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语文要素的教学现状与策略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年级,生动的语言,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教学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和“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教材中的体现。但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与研讨活动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感受生动的语言”这一语文要素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有必要对其进行概念的厘清,以帮助教师理解编者的真正意图。
  一、对“感受生动的语言”的理解
  首先,什么是“生动的语言”?笔者查阅了诸多著作、文献,没有找到标准答案。将词语进行分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语言”的解释为: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学”并举时只指口语。李海林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生动”的解释为:指有活力的能感动人的。那么,“生动的语言”则可以理解为:具有活力的、能感动人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具有一定的任意性。所以,所谓“生动的语言”,与语言运用者和语言运用环境相关。例如,《读不完的大书》中“两军对垒”一词的本义是“两军相持”,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放在课文语境中看,“两军对垒”的对象是团结友爱、任劳任怨的小蚂蚁,在面对家族利益时,它们表现出勇敢、坚贞的一面。“两军对垒”因此而显得生动。
  其次,“感受”与“品味”有什么不同?很多老师将感受语言和品味语言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感受”作名词讲的解释为“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品味”的一种动词用法为“仔细体会、玩味”。从内涵层面看,二者都有“体会”的意思,但“品味”的程度更深。从课程标准的年段划分看,“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第二学段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第四学段的要求。可见,“感受语言”的对象是小学生,“品味语言”的对象是初中生。感受语言的目的是获得语言材料,积累语言;品味语言的目的是文学欣赏。
  综上,“感受生动的语言”是指基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初步体会有活力、能感动人的语言,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教学现状分析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包括《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本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例,可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使用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观察。
  1.教学目标偏移
  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语文教师对这些教学思想大多已经形成共识,但现实课堂中“教课文”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很多老师让学生“把你认为好玩的东西”找出来,再在小组内交流“好玩在哪里”,着力点放在了感受“好玩的东西”,而不是感受描写好玩的东西的“生动的语言”,偏离了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缩减
  有的老师在教學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的语言,主要集中在四字词语和“有……有……”等部分典型句式上,缩小了“语言”的应有范围,忽视了不同语言对象在特定背景中对“生动语言”的不同感受。
  3.教学方式简单
  有的老师在教学时,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好玩的东西,有学生说最喜欢小麻雀,接着朗读“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这句话。老师立刻点评道:“晓丽同学喜欢写麻雀的这句话,其他同学喜欢哪句话呢?”感受生动的语言满足于找到,至于生动在哪里,为什么显得生动,是不是其他学生也感受到生动了,教师都没有关注。“感受生动的语言”便流于形式。
  4.教学评价模糊
  “感受生动的语言”的目标指向“积累语言”,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很多教师将“找到生动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将“读出感情”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经验,运用语言文字的终极目标。
  三、教学策略与建议
  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的语言处于由粗到细,由大白话到规范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感受生动的语言,就是要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聚焦富有新鲜感的语音、词汇和特别的语法,感受生动的语言,发现语言的魅力,从而热爱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精准设置教学定位:感受生动的语言
  “当下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以为自己在教什么,其实学生学到的并不是教师想教的”。针对教学目标偏移的问题,须要聚焦核心问题,明确教学方向,将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紧密对接。在《读不完的大书》研课过程中,我们将主问题由“你觉得哪些东西特别好玩”改为“哪些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些好玩的东西?找出来读一读”。学生在活动中,先交流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再结合相应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将教学目标对准“感受语言”,核心问题指向“感受语言”,将“感受语言”贯穿教学的始终。
  2.丰富教学内容:多维感受生动的语言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读不完的大书》中有哪些生动的语言呢?如本课的课后习题二: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以上四个句子描写的好玩的东西分别是小麻雀、老鹰、竹叶和棕榈树。哪些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这些东西好玩呢?首先是词语。四字词语比较常见,但是密集地使用四字词语,形成语音上的节奏感和语义上的连续性并不常见。“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两个词,让人从字音和字形两方面感受到小麻雀叫声动听,动作灵活,叫人愉悦;“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三个连续性动词,写出了老鹰的雄健勇猛。其次是丰富的句式。“……叫人……”和“……给人……”运用了“动物什么样子”和“给人什么感觉”的句式;“如同温柔的细语”则用拟人的手法,将人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倾听竹叶的呢喃细语;“又是另一种境界”,看似是随意的描写,却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棕榈树的高大挺拔和小鱼在倒影间游玩的闲趣,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以上四句话,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多角度呈现了语言的丰富与生动。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生动的语言,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感受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和生动句段,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语言积累的个性差异。
  3.改变教学方式:深度感受生动的语言
  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时,往往在文本表面“滑行”,不能进入作品深处,发现字里行间蕴含的意义,感受其中的乐趣。崔峦老师在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的发言中指出,文本解读需要教师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潜入文本深处,走到文字背后,再深入浅出,用适合儿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
  (1)朗读:用声音再现语言的生动
  阅读教学不应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阅读过程中感悟文本语言,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不完的大书》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麻雀、老鹰、蚂蚁三个动物的样子和给人的感觉,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合作朗读法,教师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再让学生读前半部分,教师读后半部分;最后让男孩子读前半部分,女孩子读后半部分。通过合作朗读,在声音和节奏的变化中,学生感受到了三种动物的不同特征,也感受到了句式的节奏感和特有的构句规律。
  (2)比较:从差异处发现语言的生动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语言与文本语言不一样的地方,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读不完的大书》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喜欢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玩的东西。小学生也爱在大自然中寻找好玩的东西,我们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公园、郊外、校园花坛中发现了哪些好玩的东西,学生所交流的小鸟、小蜗牛、蝴蝶等,基本是事物名称的简单罗列。这时我们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浮云飞鸟、虾蟹游鱼、走兽昆虫、花草树木”等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文本用词的简洁和明快的节奏。
  感受生动的语言还可以在文本语言与日常认知的矛盾处。比如,学生对蚂蚁的日常印象是“团结友爱、任劳任怨”,而第二自然段中“两军对垒、勇敢坚贞、叫人敬佩”等词语与现实中常见的蚂蚁形象大相径庭,我们可以通过小视频“蚂蚁战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螞蚁在争抢食物时为了家族利益不怕牺牲、勇敢坚贞的形象,与已有认知产生冲突,深刻感受到这几个新词在特有情境下的意义。
  (3)入境:切身体会语言的生动
  词语的意义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读不完的大书》中描写老鹰时连续用了三个动词,但是对于这三个动词,学生只是表面的“知道”,没有特别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汉字溯源法,首先引导学生追溯“旋”的甲骨文字形,了解到“旋”左上角指“旌旗”,右下角是“足”,其本义是“脚随旌旗周旋”;接着,让学生张开双臂模仿老鹰在高空盘旋、滑翔的样子,一旦发现猎物时则“猛冲而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这三个词语的生动、形象。
  文学作品之所以富有艺术性,还往往因为其经过作者主观情感的“歪曲”。如文中“暑寒荣枯”指花草树木一年四季的轮回,似乎没什么特别。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感受生活的美好。有的学生喜欢春天的月季,有的喜欢夏天的荷花,有的喜欢秋天的枫叶,有的喜欢冬天的蜡梅……教师相机进行情感的升华:“一年四季,植物的开花、结籽、绽放、凋谢,都凝结在‘暑寒荣枯’中。”学生再对这段话进行反复朗读,便可深刻感受到文字所饱含的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明确教学评价:积累、运用生动的语言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读不完的大书》一文语言生动优美,句式富有变化。如何将文中的生动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呢?教师在教学中须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感受生动的语言”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语句”,在“积累优美的语句”时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产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实现“感受语言”和“积累语句”的双向建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引导学生充分阅读、交流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语言”,将文中“生动的语言”反复“同化”,再联系自己在大自然这本“大书”中读到的“好玩的东西”,通过“顺应”,学生的语言将发生质的变化,渐渐形成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的语言图式,真正实现对“生动的语言”的感受、积累和运用。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桌面软件的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实现方式缺乏类似HTML模式的“页面描述机制”,这个弊端导致大量冗余工作的出现。而且软件GUI的运行时动态创建也存在问题。针对这些缺陷,该文提出了基于XML的图形用户界面的表达描述和实现,在这种方式下的GUI与软件属于无耦合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跨平台的问题。另外,这种方式下GUI可以与插件系统进行对接,为界面的构件化提供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融合策略  当下国学经典教学,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一是教师对国学认识狭隘、浅薄,认为学国学就是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将国学教育仅仅定位在诵读经典活动上。二是教师对国学经典教学策略感到茫然,担心影响教学计划。三是国学内容距今久远,教师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有些内容学生读不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如何让学生喜爱国学经典,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文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立足乡土、“寻根”,聚焦民族性格,笔下人物既有近现代历史的影子,又毫无例外地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再加上其作品语言形象,情节精彩,情感强烈,富有内涵,很适合有一定阅读能力、世界观初步形成的中学生阅读,很多初高中也已经将莫言的小说列入课外阅读书目。教师需要根据具体书目以及相应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正确的指导。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莫言小说的课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日后综合能力的高低,而写作能力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此外,写作水平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都能通过写作体现出来。如何做好小学阶段的写作启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当下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这项课题对小学写作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有着
就名字而言,名山,似乎很出名,该人人皆知。又因其蒙顶山出茶,因此,名山,好似占尽了成名的先机,然而,还在为成名焦虑,想利用茶更出名。  利是随名而来的,人出了名,鸡变凤凰;地方出了名,泥土也成金。当名可能成为一种消费冲动时,就算是喝茶,也得喝有名的。  我喜欢喝茶,但不一定是名茶,也不一定是名山的茶。  春天,阳光暖暖,泡一杯茶,独坐江边,任流水细语,青山欢言。不知何时,春气吹开了一朵花,也吹绿了
摘要:介绍了四种软件的主要功能并比较了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应用的特点。PCI更适合于影像制图,ERDAS的数据融合效果最好,ENVI在针对像元处理的信息提取中功能最强大。ER Mapper对于处理高分辨率影像效果较好。  关键词:遥感图像处理;统计分类;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6-1776-02  The Features and Sta
摘要:在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经过调整之后,很快从危机中走出,其生命力更加旺盛。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其流动站体制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从而使该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得到了全面的进展。然而学科合并之后的整合效果却并非很好,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具体问题。本文就学科合并以及合并之后外国文学的教改理念、依据、模式构建等问题进行简要的认识与思考,以期为我国学科合并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摘要:随着CAD技术的发展, CAD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平台上开发符合企业所需要的零件库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果。但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零件库的缺点与不足也逐渐显露了出来,界面不够友好、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移植性和扩展性较差等。基于现有的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重点对CAD软件系统NX的NX Open For .Net的开发方式进行了研究,获取完整的开发过程,采用将交互式和
摘要:介绍了P2P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P2P搜索与传统搜索的不同之处,并从结构角度出发剖析和比较了P2P四种不同的搜索技术,给出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P2P;网络搜索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4-1144-02  Analysis of P2P Networks Search Method  HUANG Xi-ni   (Dept. o
书名:当代对比语言学探索研究  作者:孙霞,谢建国,吴箫言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18032747  定价:42元  人们对于语言学的研究与观察愈发受到自然科学与哲学领域的影响。在语言的发展史上,人们通过大量现象证明了语言之间是有亲属关系的,并且划分了一定的语言谱系。由孙霞、谢建国等组织编写的《当代对比语言学探索研究》一书收集了众多學者的观点,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