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出海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梦中,我忽然被撼枕的涛声惊醒了。
  我急忙起身,来到了窗前。此时,正是宁静的清晨,我正在海边的一座居高临下的房子里,下面和前面就是大海。
  看看时间,是凌晨四点,往窗外眺望,海上仍然是一片昏黑,只是澎湃的涛声,在耳边回响。
  我遥望东方,看到沿着水平线依稀露出一抹鱼肚白,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弓儿似的月亮,洁净素雅,仿佛在守望着这一方天地。左边是黑黝黝的山峦,山峦尖端的灯塔上的灯,在默默地绽放出一点点的光亮。
  我索性打开了窗户,晓风带着一阵阵的凉意,掠过青黑色的大海,扑面而来。朦胧的夜幕从东方次第沉落。初露的微明是晨曦,随着层层的海波由远而近。
  海浪拍击着黑色的岸,一切越来越显得清晰可辨了。
  抬头仰望,那一弯弓儿似的晓月不知何时由金色变成了淡淡的银色。东方天际也渐渐染上了清雅的黄色。银白色的海浪阵阵涌来。昨夜的梦仿佛还在大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经醒来。
  黑夜就要销声匿迹了。
  这时,渐渐明亮的晨光如鲜花一般绽放开来,又似水波四处弥漫。天空和大海上都是一派光明的景象。在初露的晨光里,海水渐渐泛白了,东方天际的色彩也呈现出了明亮的黄色。晓月和灯光自然就暗淡了下来,最后再也看不到了。
  放眼望去,几只鸟儿仿佛是太阳的精灵一般轻盈地掠过大海。万顷波涛在这一刻似乎都全部凝望著东方,发出一一种期待的呼唤,那是无形的声音,是呼唤黎明和光明的声音,充盈于天地之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凝望着东西,看到那里闪躲出了金光。
  忽然,我看到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的色彩,无比迅速,转瞬即逝,却又鲜艳耀眼,使人还没想到这是海上的日出,那一点猩红的色彩已经消失不见了。
  我屏息注视着,霎时,只见红点出水,渐渐的,红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绚烂。随后,那红点轻轻一摇,就摆脱了水面,横空而出。
  红日出海,霞光万道,朝阳吐艳,千里绚烂。
  那一刻的大海之上,晨光跃动,美不胜收。
  红日的灿烂光芒中,大海卷起了高高的金色浪花,仿佛在尽情地欢呼着一个美好清晨的欣赏到来。
  (编辑 月诺)
其他文献
常言道:金钱是身外之物。据此可以推定,有钱与无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实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过,人在没钱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窘境,甚而是绝境,对此,我有印象深刻的亲见和亲历。  1956年,我在六安南门口的三中读初二,班上有位叫朱天栋的同学,虽然来自偏远山区一个叫张家店的小地方,但却是白面书生美少年。圆脸,水灵灵的双眼,嘴角上永远挂着几分微笑,微笑里透着倔犟。这朱天栋有两大长处,一是成绩拔尖,二是
幼年时候,曾与死神擦肩而过。死神轻吻了一下我的额头,怜惜地说:“孩子,你太小了,还是回去吧!”  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失足落水的那个夏日清晨,聒噪的蝉鸣,晃眼的日光,徒劳的挣扎,神志渐迷的瞬间,竟然也会有濒死的恐慌和对生的深深的渴望。  那年,我七岁。  毕竟年幼,七岁时候与死亡如此贴近的体验,很快在家人的安抚和如歌的岁月中远去。成长的过程,有太多的惊喜和快乐,比死亡更值得记取。唯一挥之不去的,便是
再次站在这著名的一人巷前,已是二十多年过去。面前的熙来攘往,人流如织,全不在我的眼里,他们全是因为一个人,而不是巷;他们是过客,甚至没有记忆的留存。  可我不是,无论童年的天真还是青春的萌动,还是成长的伤感,都与巷有关。像孩子之于母亲,那脐血的带哟,剪不断,理还乱……  童年的天堂  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是从小巷开始的。狭长的天,幽深的道,擦肩而过的人,还有悠远的叫卖声,无不让褓褓中的我感到新奇。
计算思维是一种问题求解思维,其一般经历抽象—形式化表达—构造—自动化的方法路径,这也是具有计算思维特征的思维轨迹。同时,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不会凭空产生,需要遇到某种困惑、怀疑或问题等才会被激活,是在知识的加工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培养计算思维的过程中,知识是计算思维的材料,对知识的不同处理关系到计算思维的发展。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知识的问题化、条件化、能力化和结构化的“四化”策略,
凡是沐浴在爱河里的灵魂,他的生命之树一定会因为痛饮了爱的汁液而挺拔丰盈,叶间必然盛开着激情浪漫的花朵,枝上必将挂满快乐幸福的果实。  爱,会让你成为一个诗人,你能在月亮上看到情人的眼睛,能在鲜花上看到情人的笑容,能在清风里听到情人的窃窃私语,能在流水中看到情人倒映的身影,能在细雨里感受到情人的柔婉,能在树林里感受到情人轻盈的脚步声……  爱,会让你成为一个演奏家,你能在岁月的琴弦上,把生活之曲弹奏
周五的早晨,一片乌云飘来,雷声大作,一道闪电撕裂长空,雨点便急促地洒落下来。欢蹦乱跳的雨点敲打在水泥地上,溅起朵朵水花。晶莹的雨点,纷纷钻入麦田中,麦叶唰唰,像是在说着感谢的话,藏进花蕊里,花语呢喃。侧耳倾听,咕咚咕咚,口渴已久的大地在畅饮,咔啪咔啪,麦苗在拔节。放眼望去,柔柔的绿叶在雨中更加娇翠了,枝条张扬地扭动腰肢。转眼间,地上的雨水已汇成细流,优雅地托起片片树叶,携带着花瓣,不停地旋转,翻滚
去年11月22日,微信上跳出了一条短讯:“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这条消息让我怔住了。三个月来,我经常因他而想起许多问题,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陈映真,这暌违已久的名字!陈最后十年因中风而瘫痪在床上,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年轻人也许会问“他是谁?”,而我们这些与他同时代的人,可以说无人不知君。他如此深刻地影响过两岸,尤其在文学与统独问题上。人们尊称他为“台湾的鲁迅”。鲁迅1936年离世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一种人认为山的后面是水。水边是青青的小草、一望无际的原野、满山遍野的鲜花、心中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  有这种看法的多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年轻人。他们耽于幻想,浪漫天真,用幻想的彩笔为自己描绘了一幅幅人生的彩图,建起了一座座空中楼阁……  然而这是个注定要遭受挫折失败的年龄,初入人世的他们正面临着升学、就业、工作、事业、生活、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稚嫩的肩膀还担不起生
2020年开年,我们就遭遇了新冠疫情,平静而安详的生活被打乱了。在举国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全国各地纷纷行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线上学习开始了。对于线上学习,有人积极拥护,有人表示忧虑,有人陷入思考,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观点层出不穷。  非常时期的线上教学,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第一,“停课不停学”是一次教育信息化的壮举。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之时,线上教学是一种非常时期的有效
“红袖添香夜读书”,历来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美事。然而,我更喜欢雨夜读书,尤其喜欢在春雨绵绵的夜晚独自品读。   没有比春天的雨夜更迷人的了。屋里,家人都睡去,这个时候整个世界便是你一个人的;屋外,春雨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静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关了窗,你也能听见屋檐下春雨的滴答声和春竹破土而出的沙沙声。关了电视,关了电脑,关了手机,打开台灯,一个人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书。夜,静得出奇,温暖舒适的家伴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