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卡姆音乐文化渊源与发展初探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丝绸之路最典型的音乐文化是木卡姆,它具有鲜明的音乐体系和民族特色,本文从音乐文化渊源入手,探讨一下就丝绸之路木卡姆音乐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木卡姆;丝绸之路;文化渊源;发展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腹地,通达中亚,蔓延至欧洲海港,在历史的长河中蜿蜒辗转了上千年。来自中原王朝的商旅客人,踏出陽关进入西域,异域风情扑面而来,随时随处可见可闻的木卡姆带给他们的是强烈的心灵冲击。东起新疆,西抵土耳其,南达阿拉伯半岛并延伸至北非诸国,北顶俄罗斯南部边界,贯连亚非欧三大洲19个国家,万里旅程始终浸润在木卡姆之中。
  千百年来,上述地区始终处于国家动荡、政权更迭、思想意识冲突的纷争之中,只有木卡姆跨越了民族、种族、地域与文化,涵盖了历史、哲学、道德、风俗、意识等内容,形成了融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木卡姆是流传悠久的12分块系统的音乐载体,既不同于东方音乐体系,又不同于西欧的“12平均律曲集”,木卡姆的诞生与发展,与丝绸之路诸民族的生活环境、思想意识、宗教观念等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诸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木卡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一、木卡姆的音乐特点
  木卡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是,在音阶、旋律与节奏系统方面,它们具有共性。
  (一)音阶系统
  音阶系统是木卡姆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木卡姆普遍采用微分音系统音阶,该音阶突出中立三音、中立六音以及四分之三音,又称为“四分中立音律”。木卡姆使用24平均律,这种音阶基于向上以四度音程重叠的方法而得,与中立三音系统一脉相承,更强调了临近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木卡姆多用上下游动的活音,围绕固定音阶上下移动音,形成自己的音乐特色。
  (二)旋律调式
  木卡姆的旋律调式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的旋律做一番分析,可以看出,多结音现象在同一乐曲中反复出现,主要表现为四五度关系,大二度、大小二度关系。在同一乐曲中出现的不同音列,形成多种音列变体,根据不同的乐音功能,变化出不同的调式。各套曲之间的乐调存在许多相似性,尤其是在游移音和四分之三音的使用方面,存在许多共性。
  (三)节奏系统
  木卡姆节奏根据主题旋律,既有单小节反复,也有多小节反复;既有2/4、3/4、4/4拍,也有5/4(2+3)、7/8(3+4)等复合拍;伴随手鼓击节,音色变换与声韵长短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对木卡姆节奏变化的多样性的研究,可以看出,木卡姆蕴含了多种音乐文化元素,比如:印度佛教音乐、阿拉伯音乐、西域回鹘音乐、波斯音乐等。
  二、特殊的地域影响因素
  (一)生活环境因素
  亚非欧三大洲相连接的广袤地区,遍布高原、雪山、沙漠、荒原,星星点点散布其中的绿洲是该地区人们生活聚居区。封闭在荒野之中的生活方式,培育了这片土地上人们消除孤单、热情待客的情怀,他们更愿意通过培养与伙伴同甘共苦的情感来获得精神安慰,面对景色、气候迥然有别的环境冲击感,歌舞是最好的情绪宣泄通道。久而久之,歌舞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
  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丝绸之路所经过的亚非欧三大洲相连接地区本土居民,选择了依附绿洲建设城邦的城邦生活方式,绿洲虽然有水有地,但是自然降水与河流水泽的不稳定性,导致该地区不足以从事稳定的农耕生产。人们为了突破地域环境的限制,以城邦为节点,反复探索确定彼此间的通行道路,最终汇集成交通干线。于是,城邦居民、外地商贾、游牧群落自觉不自觉地汇合到了一处,多元文化在此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二)宗教与艺术因素
  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彻底打通了丝绸之路,中原的丝绸、茶叶、陶瓷、玉器、火药、造纸、印刷术等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及欧洲;佛教、袄教(拜火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逐次传到中国;汉朝、匈奴、突厥、吐蕃、回鹘、大食(阿拉伯)、蒙古等政治势力踏着丝绸之路往来纵横。丝绸之路逐渐演变为商品、文化、政治综合流动的运输大动脉。
  游牧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在西域地区你来我往,最后伊斯兰文化占据了优势。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虽然式微,但其教派思想、道德观、艺术表现手法等,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留下印记,继续发挥着文化残片的功能。尤其是在耳濡目染的音乐领域,即便是需要表现的宗教主题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音乐艺术表现手法依然会被固化下来。
  三、木卡姆音乐文化的发展
  木卡姆集歌、舞、乐于一体,演奏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善于运用场面盛大、即兴表演的艺术手法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经验,表现出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礼赞,展现了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蕴含着人们摆脱苦难、向往幸福的希望。木卡姆的魅力就在于宣扬人性美好,催人积极向上,能够让每一位舞者和参与者感受到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能够带给观众持久的心灵享受。
  “一带一路”构想的建设,重新焕发了古老丝绸之路潜藏的生机,交通线路的升级带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同时人们对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不丢失传统的音阶、旋律与节奏,保持木卡姆本色特性,是木卡姆赢取大众青睐的基础,丢失了这个基础,木卡姆不能称之为木卡姆。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沿着丝绸之路轨道推动专业演出,借助旅游优势力量扶持地方多种形式的木卡姆音乐艺术,面向市场推行商业化演出,展现木卡姆艺术的独特魅力,坚持艺术内涵的独立性,运用充满神秘韵味的西域曲调打动观众、感动世界。
  四、结论
  总之,木卡姆之所以能够跨越地域、民族、种族意识形态,广泛地存在于广袤的亚非欧地区,缘起于丝绸之路横贯东西方,多种文明与文化的汇集交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做好木卡姆的继承与发展工作,让木卡姆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师应该会用科学的方法有感情的歌唱;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乐器演奏方法;会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当然包括舞蹈动作)再现和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音乐素养我认为是除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外,还要加强对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师;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从事任何职业,仅仅投入满腔热情
期刊
【摘要】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传统音乐文化却受到巨大冲击,部分音乐文化遗产已经濒临消失或已消失。面对此等现状,高校担起了传承重担。本文以山东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对山东省非遗项目——“德州李氏陶埙制作工艺”的传承为例,试探寻高校对于非遗项目的优秀传承模式。  【关键词】非遗;陶埙;高校;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多用陶土烧制而成,所以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而音乐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元素;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文围绕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的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探究,旨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也是音乐教育的隐性目标。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纵观音乐欣赏教材,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它对培养学生人文意识、陶冶学生人文情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农村中学生见识较少、视野相对局限,教师该如何通过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提升人文修养;培养人文意识;渗透人文情感三个方面进
期刊
【摘要】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需要适应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验室在音乐本科技术型人才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验室综合运用的策略研究,旨在有效提高音乐专业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学生自身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不同进行专业技能的侧重训练,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视域下地方高校培养应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工作十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师,经过总结发现,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严重忽视学生聆听习惯培养。实质上,“倾听”属于知识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小学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听觉学科,聆听习惯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针对音乐聆听进行大胆探索,进而大力积累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聆听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調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感悟能力。因此,在中职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合理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弥补传统音乐课程的教学不足,有效提升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具体分析多媒体教学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中职音乐;应用策略  【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每一门学科在课堂中追求的目标之一。音乐课的有效课堂是否由教师完全主导,发挥其专业特长“唱、跳、奏、舞、画”塞满一节课呢?是只是让是学生反复聆听,听到乐曲贯彻心底呢?其实不然,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着异曲同工之意,我们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音樂的海洋中遨游;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重点,但并不是以重复、枯燥的方式
期刊
【摘要】早在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系统的语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不同状态来表达自身的情绪。音乐和情感从一开始就是联系在一起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同时,人们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  【关键词】音乐;情感;美学;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就有人提及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乐记》中有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并
期刊
風,就这么坐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