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言文诵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诵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就会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法教学也正符合学生的这种心理。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的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通过涵泳朗读,逐渐品味文章的独特韵味,激发美感从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想象力。
  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必然使学生对作品“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进入文章意境,进而针对作品的有关描写充分调动记忆仓库中的表象积累与生活经验储备,广阔地展开相似、相近联想,创造出活灵活现新的形象。教师讲授《促织》中成名捕蟋蟀一节,若用轻声朗读“侧听徐行”、“如寻草芥”、“冥搜未已”,用急促声朗读“逐而得之”,学生就会随着教师的轻重缓急、高低长短的朗读,结合自己捕捉蟋蟀的情景产生联想,再现出成名捕虫难、失虫心焦、复得而喜的故事情节。
  3.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
  文言文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用高低、强弱、长短、缓急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以提高其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比如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鸿门宴》中樊哙闯帐对项王说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到樊哙的忠诚与耿直、坚毅与勇敢。
  同时,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诵读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学生的语感自然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反复朗读、含英咀华之后,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便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潜移默化的效果便随之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还可以在说话时运用,影响颇大。
  
  二、诵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诵读准备。
  诵读准备一般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在特殊情况下,也应尽量少地占用课堂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课前预习在诵读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诵读练习(含教师领读、学生试读和背诵的检查),准备得不充分就会影响进度和教学效果。课前诵读准备主要是完成常规性的准备工作,包括试读课文、看注释及有关提示、划难疑点和关键语句等。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和记诵的需要布置思考性的作业题。课堂的诵读准备工作包括介绍作者和背景、划分结构层次等,但要视需要而定,不要变成固定不变的程式。以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这篇文言文一是背景复杂,二是词藻华丽,三是篇幅较长,四是注释成堆,五是用典繁多。高一学生初学这样一篇看似难懂的文章,又加上要求背诵,可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我认为讲课前必须说明一些问题:第一,介绍写作背景,讲明:不论此文是王勃何时所作,都能够反映出王勃的非凡才气,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我们学它,大有裨益。第二,学语文就要积累词语、名句。此文借骈俪之体,采集名言于一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渔舟唱晚、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能灵活运用此文的十之一二,文章必将增色不少。第三,写文章贵在动情,王勃身处盛宴,胸系不遇,情到深处,方文思泉涌,感慨万千。
  2.诵读方式。
  诵读有教师的范读、引读、导读,学生的轻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高一第一学期,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都可以坚持范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气,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最后再进行朗读比赛。高一第二学期,可以减少范读,让学生朗读,读后让其他同学从字词的读音、句读和感情的表达方面进行评点。长期这样做,学生既提高了诵读水平,又提高了独立学习、提前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不提前读,课堂上就读不好;不提前对照注释并利用工具书对译课文做初步理解,有些句子的句读(特别是句中停顿)就读不准。而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对照注释已口译一遍,不懂的地方已画出,并把课文反复诵读,就为教师节省授课时间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对学生的诵读还应有严格的规定:对照注释自译时可以默读,其他读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出声朗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早读时尤应如此。
  3.诵读技巧。
  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要根据句子结构,正确处理词语连续、音节划分。学生易把两个单音节词错误地连成一个现代双音节词读,以致读破句造成岐义。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圆千里”,“地方”不是一个词,“地”是一个单音词,“方圆”是一个双音词。读的时候应在“地”之后断开。
  朗读时还应要求学生分析句子的类型,读出感情。文言文语气复杂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因为句型的区别和语气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靠虚词来判断的。例如,《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其”表的是推测语气,配合句末语气词“乎”传达的疑问语气,全句朗读时语调要逐渐升高上扬。
  4.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要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自查(含默写),也可以让语文课代表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互查,然后向教师汇报互查的结果。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将学过的课文统查一遍,统查的方式要灵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切不可因为它是旧式私塾的教法就简单否定它,许多语言大师之所以具有深厚的文化、语言功底,莫不因诵读而得益匪浅。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以在诵读中加深理解,在反复吟咏中获得感悟。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已以绝对优势被广大教师所共认。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寻找各种辅助教学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来切切实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课堂
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训练,特别是写作能力的训练。苏联心理学家彼罗夫斯基曾对能力作如下描述:“能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点,它们决定着知识、技能、熟练获得的成就。”从中可知,能力是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写作作为各种语文知识的综合,其能力的提高要求有优良的心理品质,而心理品质的提高离不开智力训练,高智力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有深刻、灵活、批判、敏捷等方面的
该文介绍了In的绝对测量方面,并进行了比对测量。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
摘 要: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可从激发兴趣、朗读教学、创设情境等方面加以体验。  关键词: 体验式 语文教学中 运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
本文论述诗文诵读对话感培养的重要性,并具体针对一堂语文活动课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如下启示:1.优秀诗文诵读竞赛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2.“诗文诵读”教学可以是多途径多角度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可行的数字位相分析新方法,适用于在激光数字波面干涉仪上进行高精度光学面形的实时绝对检测。用这种方法已建立了表面精度为λ/50峰谷值的标准光学平面
会议
该文给出了用4π(LS)和4πCsI(T1)绝对测量Cd活度的二种简便方法,并对二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不再依赖他人而能独立、灵活地运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去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能力。  什么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自学能力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如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些重要的教学思想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2011年12月份广告投放总金额约为756.36亿元人民币,同比2010年同期上涨13%,延续了2011年广告市场良好的增长态势,环比上月上涨9%。部分品类如汽车及有关产品、房地产等受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