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书声溢满教室,响彻校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新的教育体制及课程改革都明确提出要还课堂于学生,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保持着一支粉笔、一张嘴打天下的传统。走进中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课堂,还是只见吊书袋,不闻读书声。一堂课上,老师高深莫测的讲解竟占去25—30分钟,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一节课下来,老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们则是昏昏欲睡。这也就难怪学生们常感慨语文课难学,下功夫记住老师讲的所有内容,考试却不考,真可谓听得认真,学得刻苦,成绩却平平。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其实,我国的现代语文教学一直沿用的是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法,强调对教材的理性分析而不重视学生的朗读感悟,使课堂缺乏琅琅书声而没有生气,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的充分参与。从我十几年来听课及上课的体会看,自觉把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研究课本、揣摩作品、激发激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手段。
  首先,从教学要求来说,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能力指向都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评价诗文的基本能力。这种基本能力依存的主体是学生,立足于学生,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出发点,那么怎样让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呢?实践,言语实践,学生自身的言语实践!让学生在诵读、品读、揣摩诗文的言语实践中形成能力,而非教师大量的“吊书袋”!让学生先在领读、昕读或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大声朗读的过程中进入作品、感悟作品,先让他们的心头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共鸣之后再去进行理解、鉴赏、评价等环节,而不是由教师将别人的理解、评价硬性地塞给学生。所以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朗读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次,从教学内容看,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都是历代的文之精品。大凡文章,“不平则鸣”,有感而发。情感者,气势也,居内为情,发之为心。鲁迅说:“我手写我心。”一个人只有内心有表达的欲望,才会斟言酌词而表达出来。并且,言辞的音节、短长,声音的高低疾徐、感情的沉郁奔放,自然而然地在心之统摄下融合为一体。人在表达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什么手法、修辞之类,而是怎样把心意表达准确,把感情表达出来。所以,撇开文章的声与情而片面的强调写法分析,这样求文章之理,未免会合本逐末。而要求文章之理,可以根据文章言辞的长短与声调的高低朗读,又可以通过朗读“使我之心与他人之心祈合于无间”,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从而真正达到了心神领会、融会贯通的目的。下面分别简要谈谈:
  先说情感美。文章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情感寓于其中。文学创作十分讲究含蓄性,作者的情感常常蕴化在字里行间、散布在声音的抑扬顿挫之中,如水中盐、镜中花,只须读者细细品咏。而我们一旦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同歌泣、共呼吸时,也就开始进入作者的审美境界了。《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深沉、含蓄的悲痛之情,《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的失望、悲愤及热烈的情感如果我们不是去朗读恩格斯饱含真情的一个个长旬、不是去朗读马丁?路德?金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的话,我们又靠什么去领会、去把握从而与他们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呢?所以说朗读既是联系读者与作者情感的纽带,又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
  再看意象美。叶圣陶说:“作者创作时,把心中的意象转化成声音,读者朗读时又将声音转化成意象,视觉听觉相互转移。循声而诵,因气而读,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的快感,而且与作者的心灵也相通了。”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作者在文中通过创设了远山、山林、小屋、花园等诸多带有主观色彩的意象才构置了一幅淡雅清丽、美妙多姿的风景图,寄托了他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而这些意象只有在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中才会产生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的美感,并且对作者的领悟也会由此提升。由此可见,朗读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作家作品中的美好意象。
  还有音韵美。就像音乐作品离不开音乐家去演奏一样,文学作品也离不开朗诵者去朗诵。黑格尔说过“诗作品必须通过活的人去朗诵出,唱出或表演出”,尤其是“抒情诗”决不能“习惯于默读”,因为若仅止于“默读”,那么“诗的本质一声响的艺术”就不能实现或诞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莫不生于至诚,从而错落成长长短短的音节,高高低低的音调。读者歌而咏之,立刻就会感受到言辞的音韵之美,获得朗读的快感。所以,音韵美这种形式美比之文章的内在美同样不可忽视。
  此外,朗读在我们写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清贺贻孙在其《诗筏》里有一段文字说的形象而且具体:“反复朗诵,至数十百过,口额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至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味愈长。”也就是说写作中伴之以不断地反复吟诵,那浓浓的,甚至是“无穷”的意味才出来了。还有所谓“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吟安一个字,拈断数径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是古人对此体会在这方面具体而深刻的体会。试想我们的每位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后不要说“拈断数径须”,只要放声地读上三至五遍,那我敢说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大大改观。而这一点在写作与教学中恰恰被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们所忽略了,致使学生们交上来的作文错字连篇,病句不断,老师们改的也是眉头紧锁,但作文水平就是不见长进。所以,写作中朗读也是尤不可少的。
  朗讀还有利于长久地记忆。根据中小学教学大纲,对我们所学的大多数内容不光要学会,还要牢牢地记住。默读可以短时间内摄人大量信息,但书本一合留下的只是梗概。而朗读则不同,只要是自己曾经用心地、动情地朗读过的东西会清楚长久地留在脑海中。我想这也就是到了高中以后为何对小学学过的诗文反到比近一两年学过的内容要记得清楚的原因吧。
  因此,朗读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它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它会让你在单调的学习中其乐融融,它会带你在高雅的艺术殿堂里遨游无穷。同学们,请放开喉咙,亮出嗓子深情地朗读吧!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作者从兴趣、模仿、氛围、毅力四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改进谈了一点个人体会,使我们在改进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教学方法 改进 兴趣 模仿 氛围 毅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方法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
一、激趣法    激趣法是利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爱好而制定的一种方法。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多以应用软件为目标,并不要求学习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目前,因为这门课不是主干课程,所以要教学这门课就有一定的困难,故就要提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至关重要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
【关键词】训练目标过程重点方法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课更要以训练为主线,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到更大的实效,就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要重在突出学生训练,做到训练目标明确,训练重点突出,训练过程踏实,训练方法科学。通过有效的当堂训练,切实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很多人说:现在通讯这么发达,跟容易就可以跟家长交流,还要家访做什么?其实,学生、老师和家长能面对面地充分沟通、相互交流,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和关怀,也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很多家长也非常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详细情况,家长和老师情况的互通,有利于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下面是我写的几篇家访手记:    粗心,是学习的大敌  ——家访手记(1)    小凡家在六楼,爬得我累死了。家里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说教学的重要性,对小说进行情节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环境描写在行文中的作用,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这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分别举了典型的例子,从而总结出透过现象看本质、揣摩作者的艺术构思、从描写入手、考虑环境描写在行文中的作用等指导方法,阐述了小说三要素在小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    小说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
【摘要】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突破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了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知识的传播,美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站在美育高度,以美的眼光去分析、专研语文教材,是不难从中找到美的。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和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提出的新观点,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为今
【摘要】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规定: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本课题依据我院2008年申报的电子商务(IT日语)专业,结合大连区域环境优势,构建电子商务(IT日语)专业创新型的教学体系,力求在保证原先专业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专业调整,使之贴近市场需求。同时电子商务(IT日语)专业是个空白点,这对于我院来说是一个创新,是一个特色。  【关键词】电子商
刚调到古南中学那一年,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05级5班。这个班是六个“实验班”之一,可人数最少,估计是校领导对我不太了解,家长更不愿把孩子交给我这个生手,怕我太年轻没经验吧。能够接手“实验班”已经是我的万幸了,不过当时我可铆足了劲,决心要把这个班级好好带一带,争取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年级站稳脚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我管理严格,班上的学生严守纪律、学习习惯好,所以第一年就被评为全年级唯一的一个“县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