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畏,才能无畏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心有所畏,才能做到无畏。船能够正视自己葬身海底的最终归宿,所以在面对惊涛骇浪、险滩暗礁时,它镇定、从容,毫不畏惧,乘风破浪,殊死一搏。这不正是因为有所畏,才无畏吗?
  有所畏,才能无畏,看似矛盾,却又有一定的道理。内心畏惧某个事物,当它来临之际,你是“逃跑”还是“战斗”?是“死亡”还是“爆发”?逃,能逃得掉吗?所以,你只能爆发,只能战斗,只能像个勇士一样去战斗。船会葬身海底,它也会害怕,相比之下,惊涛骇浪、险滩暗礁,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同样,人害怕死亡,那在死亡之前,一切的艰难险阻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畏惧不前呢?人只要活着,就应该无畏。这便是在最大的畏惧之下,面对那些小小的挫折困难时,都不必畏惧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心有所畏,却又能做到无畏呢?我想,或许有两种可能。其一,在临行前已做了最坏的打算。战争时期,在前线作战的士兵们,他们难道不畏惧死亡吗?他们也怕,但在从军之前,已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们勇敢杀敌,无所畏惧。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已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任他千难万阻,毫不畏惧。其二,为了民族大义,直面内心恐惧。谭嗣同,一个文人,一介书生,他,难道不怕死吗?我想他是害怕的,但他作为一个改革者,为了民族复兴,他直面清政府的压迫,虽然百日维新失败了,但他甘愿为新政流血牺牲,直面死亡。那一刻,他毫无畏惧。虽然心有所畏,但因为勇敢,因为大爱,直面恐惧,而变得无畏。
  人生路上,“有所畏,才能无畏”应作为我们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一个信条,引领我们直面生活中的挫折。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荆棘”与不可预料的“暴风雨”,倘若在临行前,就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并敢于直面现实,直面内心恐惧,勇往直前,像船只一样乘风破浪,像勇士一样披荆斩棘,那么就能做人生最终的赢家。“有所畏”更是对内心时刻的劝诫。它告诫我们,倘若不奋力向前,为自己战斗,就会掉进畏惧的旋涡。所以,我们在没有退路可言的时候,内心更要坚毅,更要无畏,还内心一份镇静,一份从容,一份勇气;要直面内心的恐惧,直面最残酷的现实,扫清眼前的“海市蜃楼”,存一份告诫,无畏于小挫小难,不被小挫小难打倒。
  有所畏,方能无畏。
  教师点评
  本文从提出观点到收束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主体部分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来阐释中心论点,鞭辟入里,逻辑性强。文章有理有据,语言简约生动。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級16分=54分
其他文献
“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2008年)  “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2012年)  以上分别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以及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与莫言最醒目的共同点是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事实上在前往诺贝尔奖的路上他们同样经历过苦难的童年,前者出生在二战,后者生长于自然灾害;走下诺贝尔领奖台后他们也都选择了回到大学校园任教,值得一提的是,勒·克莱
期刊
【试题展示】  如果你是导游,请从下面景点中选择一处,为游客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滕王阁 梁山泊聚义厅 水帘洞 泰山玉皇顶  答:  【技法指导】  解说词,即解释说明性的文字,作为一种实用类文体,它包括入场解说词、导游解说词、展览解说词、影视画面解说词,等等。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和生动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解答解说词类语用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说词要抓住解说对象的主要特征。解
期刊
功能层次就是小说重要语句在文章中的价值和作用。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文章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而这种作用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如内容上、情節上、结构上、手法上、主题上、情感上,等等。  看下面的例文:  朱丽这次是为逃婚而来舅舅家的。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窗口:“小宝
期刊
首先,要分析“平静”的基本义,基本义就是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平静”的基本义应该指人物内心的平静、淡定,对现有生活状态的适应和一颗平常心。  其次,我们要挖掘“平静”的语境义,也就是“平静”这个词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它具有的某种特殊的意义。句子结尾在“平静”一词前加了“永远”,构成“平静”的限制性语境,“永远”往往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其实就是“死亡”的婉語。结合这种语境,“平静
期刊
重要语句有它的基本义,还有它的语境义。我们在理解语句时,首先应该明确语句的基本义,再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义。而语境义又包括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附加义等。  看下面的例文:  亚当,他像往日一样独自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  风飕飕地在树林中吹过,当亚当听见年轻人的脚步声朝他走来的时候,风声停住了。  亚当抬头看见一位年轻人,大约30岁,向他微笑着。  “如果我坐下来,行吗?”  “我当然在乎,可我不
期刊
(一)长路  ——人生百年,长路漫漫,我平静地走过,不争不扰,留下一路风景。  民国成立的前一年,整个中国沉浸在一片改旧换新的浪潮之中;那年,中国被从万里海疆之外吹来的新思想笼罩,落后的政权即将覆灭,新领军人物正在崛起;那年,北京城阳光正好,车水马龙;那年,她降临在这个世界。  也许一出生,便注定不凡。  “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期刊
卡勒德·胡赛尼曾在《追风筝的人》中写到“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吞噬所有的细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疲于奔波却忘记了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当你在完成一件事情时你会生出一种自豪的情感,可当你回头观望完成的过程时,你会收获更多。  在残奥会上,素有我国“男刀锋战士”之称的选手李茂大,在100米决赛跑道上,因枪声响起时假肢脱落而输掉了比赛,看到结果的人们大多对此表示遗憾或者抱怨,但看到过程的人们却为他鼓掌、
期刊
[技法指津]  一、概念阐释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大致相同。  1.社会环境描写,即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即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二、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不论采
期刊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2014年9月9日逝世,终年87岁。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思索着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汤一介的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负责。  青年时期,汤一介目睹
期刊
当漫天的赞誉席卷而来,我们是否还能坚持住最初的那个自己?还是会湮没在追捧声中,迷失了方向?  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拥有一颗时刻自省的心,方能活出一份别样的美丽,活出一个不改初衷的人生。  赞誉面前,看远,才能览物于胸,走向卓越。  齐白石在盛名之时静下心来一笔一画描红,何尝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呢?声望纷沓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