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大的区别,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需要一个过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成长与教学内容的特点,从数系的过渡、“数”与“式”的过渡、解答方法上的过渡、学习方式的过渡等几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 过渡
  多年的教学中存在这样的困惑:学生和家长都反映学生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但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成绩明显下降,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让学生顺利过渡,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一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简单的代数知识等。
  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与小学相比,初中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二、做好教学过渡
  1.数系的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数的概念在“算术数”的基础上扩充到了有理数,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二是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数”与“式”的过渡
  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使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转为抽象。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认为其表示的数一定不相同,因而还要对学生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还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解答方法上的过渡
  算术与方程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二者是不同的方法。算式表示一个计算过程,用算术方法解实际问题时,算式中只含已知数而不含未知数。而代数中设未知数或列方程时,首先需要用式子表示问题中有关的量,这些式子实际上也是算式,只是其中可能含有字母(未知数)。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未知数,由于方程中可以用未知数与已知数一起表示相关的量,所以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这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带来的好处。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但学生往往还是习惯于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境,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的优越性,从而体验方程解法的优势,使学生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方式的过渡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却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却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下结论。例如: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读、划、想、算相结合的预习习惯,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旧知识穿成串、形成面,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程度,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构建起自然和谐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 师生 和谐 课堂 措施  “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号召的那一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他们的接受程度,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构建起自然和谐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期刊
初中阶段学科比较多,不同学科各有特点。但地理学科不同于其它的学科,它是一门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既涉及到复杂的自然事象又包含着纷繁的人文现象。因为许多地理事象存在的空间遥远又辽阔,时间发生得久远而漫长,这就给学生认知、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的非直观性。因此不少学生对之感觉乏味,以致厌学。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地理这门课,就必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做好作业的评价,教师要转变观念,即从一个简单的评判者转变为一个指导者,对学生的作业给予适当的指导,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因为新课标中强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运用多元的评价尺度,不过分关注答案“正确”与否,利用多种评价策略,着重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和创造性等给予评价。  一、分类评价,鼓励为主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式是赞赏
期刊
摘 要: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安排绘制的,对于帮助学生识字、释词、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插图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课文的某一内容或场景,通过看图,能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应重视插图的作用,选择好使用插图的时机。  关键词:插图 语文教学 合理使用  我国著名教
期刊
摘 要:论文首先阐述了《计算机基础》的性质和开设目的,其次就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水平 授课方式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计算机网络系列专业课程集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防火墙配置等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知识面广,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通过
期刊
前不久刚好从网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凌晨5点排队只为选政治课,老师特色教学受欢迎》,文中附有漫画。其中有这么一段:凌晨5点就去排队,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为了报名上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样火爆的场景你见过吗?一向与“乏味”、“枯燥”、“无趣”挂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什么在西南林业大学成了学生热捧的课程?经过采访和调查,记者发现西南林业大学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学习实践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期刊
有关两位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材所呈现的计算方法是最基础、最具代表性、最具普遍性的,它充分考虑了各个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但对于跑得快、“不安分的学生“来说,那是不够的。下面向大家提供两种另类的、较为简单的、同时适用范围也略小的方法,与大家共勉,同时也希望这两种方法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两个因数相同且个位是5算式  15×15=_____
期刊
摘 要: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优越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符合现代教育观念,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的教学路径。本文笔者浅论了小学教学中的目标,解说了互动形式,介绍了互动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尽了一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目标 互动教学  教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另一方面则为以学生为体的学。要想平衡好这样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地配合和互动,尤其对于语文这一包罗万象、博
期刊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文章。对于它的主题,我们多从社会的角度理解,说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可是面对今天的现实,我感觉这个主题越来越难以说服学生。看着讲台下那些不信任的疑惑的眼神,我觉得自己很难自圆其说。现在的孩子眼光很犀利,考虑问题越来越复杂。你说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他马上反驳,并指出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拜金现象,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因为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将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放到教学任务的重要位置上。文章把小学语文朗读巧妙地比喻成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交接的桥梁,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朗读教学技巧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朗读 重要性 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课标对读书提出了明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