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内翻倒睫致眼表损伤对泪膜及上皮细胞稳定性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睑内翻倒睫所致的机械性损伤在矫正手术前后对角、结膜上皮细胞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术后的相应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眼科就诊的60例(106只眼)睑内翻倒睫患者,按眼数分三组:先天性睑内翻组(n=41),老年性睑内翻组(n=45),瘢痕性睑内翻组(n=20),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分别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I,STI)、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检查(根据Nelson分级),分别对比手术前、后的泪膜功能状态,杯状细胞密度及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程度.结果 (1)与术前相比较,三组睑内翻倒睫患者行矫正手术后1周及1个月的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2)三组睑内翻倒睫患者行矫正手术后与术前比较BUT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荧光染色比较可以看出,各组睑内翻倒睫患者行矫正手术后,患者角膜程度不同恢复光滑透明,角膜荧光素着色减轻甚至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均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先天性和老年性睑内翻患者术后的鳞状化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杯状细胞密度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性睑内翻患者术后鳞状化生程度有所降低(P<0.05),但杯状细胞密度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睑内翻倒睫所致的眼表机械性损伤可导致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角膜上皮完整性破坏及泪膜稳定性下降;及时且有效地睑内翻倒睫矫正术可明显改善上述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连续褥式缝合术在治疗伴有大范围睫状体脱离(离断口范围≥180°)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经B超及UBM检查存在大范围睫状体脱离伴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复杂眼外伤患者先进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再由巩膜表面进针进入玻璃体腔内连续褥式缝合睫状体组织.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睫状体复位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12.0±4.7)个月,术后视力较术前有
目的 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了735例837只眼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患儿,平均首诊年龄4.5月.根据首诊年龄和症状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法和泪道探通法,经随访3~16月,平均6.4月.以溢泪症状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指标.结果 保守治疗的有效率为14.7%;加压泪道冲洗法的有效率为25.4%;泪道探通法的有效率为97.2%;15只眼
目的 探讨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方法 对8例8只眼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进行术中应急处理,术后对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一年6例白内障治疗后视力恢复到0.4~0.8(矫正),眼压正常;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再次睫状体电透热术后,眼压恢复正常;早期病例的1例白内障患者行角巩缘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发生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后,给予各种对症治疗,眼压仍高,一年后眼球萎缩
目的 回顾性观察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前青光眼的排查情况.方法 对屈光手术前发现可疑青光眼90例180只眼行青光眼排查,检查项目包括:24h眼压,前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视野检查,眼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照相.将排查者分为3组:单纯高眼压组;单纯大杯组;高眼压+大杯组.排查患者的屈光状态、初诊眼压情况及以上检查内容,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屈光度>-6.00 D的66只眼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3
目的 探讨总结眼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诊治的眼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43例,将其临床资料及B超、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CT、MRI进行分析.结果 眼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多自幼发病,多表现有眼睑肿胀、上睑下垂、虹膜Lisch结节及皮肤的牛奶咖啡斑,CT可发现特征性骨改变,如蝶骨大小翼的缺失或发育不全,眶腔、眶上裂扩大等;MRI可更好的观察
目的 分析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06~2007年于北京同仁医院诊治三岁内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144例(259只眼),79.9%为双眼患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2.51:1),一岁内发病者占71.53%.有先天性青光眼家族史者占2.78%.最常见的症状为角膜混浊(41.0%)和畏光流泪(38.9%
目的 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矫正前、后的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锐度进行对照比较.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并一次性手术正位(+5~-10 PD)的连续性病例114例,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者看近立体视锐度;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者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功能;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患者戴镜注视6 m及
目的 研究总结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抽吸玻璃体液在眼前节内眼手术中突发玻璃体正性压力下应用的经验,为眼科手术医师在眼前节内眼手术时面对玻璃体正性压力进行此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行眼前节内眼手术中进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抽吸玻璃体液患者24例(25例次),其中1例患者前后2次手术均进行了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抽吸玻璃体液.分析此类患者性别、
糖尿病加速白内障形成,糖尿病人和一般人群相比患白内障的风险高2-4倍.白内障手术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及黄斑病变的进展已成为一个争论的热点问题.尽管以往认为白内障手术是DR进展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不伴DR或仅伴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糖尿病人并无术后DR进展的可能性增加的风险,然而伴重度NPDR或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者其风险增加.术后有
目的 了解泪阜在下泪小管断裂中的定位意义.方法 测量泪小管近侧断端与泪阜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关系.结果 下泪小管近侧断端大多位于泪阜下方1 mm以内,鼻侧2 mm以内,而且存在泪道断端被泪阜遮盖的可能.结论 以泪阜作为定位参照,对于经外路的泪小管吻合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