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昌耀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昌耀诗歌强调时间意识。通过时间意识表现出人本精神,更以此彰显其内心世界。在《时间客店》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时间客店》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奇迹,仿佛如通向诗歌艺术长廊中的精神之火,给读者带来惊喜,使读者充分感知作者对“时间的”关注,清晰的表达出使人描写“时间”的智慧。通过《时间客店》与作者的其他做平,使读者积累阅读经验,通过品味整首诗深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理解。
  关键词:昌耀诗歌;时间意识;《时间客店》;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5-0000-00
  在对《时间客店》中的“时间意识”进行理解时,这并不是具体的概念,而是概化的精神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通过整首诗表现出的昌耀对时间”的深层思考与普遍关注,以及在关注思考上产生的具有联系性的、整体性的、必然性的“时间意识”。但“时间意识”并不是整首诗表现出的所有含义,本文仅是从“时间意识”为角度探讨《时间客店》中的意义层次与发展脉络,以期探究更深层对“时间的”理解,拓展对昌耀诗歌中“时间意识”的更广阔的理解。
  1《时间客栈》中的“时间意识”结构分析
  纵观《时间客店》整体,叙述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在此类型结构中,凸显出整首诗的寓言哲理性,在内容中表达复述出一个关于超现实的梦境。在此梦境中,将时间比作纺织物,而作者本人仿佛将此物捧在手心之中,强掉对时间的掌握。在此过程中尽力一路颠簸到达一家客栈,此时”编织物“破了,时间残破,作者以回答女人的提问为契机开始修补”时间“在人们的催促下,作者仓促修补,但人们即使不停催促也不愿伸出援助之手,不愿提供援助材料,直到一切彻底难以挽回。在此梦境中,编织物难以修复,作者痛心疾首,同时以此象征人们的弱点是总是”丧失修复时间“的几乎,“时间”被浪费,却不知道珍惜。通过此类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意识”的象征意义,意义明显却不明朗的表现出来,需要人们通过体会深的深层含义,从“我”、“众人”两条线索中分别入手,解读作者通过诗表达出的意识。
  2《时间客栈》中的“时间意识”脉络分析
  在《时间客栈》中,“时间意识”的体现,具有清晰的脉络,“我”为主线时,从进入客店、平托“时间”、腾不出手、用脚背勾椅等描写,细致地刻绘出“我”与他人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强烈的造型感、动作感中,彰显出一种仪式感,仿佛“我”为时间的守护者、是时间的护送者,以此凸显出“时间”的重要性,强调时间的中心形象与地位,也通过“以受命自负”表现出对时间守护的重要性,强调对时间的珍惜。不仅如此,当作者将“物件比作时间”时,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认知或常识的判断,而是“在直觉”的牵引下,感受“时间”,以此表示出对时间的敬畏“我”不愿弄翻它,深层含义表示出“时间”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人们在時间面前难以保持理智,只能以直觉感知它,表达出时间易逝,难以把握。
  在整首诗的描写中,“我”与“时间”的联系最初表现为富有崇高的敬畏感、神秘感等,而“我”将“时间”摊放至膝头,检视其“凌乱与缺损”时,又感受到深深的惋惜,以此表达出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感概,强调“时间意识”的重要性。在本诗的描写中,第一次推动“时间”之后,时间的完整性便被破坏、神秘性便被揭开、不完整性显露,即时“时间”破损不是“我”的责任与过错,但“我”却为此深感内疚。在整诗中,保证时间的完整、时间的崇高,始终是“我”的使命,因此“我将修复,只是得请稍候片刻”视为目标。但是即时”我“语言平静、信心充足,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我”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时间的修复,但在修复的过程中,不论速度如何,时间始终会出现新的破损与裂痕。这种情况下,时间难以修补,不论如何完善但是终不能保证时间的完整与完美。“我”深刻的感觉到,时间难以修复,及时对”时间“进行技术上的“织补或梳理”,但“我已本能地意识到我将要失去其中所有最珍贵的象征性意蕴”。以此展现出“时间”的唯一性,难以修补,过去的时间难以再现,即使完成“修补”也不再是过去的“时间”。
  通过一系列的“时间感知”,作者的内疚与惋惜逐渐表现为无奈与焦灼,即便如此,“我”仍饱含希望,坚持“修补”。即时“外人冷漠”“内心焦灼”但“我”依旧坚持,在寻求帮助无果的情况下,“我终于愤怒”了,在“我终究未能,也无能补充时间”,难以寻找到代用品的情况下,内心的愤怒终究变成了痛心与孤独。整诗中根据“我”的情绪发生主观变化,内心发生剧烈转变,“我”与“时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由此表达出“我”一步步的能及、认识“时间”,并在思想深处形成“时间意识”。
  以另一条线索为主线,探究整诗的情感及内容变化,依旧不难看出,“我与时间”的关系愈发紧密。通过“我与众人”之间的关系佐证了“我与时间”的关系,更表示出“时间内涵”的深层含义。纵观整诗,“众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进行提问的女人,另一种为“客店的相关员工。当女人出现的时候,环境与场景描写由独特的含义,女人走来,环顾四周后轻生低问“时间开始了吗?”这仿佛是一句暗号,在此问题之后,“我”与她仿佛心有灵犀,理解了她的身份及问题的深层含义,不论她是谁、为何身份,均是提出并等待回答的人。通过这个问题,使“我”所携带的“秘密”在私人谈话的过程中,被一种“我自愿”的方式而揭穿,问题的提出使“我”时间护送者的身份、“时间”性质被触及。“我”充分尊重并重视这个女人,而在实际意义上,“我”已将“她”视为“时间修复”工作开始的根源,视为工作意义的归宿。
  当另一种众人出现时,“围拢过来”的客店人员,“围拢过来学着那女人开始提问”,“我”便感知私人谈话空间被打破,向公共话语空间转变,“我”被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中。而实际上“我”期望众人像“我”一样,真实的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感、时间的不可修复性,希望自己在集体关怀中,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面对并解决难题。但事与愿违,众人对“时间”表现出的“焦灼与关心”与“我”内心的焦灼有所不同,他们站在外人的角度,以不触及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对焦虑的平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只是“群氓”,我因此而内心气氛,愤怒爆发。导致“我成为众人最前端,众人无法理解的,不可解决困境的人。“我”的压迫感不仅来自时间难以修复,更来自发现众人不能理解我的内心,自己与群人相异。当“我”参悟到此层含义时,“我流泪了。如此孤独。”正式在此处,“我与众人”的线索佐证了“我与时间”的关系,诗中的两条线索在此交汇一体。   但在此线索中,诗意并未在此处停止,在诗中最后一节处延续了“我”与“时间”的关系、“我”与“人众”的关系。“我发现等候我作答的那位女子已不知在何时辰悄然离去,这意味着机会的全盘失却。”当“我”为“她”所提的问题不能自已心中情绪交织转变时,提问者消失不见,仿佛“我”的一切努力没有意义,表达了诗人种难以言表的痛楚,由荒诞的结局向过往回溯,“她”是“我”陷入与众人抗争、与宿命抗争的源泉,“她”的消失使“我”意识到自己便是另一个提问者,此时”她“的身份明朗,是与”我“同类的不可能搜寻到答案正解的永远的等待者,是我内心深处的焦虑。
  正如“机会不存,时间何为?或者,时间未置,机会何喻?”所示,“我”的命运被牢牢拴在无懈可击的深渊中,难以解脱。当从噩梦中惊醒,仿佛对“时间”的困惑由韧而解,当跳出“宿命锁链”之后幡然醒悟,只有以反讽洞彻一切的态度面度不可抗拒的宿命时,才能真正得以解脱。但在一系列反问中可以感知时间的困惑以深入“我”的骨髓,言不由衷的一串反问,仿佛是透过戏剧化、张驰性的矛盾,以“故意”的姿态,展示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但通过诗的结尾“但是,真实的泪水还停留在我的嘴角。”仿佛可以看透昌耀精神世界中,始终表现出与宿命抗争的坚持、同时又伴有放弃而彻底解脱的力量,两种力量相互交织,前者更彰显出主导地位,使读者感受到昌耀内心真实的痛苦,感受昌耀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3结语
  总之,整诗以“比预定的时间来得早了一些”作为开始,以否定此判断作为衔接“其实,谁人说得准呢”。以“我”在“客店”中的痛心疾首为结尾,留下具有悬念的续文,仿佛接下去“客店”消失,“我”也不再痛苦。但在此类结构中鲜明的表现出解构与反讽,以此彰显使人内心深处两种抗拒的力量。通过最后一句,可理解为由解构向结构,通过反讽回归本意,诗人再次利用“故意”地手法,展现内心真实情感,始终流露出真实的泪水意味着或许还有希望的想法,进而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意识”的强调。
  参考文献
  [1]王俭锋.何处是吾乡——解读昌耀诗歌的精神原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6):58-63.
  [2]郭微.試论昌耀诗歌中的现代性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7,31(01):49-51.
  [3]胡少卿.评价昌耀诗歌的三个误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01):116-128.
  课题:2016年青海电大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ddshjrwshk20161zd。
  作者简介:卜红(1970—),女,回族,青海循化人,本科,副高,研究方向: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贯中西的胡适是誉满世界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文化观中,既欣赏西方文化的长处,又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他对于西方先进文化是采取推崇的态度的,但是他并没有要求国人完全摒弃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提倡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中西文化,强调中西文化互相吸引、采取调和共处的态度。本文将从胡适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胡适的西方文化观以及胡适的中西文化观之交融来具体分析胡适的文化观。  关键词:胡适;中国传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我国转型期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和保障。本文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通过分析该校中青年师资队伍现状找出存在的教学能力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转型时期作为地方高校应该如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转型时期;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14-0000-00  1 现阶段通师中青年教师
摘要:该文选取了杨志军长篇小说《无人区》维吾尔语译本中的翻译实例,分别从词汇对等、句子对等和语篇对等三个不同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并结合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技法指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利于提高译文质量。  关键词:无人区;功能对等;翻译技法;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9-0055-02  《无人区》是著名作家杨志军撰写
摘要:时间观念的核心可以反映价值观念。中美两国文化特色鲜明,对两国文化观念进行对比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拟,通过对比中美两国时间观念在准时性、计划性两方面的差异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做到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为中美两国在时间观念上的跨文化交际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美;时间观念;准时性;计划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2-00
摘要:海合会国家的对外战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所带来的影响也较为巨大。在文中,主要就海合会对外关系发展的地区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其经济关系的核心进行了论述,在此技术上对其安全伙伴、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与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就海合会国家对外战略转向东方展开分析。  关键词:海合会国家;对外战略;东方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7-0054-
摘要: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国家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用电需求快速增长。为适应电网发展需求,经电力工业部同意,各网省电力部门开始组建专业的电网建设队伍。1958年7月28日,河南省电力工业局输变电安装工程公司成立。60年间,公司经历了成立、合并、调整、发展壮大几个阶段的的演变,公司名称也几经更易。1986年12月2日,公司定名为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2012年,按照国网公司“
摘要:作为学生学习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数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以2015年参加TIMSS的台湾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旷课情况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SPSS探究不同出勤情况与学生数学成绩的相关性,进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启发。  关键词:学生旷课;数学成绩;相关性;TIMSS 201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创业浪潮中的小浪花高校“跑腿经济”的产生,既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惰性”需求,也给另一部分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提供了创收、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跑腿经济”的存在也具有风险性,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条文来约束,处于任由其肆意发展状态。“跑腿经济”在校园中更显现出变质趋势,违背校规校纪的需求乱象层出不穷,如何保证“跑腿经济”在校园中不变的功利化、不
摘 要:適宜植酸酶发生水解反应的pH范围、对胃蛋白酶的耐受性和水解反应的速度是成为具有可靠的磷基础值(matrix values)和超剂量特性的高效植酸酶的选择标准。  关键词:植酸酶;pH;胃蛋白酶;水解速度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3-0049-02  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植酸酶的主要目的是释放原料中与植酸紧密结合的磷(Phosphoro
摘要:师范类专业教学法课程,实施“双导师制”课程改革,是师范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师范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双向交流平台的搭建、双向导师队伍的建立、双向课堂的创设、双向版块教学内容的实施、双向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实现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模式,有利于实现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双导师制;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