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有“五宜”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在这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由冬冶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总结出了三伏季节健康养生五宜。
  宜补阳
  由冬冶介绍,中医界强调“天人合一”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而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趁着三伏天这个好“天时”,最适宜温补阳气,驱散寒邪。从中医角度讲,有些疾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而在三伏天补阳气,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皮肤毛孔舒张,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治疗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一旦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赶出体外,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愈,将邪气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闷热、烦躁的。
  宜食补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易与热结而湿热交蒸,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由冬冶提示,在食补时,以下几点十分有益。
  瓜菜清热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
  多食鱼类 各种鱼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也有其自身侧重的养生功能。
  多食豆类 宋代医著《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汤”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一周喝2次。
  宜有度
  由冬冶指出,夏天人體阳气最重,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夏季切勿贪凉,用冷饮解暑降温、食用凉菜未尝不可,但不知节制则对身体有害无益了。至于是否要趁三伏天喝热汤逼出体内累积的寒气,由主任认为要视个人体质而行。
  另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根据体质调温,老人、体虚者、幼儿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8℃左右。由冬冶特别提及,勿贪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宜大量饮用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祛火中药成分的凉茶类饮料。
  宜缓动
  炎热的夏季,人们本来就容易出汗,如果锻炼,更容易汗出如浆,甚至有人希望借助高强度运动达到运动健身或减肥的效果。对此,由冬冶提醒说,健身值得提倡,但运动过度则会损伤身体机能。人们应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如练太极拳,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增强体质。
  宜补水
  由冬冶强调,补水养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三伏天稍动就容易大汗淋漓,继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要按出汗量饮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还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其中,中药饮品以防暑清热饮、防暑和胃饮及利喉清咽茶居多。
  由冬冶最后强调,夏季养生,首重在“养”。我们要按照中医理论,科学养生。中医最注重的就是平衡,因此,我们在养生之时,更要注重平衡,补益有度,以便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情绪稳定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何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3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觉得在公共场所(56.7%)、工作场合(53.5%)、孩子面前(52.8%)和长辈面前(46.1%)最需要控制情绪。  在深圳工作的肖霞(化名)从事金融行业,她坦言自己是个“暴脾气”的人,工作中也经常因为自己的脾气得罪人
期刊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许多商家宣传自己的产品是血管“清洁工”,可以清除“血管垃圾毒素,让血管通畅”,但血管里真的有“垃圾”吗?真的是“垃圾”堵塞了我们的血管吗?  “血管中的血液含有水、血脂、蛋白质、血糖等身体必须的基础物质,也包含肌酐、尿素氮等代谢物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东宝说,这些代谢物质并不是“垃圾”或“毒素”。  李东宝指出,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
期刊
得了病,人就一下子六神无主,四处打听如何治。常有患者抱怨,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说的都不太一样。即使在一家医院,专家說的也有差别。面对不同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究竟该听谁的?  其实,医学发展很快,医生们对不少疾病也不是很清楚,还有很大局限性。另外,即使医生对有些疾病已经很清楚了,也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一位患者的治疗都不一样,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患者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很多疾病的诊断没有“金标准”,
期刊
近一百多年来,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速度之快,打了经历几万年进化的人类身体一个措手不及。进化是个缓慢的过程,其中隐藏着诸多攻防之战和健康密码。  身体一直在“进化”  “适者生存”,为了适应环境,人的身体一直在“进化”。旧石器时代,人们不得不进行大量体力活动。在自然选择下,人类进化成了热爱热量丰富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就会休息的习性,这有利于储存热量和脂肪,以便投入到生存和繁衍中。现代人遇到压力时,
期刊
19世纪的文人大多是出了名的吃货,在“料理百科辞典”中查找“巴尔扎克”,会找到“大麦与芋头芹菜巴尔扎克风味奶油浓汤”,查找“维克多·雨果”则是“雨果风味朝鲜蓟浓汤”,而“夏多布里昂”的词条则是著名的“夏多布里昂酱汁”,或者干脆就是指淋上了这种白葡萄酒风味酱汁的烤牛菲力。  这一干会吃会喝的文人美食家中,大仲马是最出众的一位——他不仅会吃会喝,且敢吃敢喝,将一生的大多财富都砸在了美食上。他体型庞大、
期刊
就此时此刻,仰头,下巴抬到最高,想象有一根线在将你的下巴往上提,将两肩尽量向后打开。是不是觉得后颈、脊椎乃至后腰,都透出一阵懒洋洋的、爽快的、舒适的、让你鼻腔忍不住哼哼的酸痛?放松下来,是不是觉得头脑多少清醒些,连呼吸都好像通畅许多了?  这就是最简单的肢體的快乐。反过来,大概可以说明:大家的身体,多多少少,都不那么舒服。  十几年前吧,我一个做老师的朋友跟我感叹过,做她这行的,颈椎腰椎到35岁,
期刊
肉体消失,我们都想极力否认,但又义无反顾地奔向健忘,愚蠢地陶醉于占有钱财带来的肤浅感受。我们不断赞美医学的进步,不断赞美各种形式的长寿,同时,我们还会努力寻找那些能拯救生命的各种仙方。  哲学家们却很清醒。蒙田直言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难怪,那些哲学家死得千奇百怪,却死得也哲学。  苏格拉底坚持认为,哲学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应该高兴。他被判决死刑之后,发出惊人的言论: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
期刊
家庭常备药物怎么备  家庭用药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普通常备药;一类是特殊常备药。分别介绍如下:  普通常备药  此类药物乃指是为解决某些常见普通病症的治疗之需。如复方新诺明,氟哌酸、黄连素、穿心莲、金莲花片、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克感敏、扑尔敏、银翘片、泰诺、感康、解热感冒颗粒、板蓝根颗粒、安定片、咳必清、咳特灵、川贝枇杷糖浆、甘草片、乳酶生、酵母片、胃舒平、普鲁本辛片、颠茄片、小儿感冒颗粒、关节
期刊
国外有学者做了一个死亡后意识暂存的实验,考察心脏骤停的人(后来复活)当时是否有意识,发现不少人能够准确描述濒临死亡时周围发生的事情。学者由此认为,死亡后意识暂存。  意识如果是死不带去的,那么它生而带来吗?此前也有学者进行的研究表明,婴儿的意识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当婴儿出生5个月后,才逐步增强对视觉反应的速度。  意识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的假说多基于推断。研究意识为什么这么难?先要回答什么样的
期刊
为什么吃素,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人类天生适合素食”的观点广为流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文章通过比较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以及人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得出结论,“人的构造更适合素食”。理由:①人的牙齿和颚骨适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②人的唾液是弱碱性,较难溶解肉;③人和草食动物的肠道很长,适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烂的素食,而肉食动物的肠道又短又直,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烂前排出。肉的残渣在人的肠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