活、调节生态环境等作用外,其节能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节约型生态园林概念的提出,对灌溉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灌溉系统不断向低成本、低能耗、多样化、自动化的节水、节能、节劳的方向发展。
  首先,应以不同植物的灌溉特点优选灌溉方式及灌溉器具。低矮易蒸发的草地宜采取射程较远的喷灌以降低水的雾化程度和空气中的漂移损失;自然型灌木宜采用滴灌方式,将滴头设置在植物的根部附近减少水的损失;大型乔木可用根部灌水器和涌泉喷头将水分直接送入其根系,解决表层压实土透水性、透气性差的问题。而时令花卉与修剪型灌木则应分析具体情况,以滴灌、微灌或人工浇灌相结合的方式操作。其次,管材和配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节水的效果。管材的人为损坏、老化、冻裂等情况,都可能破坏其密闭性,产生漏水现象,故应选择质量较好,柔韧度较高的UPVC或PE材料。而将某一区域的入口水压保持在同一最佳范围内,可产生更为均匀的灌溉效果,因此可在入口管道处设置水压调节器,使灌溉器在最适压力下工作。此外,灌溉系统后期的维护和对自动化程序的不断修正也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作者应合理设计和运用灌溉技术,根据不同的园林环境设置不同的灌溉模式,为城市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任振江,园林树木的灌溉方法及灌溉水源[J].河北林业科技,2010(1):49~50.
  [2]张淑红,陈进.草坪自动喷灌系统结构研究与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2007(6).
  [3]陈志言,黄俊义.关于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翻译已成为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充分的说明问题、体现问题。对教育现状及教育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根据英语翻译效率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策略分析,在英语翻译摸索阶段找到更适合的有效性策略,提高英语翻译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翻译;问题;现状;策略  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拥有几年的时间了,在这教学之中难免受到一些外语教学环境
“三论”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周汝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
论专利申请权与专利申请案中的权利李云朝一、引言:概念的疑问已提出专利申请尚未被批准阶段的发明创造,其内容权利较为复杂,且与申请前有显著不同。而目前我国有关立法中只是以
摘 要: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如果建筑工程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市政的建设水平,还会对整个城市的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市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建筑;质量问题;控制研究  市政建设工程的设计要求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工程的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使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健康,人们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工程是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园林绿化中引进节约理念,有效的避免了园林绿化中出现浪费的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尤其是城市中,所以,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这项工作也越来越迫切。绿化工程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的污染问题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所谓的激励就是管理者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动机进行强化。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广,主要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以及形成动力等方面。激励机制就是将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行规范化和固定化,形成一条完整的有机整体。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百货商场员工激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仅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百货商场;激励;问题研究  
为了确保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跨世纪的新型干训教师队伍,应作下述几方面的努力:强化师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优化组合;创设良好条件,不断更新知识;开展
团结与分裂:1949—1955年的中苏关系李华近年来,史学界比较注重对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苏关系,尤其是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研究,这当然是必要的。但遗憾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却很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