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数学文本 营造生命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说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通过本人参与了我校《解压缩文本 还鲜活知识——对小学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实验教材挖掘与开发研究》的省级课题,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该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新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结论,以及例题的解读,重新审视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重构,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课堂生命力,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现在本人就三年来参加课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问题一:我们的教师为何解读教材?
  作为一名教师,学会解读是必备的素养,我们除了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的解读以外,还要学会解读学生,教师要经常思考,我为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真正是学生所需要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体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各例习题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读文本这一环节中,我们最能看出一个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驾御能力。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似乎经常发现不少教师自己对文本理解有误,只是根据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阅读,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既而代之的是大题量的演练,以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而忽视了数学文本(教材)的指导作用。
  重新阅读审视我们的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旧教材在知识的引入,数学方法思想的提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新教材在安排中,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它具有以下特点:
  1、“新和力”:新教材中数学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
  2、“问题性”:以恰时恰当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科学性”与“思想性”:教材文本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我们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文本,才能真正体会新教材的这些特色,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问题二:我们的教师怎样解读教材?
  一、“解压缩”文本,调整和丰厚教学例题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例如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这节课,按照教科书的编排是:首先呈现的是一幅“游泳池”情境图,让学生通过对“游泳池口”周围边线的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接着让学生沿树叶的边用绳围一围,并把相应的长度量一量,说明量得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最后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可是“游泳池”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更没看见过,基于此,选择了校园中的花坛作为教学情境主题图。这样就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又能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触景生思,并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把生活中的现实现象转化成数学问题,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已有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的情境,初步建立周长概念的表象。
  2、根据学生的思维空间,精心加工教材的内容呈现。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而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设计的教学过程。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揣磨上课思路,选择恰当教法和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
  二、“解压缩”文本,理解和重构习题素材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也是沟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因此,习题不是与例题孤立封闭的个体,而是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习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1、化静为动,丰富想象
  教材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呈现给我们的都是静态的信息,若能恰当地化静为动,数学习题的趣味性及数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呈现给学生的也是更具探究性和更开放的练习空间。
  2、超越文本,激发思维
  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大都是一些条件充足、问题明确的标准问题,虽然有简洁的特点,但教材的问题并未完全凸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教材内容作必要处理与适当延伸,充分挖掘这些练习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价值。把封闭的形式变成灵活的、开放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呈现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教材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枷锁”和“桎梏者”,而是“跳板”和“促进者”。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从事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依据《标准》理念,对数学教材悉心揣摩,精心设计,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为学生创设亲历探究过程的、富有个性的和主动发展的学习平台,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作者单位: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文章以压力容器的破坏因素为线索,对目前已有的对于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阐述,进而对其焊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能够影响压力容器焊缝无损检测可靠性因素进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带给每位教师全新的理念,同时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学习方式,新型的课堂模式……  一、把搜集信息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 科学活动中提倡幼儿“做中学”,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习科学。  一、操作的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生活  在科学活动中,操作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如:大班科学活动《膨胀》就原由幼儿好奇的发现老师杯子里泡大的胖大海而引发的。在活动中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多种材料(塑料玩具片
教育理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我的教育理念。因为生活就是一部戏,编、导、演都是自己,自己是主演别人只是看客。所以,只有怀揣梦想,主动成长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空调系统能够为船舶的通风、空气流通带来便利,那么在船舶系统的正常运行中,船舱内的空气质量、船员的正常生活都能够得到保障。本文主要通过船舶中空调系统的应用、特点、其中
分析了铁路罐车HT272型呼吸式安全阀阀座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机械设计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发展支持,推进机械制造的高效作业与发展。现代机械设计呈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机械设计的可操作水平。基于自动化发展的机械设计,逐渐成为机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怎样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更是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精心设计,精致提问  课堂提问是可以预设的,这种预设来源于教者深教师深厚的教学内功,即对课标的准确把握,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
水下潜器结构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对水下潜器结构的安全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然而焊接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是综合了热学、力学和冶金学等多门学科,要准确预测焊
写字对低年级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寻找到让学生写字学习有滋有味的几个支点,现提出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