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立体书设计中的趣味性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科普立体书设计中的趣味性特征及表现进行研究。将科普立体书进行分类,分析科普立体书的特征以及其设计中的趣味性特点,总结趣味性在科普立体书中的表现和趣味性在科普立体书中的重要性。得出趣味性有所体现的方面及其设计方法。趣味性设计对于科普立体书设计而言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科普;科普书籍;立体书;趣味性;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5-0141-03
  引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输方式逐渐由纸媒转向多种媒介,为顺应发展,纸媒在受到重创后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道路。书籍作为纸媒的一部分,也逐渐重视起对形式的改变和创新。科普书籍不再拘泥于平面的文字与插图的集合,而是从书籍的展现形式上吸引读者,提升其趣味性。科学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科学普及主要通过通俗易懂、轻松有趣的方式来传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知识。书籍作为科普知识最为常见的一种载体,在传达科技信息的同时通常会枯燥、无趣。新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人们对纸质书的向往已不再是单纯的获取文字知识,而是对于阅读时触觉、视觉以及思维运转相结合之感的一种追求。立体书籍相较于传统书籍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普及知识的同时使读者轻松愉悦,具有寓教于乐的意义。
  一、科普类立体书概述
  立体书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逐渐扩大,在科普类书籍中,也出现了立体书的影子。科普类书籍就是尽量减少或不用专业性的符号、公式,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科学知识及科学技术的书籍。传统的科普类书籍主要以图文结合为主要方式,与其他书籍相区别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传播科学知识及科学技术的特征,与专业性科学书籍相区别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相较于传统制式的图书而言,立体书有着形象鲜明、充满互动等现代出版特征,理应成为现代阅读市场的宠儿[1]。它不仅仅是单页纸张印刷内容的集合,而是结合书籍的翻页方式、阅读者的交互行为改变纸张的组合方式,将单一且二维平面的阅读方式转变为三维立体的交互阅读模式。那么,科普类立体书就是运用立体书的展现方式,展示科普知识的书籍。科普类立体书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平面科普书籍的枯燥和乏味,从视觉效果上更加吸引阅读者,提升阅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科普书籍普及知识的目的。
  (一)科普类立体书的分类
  1.造型立体书。造型立体书是由纸张的折叠与黏合通过翻页形成的立体纸质结构组成。造型立体书的关键在于纸质结构的设计,书在合上时能够按照折叠轨迹叠压,书在翻开时折叠结构能够立起并达到立体场景的效果,并且翻开、合上的动作能够反复进行,纸质结构能够收放自如。造型立体书注重于场景的搭建与层次感的体现,通常会有多层次纸板的叠加形成纸质模型的纵深感,结合不同形状的剪裁与位置的前后排列,形成一个整体的立体模型。造型立体书在故事性的立体书中居多,完整的立体造型更易于故事氛围的营造以及故事内容的讲述。在科普立体书中,也有造型立体书这一类型。如图1,在《上面的上面有什么》动物科普立体书中,低而矮的陆地动物排列在画面的最前面,其次是挂在树上的猴子以及在树杈上歇脚的鸟,这些元素是此书突出的重点,故在画面的前方和中央,周围则是它们所处的栖息环境的塑造,整体则形成了一个具有空间感和纵深关系的立体结构。元素形状根据插图描绘剪裁,各个造型元素根据场景空间关系前后排列、叠压,从而形成三维空间构造。此类书注重于造型的剪裁以及立体结构的搭建,层次感丰富,代入感强,使读者有更深层的空间体验。造型立体书在读者体验的两个时间点更具有优势:一是读者翻开此页的过程,是一个结构搭建和结构立体化的过程,由折叠的零碎部件伴随读者翻页动作所形成的立体模型,这一过程带给读者极大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对于复杂结构,读者则会反复翻合,思索原理,从而提升读者兴趣,助于读者深入思考;二是读者将此页完全打开后的瞬间,一个崭新的立体空间构造展现在读者面前,对读者的视觉感受具有一定的冲击。造型立体书中的立体结构是凌驾于书籍所展开的二维平面上的三维空间,它与二维平面的空间维度形成对比,与传统书籍中的静态图文及静态阅读方式形成对比。两者对比所产生的视觉美感则是形式美所产生的根本。通过形式上立体化、造型化的转变,使人们跳脱了原本对传统书籍的基本审美形式,逐渐提高艺术审美,感知多样化的形式之美。
  2.平面互动式立体书。平面互动式立体书包括拉拉书、转转书、翻翻书等。当然,在实际的立体书结构设计中,一般不会单纯使用某一种结构,而是综合使用多种结构[2]。平面互动式立体书有着较为简单的纸质结构,它的优势在于知识的扩展及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感。拉拉书和转转书通常是通过读者移动纸质按钮机关来实现画面的变化,翻翻书则是“大书套小书”的形式来使阅读者二次翻开进行阅读。如图2,《神奇植物立体书》中运用了拉一拉和翻一翻两种形式。拉一拉形式的实现是在原有纸张一侧增加拉动条,引导读者拉开,扩充知识内容,增强互动性。书中对植物的介绍则是展现植物插图,拉开部分是植物相关知识,图文结合且内容充足。通常拉拉形式会运用在页面的四周,靠近边缘,拉开部分会伸出书面,打破书籍固有边界,扩大书面固有面积,形式上得到一定的突破。翻一翻形式的实现是通过纸张的叠加,其形状各异,重叠纸张中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通常下层纸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延展作用。重叠纸张的翻动方向也不具有固定性,通常根据其所在位置决定。平面互动式立体书通常适合对于文字解释不可或缺且矢口识点较为零散的科普类书籍。其局部结构简洁但不失互动性和趣味性,将书本内容拼贴、重组,更具有整合性和模块化,—方面增加了书籍信息,—方面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启到了循序渐进的作用。
  二、科普类立体书的特征
  传统的科普书籍运用文字与插图的结合进行科普知识的讲解,对于矢口识的分解与讲述基本可以使读者理解,但表现形式陈旧、单调、传播效率低。阅读不仅是获取矢口识的过程,而且是人们开启阅读想象和智慧延伸的密钥[3]。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科普,除了讲述有趣、插图曼妙之外,在形式上,立体书打破了固有的书籍样式,它更像是一个可立的纸质模型或纸质玩具,具有360度的观感体验。科普立体书互动性强、场景感强、表现力丰富,使读者玩中受益,从而科普知识更加有效地被記忆。   (一)互动性强。互动性在科普立体书中体现为阅读者与书籍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再局限于传统书籍单方向传输知识的阅读方式,而是将知识内容与立体展现形式相结合,使阅读者与书籍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不同的设计机关与阅读者之间有着不同的互动方式。具有互动性的科普书籍更加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好感,有利于知识的高效传输。如图3;《太空》宇宙知识科普书中,月球滑动轴为日全食形成时月球的移动轨迹。读者转动月球滑动轴,使月球滑向太阳,可以使阅读者观察到月亮与太阳重叠各个时间点所形成的形状,从而了解日全食发生的整个过程。日全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处机关的设计与科普知识紧密结合,不单单是书籍本身形式上的丰富,而是使互动本身成为了解知识的一种方法,那么互动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与此同时,互动的关键在于读者的参与,读者与书籍互动的过程,就是充分了解并吸收矢口识的过程,真正的动手实践操作是吸取矢口识最快、最牢的方式。阅读的乐趣不是主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4]。互动的过程,就是参与的过程,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二)场景感强。场景感是立体书相较于传统平面书籍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场景感的营造是建立在一定的三维立体场景环境下的,具有很强的空间表现力,在二维平面中很难呈现。立体书利用纸张之间的折叠、黏合与拉伸,伴随翻页动作,纸质场景便会由折叠状变为竖立状,由平面变为立体,读者瞬间会有一个立体的视觉体验,从而传递给读者较强的场景感。在科普知识时,常常需要营造一种场景或环境,那么立体的表现形式就更易于知识的解读,同时不同的观看视角也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图4,《下面的下面有什么》动物科普立体书中,介绍的是有关在地面以下动物生存的有关矢口识,不同的动物在离地面高度不同的位置生存。立体结构类型的书籍有利于“高度”概念的表现,同时为读者提供两种不同的观看视角。一是将书平放在桌面,则能观察到不同动物所处的洞穴本身的深浅程度;二是将书垂直于桌面,则能观察到不同动物的洞穴位置相较于地面的深度。这是两个不同维度的“高度”,也是不同维度下场景的搭建。纸张多层次的叠加,增强视觉冲击,丰富画面效果,使读者感受到极强的氛围感和场景感,从而激发读者的立体思维。
  (三)表现力丰富。由于不再局限于二维画面,科普立体书的表现力也极为丰富。每一页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有着不重复的立体穿插结构,所呈现的视觉感受也有所不同,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连续阅读的兴趣。科普立体书虽然也同样强调内页画面色彩、整体绘画风格等,但在此基础上,立体结构设计、空间场景搭建、机关设计是表现力丰富的重点。如图5,《掠食动物》中,画面中央是一只凶猛的眼镜王蛇,它体型粗壮、表情惊悚、态势极具攻击性。如果这是一张平面插图,只会给读者带来片刻的恐惧感,但直观感受不强,只能略有体会。而将其以立体结构的形式展现,其立体形态会在读者翻开此页的一瞬间弹出,以冲破二维空间界限的三维立体方式弹入读者视角,仿佛从书中爬出了一条巨型蛇,一瞬间会让读者毛骨悚然,感受到掠食动物的凶猛。这就是立体书所具有的冲击力,其中的立体结构更具有张力和动感,它让原本静态的纸张变得动态化、形象化。突破空间维度的立体结构会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会使人们的阅读感受更直观、更真实。表现力的丰富也不再局限于绘画风格的多样,而是带给人们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极强的立体画面表现。
  (四)知识传达详尽清晰。书籍表现形式的创新不单是为了新奇、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知识能够详尽清晰地传达。矢口识无穷无尽,局限于平面的插图和文字有时难以准确表达真正的内涵。立体结构有助于知识的拆解和组合,如图6,在<人体》身体结构科普书中,将人体的基本结构用立体叠加的方式展现,从左到右的顺序表示不同结构层从外到内所在的位置。人体是一个整体,但却是不同结构层组合而来,分层叠加的立体展现方式使读者清晰地认识到人体的身体结构层,层次清晰、分明,利于读者对每个结构层的观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三、科普类立体书设计中的趣味性
  书籍设计的趣味性就是要给读者设计一个玩的过程,即读者和书籍做游戏的互动过程,力求让读者玩得有学术、有技术、有艺术[5]。现在大多数科普立体书市场的消费者注重的都是其具有与传统书籍不具备的趣味性,它可互动、可变幻、可游戏,大大减少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枯燥和无味。那么对于科普立体书的设计,考虑是否有趣昧性就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如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决知识冰冷、繁琐等此类问题,增强书籍的趣味性是重要方法之一。
  (一)科普类立体书的趣味性特点
  1.互动阅读的游戏性。广义的“游戏性”概念为“激发游戏特有乐趣与体验的必要元素的集合,是用来衡量、评判玩家在某一特定游戏中的体验指标”[6]。游戏性是具有一定娱乐性质的物体所具备的特点,游戏使人的精神需求得到一定满足,游戏是人的天性。对于儿童而言,游戏具有丰富想象力、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的作用;对于青少年而言,游戏具有益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作用;对于成人而言,游戏具有解压、放松精神、调节情绪等作用。传统书籍传递知识却并不具备游戏性,科普立体书则通过创新的形式、新颖的表现方法以及做游戏般地互动方式使游戏性有所体现。如图7,《发明》这本书的此页介绍了在1826年发明的照相术,两侧插画辅助中间的立体照相机,引导阅读者上下移动“照相机关“,向上转图像出现,向下转图像消失,模拟照相术拍照的瞬间。通过肌肉记忆与视觉记忆,能够更快的记忆知识。而这一机关的设计,更像是一个纸质的玩具照相机,互动的过程就是模仿相机操作的过程。学习历史知识也不再是阅读枯燥的长段文字和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而是变得更像是在玩益智游戏,更生动、更有趣。游戏性的体现在于科普立体书与阅读者之间的轻松愉悦互动,阅读者看到它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与其互动,两者就像是在做游戏一般,读者获得乐趣的同时知识也能够有效地吸收。
  2.立体结构的灵活性。灵活的立体结构、多机关的互动设计,会增加科普立体书的趣味性。通常人们对于书籍的刻板印象都是静态的、无互动的,那么虽然立体书已经在国内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但是人们对书籍的固有印象依旧没有发生变化。科普立体书作为科普书中独具特色的书籍类型,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灵活的立体结构。一页书中也许会有多种立体结构的组合,翻拉、旋转等,立体结构的灵活性能够充分吸引读者的兴趣,读者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书中的各个机关,本以为只是一副插画,但随着书中机关设计的引导则会发现动一动将会有不一样的画面。这个过程使阅读者参与其中,满足其好奇心,同时也丰富了阅读者的想象力,对于低幼年龄段的阅读者来说,动手能力也将會有一定的提升。   3.书籍形态的创新性。通常来讲具有创新、新颖形态设计的科普立体书更加具有趣味性。让人们感受到有趣的一点就是新鲜感。人们对未见过、不了解的东西具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所以,书籍形态的创新会增加人们对科普立体书的兴趣。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科普立体书籍的外形都是矩形,正正方方、干篇一律,很少能看到外形异样的科普立体书。传统图书在书籍外形的设计上会比立体书更加易于变化,因为它不需要考虑太多内部结构的调整,而立体书则还要保证内部结构在折叠之后还在书籍整体轮廓之内,这给立体书的外形异形设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通常设计者们会考虑与科普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结构形态的创新,与众不同的内部形态结构同样会提高科普立体书的趣味性。
  (二)趣味性在科普类立体书中的表现
  1.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使科普立体书变得局部有亮点、整体新颖、前卫。书籍是以纸张为主体的,因此在设计制作中必然会受到纸张与印刷工艺的限制[7]。立体书在整体纸张材质的选择上与传统书籍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必须选用较硬的纸张才能够达到立体的效果,所以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是立体书设计时的重要选择。如图8,《谁在晒月光>中讲述的是夜间活跃的动物,当书籍处在较亮环境下时,色彩显示正常;当周围环境光较暗时,荧光效果的图案出现。此书运用了荧光油墨这一特殊材质,这一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充分结合了本书的“月光”主题,荧光油墨就是夜晚中的月光,洒在夜晚黑暗的物体环境中。荧光油墨的使用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并营造出静谧的夜晚,为本书增加了些许的神秘感,让阅读者发挥无限的想象力,感受不一样的立体书魅力,同时也给阅读环境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只有外在和内在都高度统一,才能真正做到给阅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升华阅读过程“。局部特殊材质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纸张的使用,开拓书籍使用材质的边界,同时也缓解阅读者的视觉疲劳,使阅读者眼前一亮,是科普立体书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2.多感官的融合。科普立体书的设计主要以视觉效果的体现为主,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常常提及多感官融合的沉浸式体验,所以科普立体书逐渐有了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融合的阅读体验。触觉的体验主要是通过运用不同材质的纸或布,使读者运用触觉来感受知识。更为新颖的触觉体验则是运用热敏材料,通过读者指尖的温度来唤醒书中的画面。听觉体验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设置机关,读者主动按下按钮倾听音乐,另外一种则是翻开页面时,音乐会随之响起,合上后音乐会自动停止。无论是哪种形式都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嗅觉则是对纸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从而散发出其所需要的香味。多感官的融合使我们在感官的体验上更加丰富,使阅读者可以更加沉浸、享受,提升了阅读者的专注度并给予其对知识无限的遐想空间。
  总结
  处在荧屏时代下的人们,使电子产品渐渐取代了纸质书籍。许多电子书阅读器运用墨水屏,目的是为了更加贴近纸的质感,因为纸质会让我们对知识更加亲切。那么对于书本的需求更注重的就是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是通过电子屏幕无法体会的感受。科普类立体书是电子设备无法取代的书籍类型,它的立体结构及给人们带来的趣味体验无法模拟和替代,它更像是一个纸质雕塑,一个艺术品。它是集理性与感性为一体的,知识理性但丰富的立体表现形式感性。趣味性在科普立体书中就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桥梁,是书籍与阅读者之间的桥梁。设计师们应该抓住趣味性的特点,拓宽趣味性在科普立体书中的表现形式,让知识不再枯燥,科普不再艰难,让人们逐渐热爱知识,热爱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振兴专项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RW03。
  参考文献
  [1]董世斌,立体书出版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J]中国出版,2014 (05):4547
  [2]欧阳予婧,立体书籍结构设計[J]设计,2017 (02):122-123
  [3]叶玲红,左昕彤,立体童书中的形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 (04):230-236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粱新春,纸质书籍设计中的趣味性解析[J]中国出版,2012 (02):30-31.
  [6]黄石,丁肇辰,陈妍洁,数字游戏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王旭玮,儿童书籍中设计的“看”与“动”[J]设计,2017 (13):16-17
  [8]高冰倩,论儿童书籍设计的趣味性[J]设计. 2016 (23):112-113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紫蓬山区池鹭、白鹭和夜鹭雏鸟的生命表,并对三者的存活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池鹭、白鹭和夜鹭雏鸟分别在9-13、8-9、11-14日龄的千分死亡率较高,0日龄期望的雏期分别为17.97、2320、24.77天,存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半导体照明作为朝阳的新兴产业,发展极为迅速,LED照明在照明领域的比重越来越大,引领照明产业革命性地向前发展。LED照明作为新型光源,具有寿命
采用低温固相法合成了针状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纳米结构.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特征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Zn5(CO3)2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研究在新零售业态下,成功转型的产品是如何进行空间体验设计。通过以耐克上海001旗舰店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门店选址、空间布局、店面橱窗、装置设计、动线设计、互动娱乐这几大空间体验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对新零售下运动品牌的空间体验设计得出总结思考。新零售业态下,消费者的线下购物体验需要更多空间体验上设计。  关键词:耐克 零售空间 新零售 空间体验设计  中国分类号:TU241.99  文献标识码:
<正> 6.血清胆红质定性试验(凡登白试验)及定量: 正常时直接胆红质(直接反应)阴性,或直接迟缓反应,1分钟胆红质定量为0.1~0.2毫克%(是总胆红质的25%);间接胆红质(间接反应)弱阳
目的:近年来,随着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以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要确定思维训练的要点,强化联想和想像训练,并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