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此时应尽可能地维护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则是创新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并由此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小学科学这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则可以通过营造问题产生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设计相关课堂活动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更具价值的科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提问;综合素养;教学效率
  提问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擅长提问,主要表现为提出来的问题质量不高。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诸多疑问,但是这些学生很难解决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提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氛围偏于课堂讲解而忽视了课堂提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一论断,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夠从容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求答案。除此以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以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不断发展。下面是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简单分析:
  一、营造相关氛围,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往往更偏向于接受知识,而不会提出问题。因此,在新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则需要有意识地改变这一现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提出问题中来,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科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其中,营造相关的氛围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习“他们是怎样繁衍后代的”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可能学生都对自己的出生没有太大问题,抑或者是根本没有想过向自己的父母提出相关问题。而在本章节第一课的标题中就出现了问题“没有种子也能繁衍后代吗?”这是课本中提出来的问题,可见这一课就是带领学生认识没有种子的动物是怎样繁衍后代的。此时,教师便可以先不提问,而是选择播放一则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一些动物的繁衍形式,如鱼会产卵、鸡会下蛋,而还有一些动物则是哺乳动物,直接生出幼崽。在这样的纪录片中已经有了课文标题的答案。但是,它却没有任何的文字归纳。因此,教师播放这样的纪录片最大的目的就是营造出科学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能够联系自己的课本知识,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动物会生蛋?而有的动物则直接选择胎生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等等。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产生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昭示着学生正在思考,学生的思维正在高速运转。此时,教师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引导也就成功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控制,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的思维,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知识点,由此,学生的提问意识得以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除此以外,在这样的氛围营造下,学生也会更加专注地进行科学探索,提升学习效率。
  二、提供提问机会,鼓励学生提问
  有一部分小学生胆子较大,敢于提问,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自己的疑问,但是他们却放弃提问,其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在于课堂环境不够轻松。学生对环境有着极强的敏感度,学生能够判断出自己此时是否能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一旦判定自己提问会出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会放弃提问。因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够,还要创设出良好的环境,提供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学生属于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学生自然会判定这样的课堂适于提问。一旦学生开始提问,只要教师适当引导,整个科学课堂的问题氛围将会非常融洽,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设计课堂活动,发展提问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积年累月地不懈努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提问习惯则是问题意识不断发展的关键。而要想帮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教师则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进行问题意识的渗透。
  让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对自己有价值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这就是课堂活动的有益之处,它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避免出现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更具价值。不仅如此,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不断尝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习惯,发展自己的提问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是一门极具创新力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引导,学生自然能够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出更有效的问题,帮助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此外,科学也是一门极具探索性的学科,如果学生不懂得提问,那么在学习这门科目的过程中必然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科学探索的动力。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提问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文诗.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J].家长,2021(27):183-184.
  [2]刘其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2021(26):218.
  [3]吴文诗.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169-170.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52岁,主因"劳力性胸闷、气促10年,心悸10 d"入院.有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达1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稳定.10年前一般活动时出现胸闷、气促,无胸痛、咳喘,4年前体力活动明显下降,于外院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均未见狭窄,左心室壁收缩活动弥漫性减低,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期刊
目的 在中国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检测金属蛋白酶Tolloid样1(TLL-1)基因的突变.方法 入选115例散发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先天性心脏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0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金属蛋白酶TLL-1基因的外显子10进行序列检测,并分析金属蛋白酶TLL-1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先天
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课上所学知识应该应用到实践当中。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加強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不过因为这种新型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当中运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仍旧需要在实践当中累积经验,解决落实当中的困难和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创造条件,颠覆传统课堂,引领学生
期刊
肺高血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的恶性心血管疾病[1]].多种因素可导致PH发生,如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高血压及反复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008年在美国Dana Point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第四届PH研讨会中对PH临床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强调了第三大类PH不容忽视,即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和(或)低
期刊
目的 观察国产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入选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行主动脉窦瘤破裂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7例,年龄(43.5±13.0)岁.术前均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术中行升主动脉造影,判断破裂口直径.选择较缺损直径大4~6 mm的国产细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股静脉逆行途径实施封堵.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心律改变、残
摘 要:苏州市的初中生物学科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结业考试,考试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目标要求,对初二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初中生物的復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物知识的网络结构梳理,重视学生图、表的解读与理解,训练给材料题的分析运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
期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将于2012年7月13-15日主办“第十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CAFS2012)”。本次会议将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承办,会议的地点为美丽的滨城大连。与会期间将就心房颤动临床和基础研究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讲座、讨论、学术争鸣和优秀论文交流。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心房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Ⅰ表达的影响,探究其调控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20例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接受换瓣手术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窦性心律(SR)组10例;慢性心房颤动(CAF)组10例.取有心耳组织,体外分离培养人心房成
摘 要: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夯实“四基”,提高“四能”,更要注重学科育人,践行德育渗透,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逐步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目标。本文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例说了数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办法,一是发挥数学课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独特作用,二是数学学科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期刊
目的 分析北京地区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0年北京PCI注册研究中接受直接PCI的住院死亡病例,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 2010年北京48家医院共完成直接PCI 4660例,住院期间死亡110例,住院病死率2.4%.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肌梗死病情危重因素,占67.3% (74/110),其中心原性休克占39.1%(43/110),机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