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筑伟业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文展示】
  “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不打烊”。凭此质朴之言,台湾诚品书店在短短十几年内由平凡书屋成为业界翘楚。守定信念默默耕耘,平地亦可筑伟业!(文章开篇引用诚品书店的广告语,亮出观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望见,世之伟男子、真丈夫,大都出身草莽,起于卑末。且不论那斩白蛇起义的亭长刘邦,那来自小岛的拿破仑,就问开国主席毛泽东,起初可有世代簪缨之誉?可有万贯金铢之财?古人有仗书剑走天下者,豪气直言:“是英雄不问出处。”(列举出属性相同的几个论据,古今中外均有涉及,使用有效事实论据来论证观点,紧扣要证明的论点,并采用反问句来强调这些名人的出处很普通。强烈的对比之下彰显论点的意义。)世人不论贫富,归根到底都是等值的一抔黄土,起初平凡的人,凭借着一腔质朴的执念与一份坚毅的决心,极有可能实现生命的突围,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自立一座丰碑,以平地的基础筑成超拔的伟业,永垂千古。(这里,运用揭示实质法,总结出了以上几个有效论据中人物的共同点——执念与决心,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由平凡变得伟大,所谓“平地筑伟业”,因为对论据作了揭示实质的分析,让读者深觉其然。)
  许多人庸庸碌碌,平平一世,不成伟业,其症结不在于他起初就平凡,而在于他没有看出、或是不会利用自己平凡之身里已有的超凡潜力。影后张曼玉现今已被公认为“风华绝代”的最佳典型,她的不凡之处与其说在眉目,不如说在味道。(这里,运用事实论据时非常注意简洁性和指向性,同时,此处分论点和论据之间形成了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冲击。)然而如果当初,身为商场售货员的她没有意识到或是不自信于自己独特隽永的那种韵味,并毅然从艺,从小角色起日渐打磨,我们又怎能见得上她日后的风姿绰约的《花样年华》和她深沉旖旎的《青蛇》?很多时候,平地与伟岸之间仅一步之遥,从平凡的此处跨越到不平凡的彼岸,只需你的一念自信。(接着运用假设分析法,在对有效论据的分析中,让读者明确自信在从平凡到伟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加强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表明论点的正确性。)
  幽兰香百谷,而幽兰实不知其香,要成就伟业,我们需怀一颗平凡简淡之心。杨绛老人在百岁寿辰时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我平凡的生活。”抛却浓艳喧哗,老人的生命如一匹素锦,愈是平凡清淡,愈显超凡脱俗。是以,我们便能体悟,缘何大师巴赫要在莱比锡默默作曲二十载,缘何爱丽斯·门罗文风煊赫却依旧甘愿为平凡主妇。欲成大事者,必能俯眉低就,埋首躬耕,因为他们明白,平凡不平庸,平地筑伟业,以简淡之心击溃世俗尘嚣,则自是花中第一流。(这一部分论据既有理论论据,又有事实论据,采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实现“平地筑伟业”的条件——怀有一颗平凡简淡之心。换一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使文章论述思路充滿辩证性。)
  聂鲁达曾在诗中说:“明艳之花如你,凭那素淡蓓蕾亦以走到今日。”平凡的人们,请坚信“我本非凡”,亦可自平地铸就伟业!(最后以引用诗句作结,不仅点题,还进一步强化了观点。)
  点评
  纵观全文,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立意准确,观点鲜明。三则材料均指向“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的关系,且暗含“平凡(普通、平常)”可成为“伟大(不平凡)”之意,有着积极的人生意蕴。本文以“平地筑伟业”立意,扣住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观点积极向上。
  2.思路明确,层次清晰。文章首先从诚品书店的广告语切入,引出中心论点;接着,用古今中外很多平凡人成就伟业的例子论证“平地筑伟业”的可能性,同时,分析平凡人不能成就伟业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平凡人筑伟业,最后点题,进一步强化中心论点。
  3.语言优美,论据充实。本文语句表达形神兼备,如:“穿越历史的风烟,我们可以望见,世之伟男子、真丈夫,大都出身草莽,起于卑末。”虽是议论文,但语言华美,不仅紧接上文,而且总领全段。另外,本文素材涵盖古今中外、凡人伟人,论据选择恰当。同时,在概述论据时,或进行假设分析,或运用因果分析,使文章论据充实。由此可见作者积淀之深厚,思维之灵动。
其他文献
重要语句有它的基本义,还有它的语境义。我们在理解语句时,首先应该明确语句的基本义,再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义。而语境义又包括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  看下面的例文:  亚当,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
期刊
(一)长路  ——人生百年,长路漫漫,我平静地走过,不争不扰,留下一路风景。  民国成立的前一年,整个中国沉浸在一片改旧换新的浪潮之中;那年,中国被从万里海疆之外吹来的新思想笼罩,落后的政权即将覆灭,新领军人物正在崛起;那年,北京城阳光正好,车水马龙;那年,她降临在这个世界。  也许一出生,便注定不凡。  “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期刊
卡勒德·胡赛尼曾在《追风筝的人》中写到“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吞噬所有的细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疲于奔波却忘记了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当你在完成一件事情时你会生出一种自豪的情感,可当你回头观望完成的过程时,你会收获更多。  在残奥会上,素有我国“男刀锋战士”之称的选手李茂大,在100米决赛跑道上,因枪声响起时假肢脱落而输掉了比赛,看到结果的人们大多对此表示遗憾或者抱怨,但看到过程的人们却为他鼓掌、
期刊
[技法指津]  一、概念阐释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大致相同。  1.社会环境描写,即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即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二、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不论采
期刊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2014年9月9日逝世,终年87岁。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思索着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负责。  青年时期,汤一介目睹
期刊
当漫天的赞誉席卷而来,我们是否还能坚持住最初的那个自己?还是会湮没在追捧声中,迷失了方向?  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拥有一颗时刻自省的心,方能活出一份别样的美丽,活出一个不改初衷的人生。  赞誉面前,看远,才能览物于胸,走向卓越。  齐白石在盛名之时静下心来一笔一画描红,何尝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呢?声望纷沓而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心有所畏,才能做到无畏。船能够正视自己葬身海底的最终归宿,所以在面对惊涛骇浪、险滩暗礁时,它镇定、从容,毫不畏惧,乘风破浪,殊死一搏。这不正是因为有所畏,才无畏吗?  有所畏,才能无畏,看似矛盾,却又有一定的道理。内心畏惧某个事物,当它来临之际,你是“逃跑”还是“战斗”?是“死亡”还是“爆发”?逃,能逃得掉吗?所以,你只能爆发,只能战斗,只能像个勇士一样去战斗。船会葬身海底,它也
期刊
灿烂的阳光散落地照在斑驳的石墙上,互相遮遮掩掩的。绿荫抚去了夏日的炎热,是谁家少年,風华正茂。  恰值人生最绚丽时期的少年们啊,一路高歌,意气风发,他们骑着单车穿行在大街小巷,沐浴着夏日的阳光,像是盛开着的青涩的小花,充满朝气。  或许,他们不会吟诗作对,没有熟背唐诗三百首和宋词元曲,没有熟知古今中外的名著,然而他们会徜徉在无限的书海,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空。或许,他们对诗文有自己的理解,对历史古籍有
期刊
奋发向上是走向胜利的台阶,崇德向善是进步的基石,相信自己有不一样的辉煌。  ——题记  提高自己  天空,清澈的蓝。云朵,如絮的白。此时的我,因为考试的一次次失利,一如迷途的小鹿,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失去了方向,我不知道,我的出口在哪里?我的未来在何方?我的理想何时已悄然丢弃?  瞬间,张海迪的事迹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張海迪因一场严重的疾病而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她没有因此而放
期刊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庄子  齐白石老人88岁高龄依旧坚持画画,而世间却有许多方仲永式的神童最终碌碌无为,何也?  面对赞誉,非努力无以前进,非反省无以提高。  他们做到了。  “我哪有什么成就,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面对赞赏,牛顿如是说。是的,成功固然有它的辉煌,但毕竟也已是过去式,面对于鲜花和掌声,我们要时时不忘自省。  鲜血、黄沙、军营,就在如此条件下成就了现实版的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