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美术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重视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自主表达、表现、创造的空间,鼓励幼儿有个性化的表现。在我们的科研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努力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兴趣 探究创作 积累经验 选择材料 开拓思维
儿童美术是幼儿心灵的一面镜子,表达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这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折射出无穷创造力。近来年,对幼儿进行探究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反对片面追求教育效果;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等。这些正是开展创造教育最根本的保证。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激起好奇心,引起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含有积极的幻想性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因此,兴趣又是创造的萌芽,培养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幼儿好奇心强,他们总觉得世界上的事物是新奇的,嘴上常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我们就及时地进行培育,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如小班美术活动《化装晚会》,我们首先让幼儿观看大班幼儿表演的化装会,引导他们观察哥哥姐姐们头上戴着的各种动物头饰,再让他们在圆形卡纸上制作头饰参加他们的表演。幼儿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幼儿用彩纸,贴五官,有的用笔画。小猪、小兔、小猫、大象、小鸟……一件件作品,活泼生动,整个活动自由、愉快,他们自始至终表现出浓郁的创作热情和极大的兴趣,诱发了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拓展视野,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探究创作的欲望。
以往幼儿美术教学是以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部分停留在幼儿平时的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探索世界和创造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幼儿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并将幼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幼儿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例如:我们开展的《龟兔第二次赛跑》《童装设计》《全家去出游》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
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材料基础。
绘画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五彩世界的丰富感知,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常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他们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因而,我们利用散步、外出、春游、秋游等活动帮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摸、看、闻、听、尝;使他们头脑中储存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如带幼儿春游,幼儿会看到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小鸟在头顶上掠空而过,草是绿的,花是红的:带领他们观赏金鱼、彩旗,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界的五彩斑斓。这些活动有助于用五颜六色表现出大自然的美景。例如教幼儿装饰伞时,我们让幼儿先观察伞,拿伞散步,让幼儿对伞有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幼儿关注伞面的花纹、图案;发现每把伞的不同,从而更好地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伞面。
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
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选择幼儿感受兴趣的绘画题材,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I、选择孩子们身边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们自觉地将美的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
2、故事、游戏和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有趣的游戏,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幼儿的最爱。这些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还能为孩子的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
3、选择的题材要能激发幼儿创造力。学前期的幼儿最富于想象,没在太多的约束,他们认为好看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认为好玩的就是可行的,因此,富于幻想的题材,也是他们爱表现的。
五、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
很多人都认为,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创造的天才。然而,我们常常不理解为什么幼儿能把头脑中丰富的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其实,把头脑中想象的事物画在纸上,看似简单,却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孩子一旦掌握了一些创造表现符号的方法,就能把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到的事物转化为图形符号,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因此,我们尝试用以下方法:
1、线形联想法:在纸上任意画出各种图形,一条条交错的线围出一个个怪异有趣的图形,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图形组合法:孩子习惯将见到的事物归纳成图形。如电视机是方形的,太阳是圆形的……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观察一种图形像什么,可能用来表现什么事物。通过对图形的拼合游戏,进一步启发孩子想象几种图形变换给像什么。有了几种基本图形做媒介,孩子们能很快地学会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动物等形象。
3、借物、借形联想法:一个东西可以把它正着看、反着看、放大看、缩小看,放在海面上、放在天空中……会有不同的效果,使人产生许多奇思妙想。
4,经验再现表现法:运用孩子己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的创造,把现实变成符号,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六、开拓幼儿思维,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都是临摹范例,依葫芦画瓢,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作品往往大同小异,在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亲人才的今天,我们更应摒弃传统教学上的弊端,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点,转移到发散性思维上,训练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圆圆的××。”这一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说说“圆”像什么,然后再添画使它变成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使幼儿添画的画各不相同,有圆圆的月饼,有圆圆的盘子,有圆圆的球,有圆圆的游泳圈……,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思维是广阔的,具有创造性的。
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个别幼儿局限性较强,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画面。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都及时肯定他的画,然后再引导他按自己的意愿添画,使其画其所画,画其所想。如“你画的飞机是谁驾驶的?”“你的皮球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小鸡住哪里?”等等灵巧的语句,都能促动幼儿去想象,去展示他们的情感,想象力也变得丰富起来。发现、引导,不断有效地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和自由地表现,激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兴趣 探究创作 积累经验 选择材料 开拓思维
儿童美术是幼儿心灵的一面镜子,表达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这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折射出无穷创造力。近来年,对幼儿进行探究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反对片面追求教育效果;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等。这些正是开展创造教育最根本的保证。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激起好奇心,引起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含有积极的幻想性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因此,兴趣又是创造的萌芽,培养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幼儿好奇心强,他们总觉得世界上的事物是新奇的,嘴上常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我们就及时地进行培育,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如小班美术活动《化装晚会》,我们首先让幼儿观看大班幼儿表演的化装会,引导他们观察哥哥姐姐们头上戴着的各种动物头饰,再让他们在圆形卡纸上制作头饰参加他们的表演。幼儿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幼儿用彩纸,贴五官,有的用笔画。小猪、小兔、小猫、大象、小鸟……一件件作品,活泼生动,整个活动自由、愉快,他们自始至终表现出浓郁的创作热情和极大的兴趣,诱发了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二、拓展视野,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探究创作的欲望。
以往幼儿美术教学是以向幼儿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幼儿生活,但大部分停留在幼儿平时的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探索世界和创造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幼儿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并将幼儿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幼儿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例如:我们开展的《龟兔第二次赛跑》《童装设计》《全家去出游》等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不断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乐趣,
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材料基础。
绘画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五彩世界的丰富感知,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常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他们眼中五彩斑斓的世界。因而,我们利用散步、外出、春游、秋游等活动帮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摸、看、闻、听、尝;使他们头脑中储存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如带幼儿春游,幼儿会看到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小鸟在头顶上掠空而过,草是绿的,花是红的:带领他们观赏金鱼、彩旗,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界的五彩斑斓。这些活动有助于用五颜六色表现出大自然的美景。例如教幼儿装饰伞时,我们让幼儿先观察伞,拿伞散步,让幼儿对伞有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幼儿关注伞面的花纹、图案;发现每把伞的不同,从而更好地鼓励幼儿装饰出不同的伞面。
四、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
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幼儿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选择幼儿感受兴趣的绘画题材,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I、选择孩子们身边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们自觉地将美的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
2、故事、游戏和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有趣的游戏,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幼儿的最爱。这些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还能为孩子的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
3、选择的题材要能激发幼儿创造力。学前期的幼儿最富于想象,没在太多的约束,他们认为好看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认为好玩的就是可行的,因此,富于幻想的题材,也是他们爱表现的。
五、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
很多人都认为,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创造的天才。然而,我们常常不理解为什么幼儿能把头脑中丰富的想象尽情地在绘画作品中展现出来,其实,把头脑中想象的事物画在纸上,看似简单,却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孩子一旦掌握了一些创造表现符号的方法,就能把眼中看到的和心中想到的事物转化为图形符号,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因此,我们尝试用以下方法:
1、线形联想法:在纸上任意画出各种图形,一条条交错的线围出一个个怪异有趣的图形,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图形组合法:孩子习惯将见到的事物归纳成图形。如电视机是方形的,太阳是圆形的……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观察一种图形像什么,可能用来表现什么事物。通过对图形的拼合游戏,进一步启发孩子想象几种图形变换给像什么。有了几种基本图形做媒介,孩子们能很快地学会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动物等形象。
3、借物、借形联想法:一个东西可以把它正着看、反着看、放大看、缩小看,放在海面上、放在天空中……会有不同的效果,使人产生许多奇思妙想。
4,经验再现表现法:运用孩子己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的创造,把现实变成符号,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六、开拓幼儿思维,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都是临摹范例,依葫芦画瓢,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培养出的幼儿思维单一,作品往往大同小异,在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创亲人才的今天,我们更应摒弃传统教学上的弊端,把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点,转移到发散性思维上,训练幼儿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如“圆圆的××。”这一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说说“圆”像什么,然后再添画使它变成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使幼儿添画的画各不相同,有圆圆的月饼,有圆圆的盘子,有圆圆的球,有圆圆的游泳圈……,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思维是广阔的,具有创造性的。
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个别幼儿局限性较强,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一味地模仿别人的画面。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都及时肯定他的画,然后再引导他按自己的意愿添画,使其画其所画,画其所想。如“你画的飞机是谁驾驶的?”“你的皮球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小鸡住哪里?”等等灵巧的语句,都能促动幼儿去想象,去展示他们的情感,想象力也变得丰富起来。发现、引导,不断有效地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和自由地表现,激发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