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教学上存在一类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问题长期存在且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灵活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高校必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精湛的医学专业学术技能,还要具备优秀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这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医学院校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进行分析,探索医学生日常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应用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几个方面,希望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B8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0134-03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起源较早,经过多年研究和快速发展,我国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与时俱进,逐步壮大,成为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重点教育学科之一。然而,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专业技术课程并不完善,难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进一步解决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建设问题,成为医学院校与医学行业共同努力的重要战略目标[1]。
  一、医学院校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一)环境因素引发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当学生刚进入校园时,会面临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和解决。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面对新的学科、新的同学、新的起跑线,学生会逐渐发现,自己突然失去了以往“优等生”的光环,不再名列前茅[2]。部分学生不仅因此性格逐渐变得缺乏自信、沮丧,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甚至大大降低。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及条件,虽然学生在学校都一起努力学习,共同享受生活,但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相同,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或焦虑等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會受性格因素影响,有些学生天生性格开朗、热爱交友,但是有的学生却性格腼腆,难以交到朋友。这就导致性格开朗的学生社交圈广泛,性格腼腆的学生经常形影单只,很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心理。
  (二)心理因素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在正式准备进入大学之前,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然而,正式进入大学后,部分不切实际的大学生往往会被现实击败,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逐渐产生消极的心理认知,严重的话还会直接阻碍其对理想及未来人生价值的追求,使其消极对待所学的知识以及课程[3]。
  当新生步入校园,踏入陌生的环境,在不断尝试新的人际关系、尝试与社会触碰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摩擦和不愉快。如果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焦虑、心理退缩、社会抵触等负面情绪,继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4]。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没有经过挫折教育,一旦面临逆境或者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思想偏激、走向极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本就比较困难,心理因素控制不好,极有可能让学生产生排斥和厌倦心理,从而拒绝和他人交往,甚至出现孤僻不合群的情况。
  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势研究分析与教学成效预估评价
  (一)大学教育概论理念
  目前,各高校就推进我国心理教育的教学概论理念体系建设展开了激烈讨论。然而,大多数高校在不断探索积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未能真正建立和完善一套系统性的高校心理教育学科教学概论体系;教学活动发展目标的准确性不足、制定过于短视,缺乏具备可行性的心理课程指导方针,难以促进、心理教学的长远发展。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设置仍存在诸多争议,对心理课程的指导作用持怀疑态度,仍处于对新模式的摸索阶段。
  (二)教育模式
  关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概括性地分为三种教学类型:自我治疗型、保健型和自我改善型。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学生心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和构建[5]。然而,基于传统心理学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持教学的基本理论,学生的心理健康得益于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但研究者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心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总是盲目或者随意跟风,没有把握心理教学应有的特点,引入的新的心理教学模式虽然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短期心理教育学习和生活质量,但却难以保证心理教学的长期发展。这种短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往往认为只能广泛应用于普通高校短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导教育,而不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三)心理教育领域问题
  据调查,许多高校只重视在校学生的基本心理专业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的训练掌握,忽视了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教育。目前,我国健康心理保障教育的深入研究不多。首先,科学的健康心理教育教学理论框架相对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展开的一些研究,还处于早期理论探索或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致的科学研究结论。大学生早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未完全达到当代我国健康心理学家的专业技术水平标准要求[6]。
  (四)教育发展途径
  对一些没有计划开设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基础教育专业课程的高等医学院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虽是一项重大的学术项目,但高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目前医学学科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各种教学方式,没有相对正确的知识把握,不同的医学学科教材也不尽相同,只有在医学课堂上,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向医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如何创新构建课题研究
  (一)健康教育咨询理念
  结合当前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多年来对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教育的一些深入理论研究,在教学实践成果探索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不仅是针对单一个体的心理咨询,也是针对高校学生、教师、家长,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系统的新型综合个性心理咨询。要想做好高校学生综合心理健康素质教育,首先应明确健康素质教育体系的发展指导理念,建立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服务体系,帮助学校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教育模式
  我国目前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心理矫正和持续发展两种教育取向,从实际教学情况上来看,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专业教育发展导向以为学生纠正错误为主,发展指导为辅,过度关注解决当前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发展。根据目前医学生心理健康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应心理矫正和持续发展两者并进,二者应相辅相成。医学院校应积极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效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7]。
  (三)教育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学校传播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变化,应根据经济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发展需要对心理学科的基本研究任务和主要功能及时进行系统的组织调整,为学生提供学习心理咨询、职业咨询、生活心理咨询和学生人格发展咨询等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医学生日常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管理对策
  (一)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首先,高校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其健康成长发展创造积极环境;其次,应建设专门的医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师队伍,对每个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组织规范,组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
  学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备一致性特点,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促进。
  第一,相互渗透。事实上,心理问题和观念问题属于“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關系。个体产生思想问题,不仅与认知、道德及实际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还与心理问题存在一定联系。个体的部分思想问题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疏导,进而实现思想教育想要呈现的效果。基于此,即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疏导医学生心理时,不仅要解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医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指出努力方向。
  第二,相辅相成。学校思政教育的部分内容,如时事政策和路线方针教育等,是思政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但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却极少参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涉及的心理咨询方法,给予医学生帮助、启发与教育,解决医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医学生改变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对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极大帮助。
  (三)应用阶段式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医学生正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高校应有针对性、方向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医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和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加强对学校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对挫折困难的承受能力,始终保持心理健康。针对新入学的医学生,高校心理教育可侧重培育其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适应是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包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还包含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与适应。针对医学生在环境适应和人际协调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应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调适,提高医学生思维能力,激励医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适应,以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新生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医学生调节心理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创新学习方法,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和作用,为医学生更好地学习心理知识奠定扎实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压力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产生心理健康压力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医学院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广,增强医学生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此,将有利于医学院校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应新社会的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方高剑. 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实践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0,11(19):104-105.
  [2] 刘小松. 线上线下新模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9):62-65.
  [3] 黄勇明. 研究生心理健康“三段体验式”教学改革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36):171-172.
  [4] 刘颖,沈伯雄,王敏达,等.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心理健康通识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J]. 大学教育,2020(07):79-81.
  [5] 黄伟君. 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我的情绪我做主”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5):123-124.
  [6] 段好宁. 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6):153-155.
  [7] 郭兰.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法实践研究——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8):1281.
  (荐稿人:王晓莉,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人际情绪调节策略对青少年负性情绪的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修订中文版人际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并进行相应的信效度检验,以了解我国青少年人际情绪调节的特点,并为其后续的负性情绪干预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1727名年龄在9-18岁的青少年进行试测,研究结果表明,中文版人际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青少年人际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人际
摘 要:社区团购市场竞争态势逐渐激烈,但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如盲目的“价格战”导致商业秩序受到破坏、产品质量把关不到位、“大数据杀熟”等。行业的长足健康发展不断受到威胁,亟须相关针对性策略给予调节帮助。本文将浅析行业近年背景,以美团旗下的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为例,基于SWOT-PEST矩阵分析其内外环境、发展状况,探讨未来市场演化可能,给出相关对策,以期为社区团购创新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未来公安工作全警涉外将成为常态,在警察的职能重心逐步转向服务的背景下,跨文化能力将成为涉外警务人员履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涉外警务人员的跨文化能力内涵可以从知识、能力、态度、意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知识维度包括元知识、母文化知识、异文化知识以及主体间知识,能力维度包括语言能力和冲突管理能力,此外,还有意识敏感性和主动开放的态度。警校可以通过营造语
摘要: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而如何促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持久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在宏观上,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要着眼时代变局的整体视野准确把握其本质特点,即鲜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领性、协同的高效性、强劲的创新性、显著的公平性、高度的开放性等。具体而言,教師教育、课程、教学和学习的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议
摘 要:伴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当下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正在随之扩大,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认为大学生心理教育过于传统且存在局限性,心理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在阐释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从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创新教育模式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亿万青年的巨大鞭策和鼓舞,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引。高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养机制的建设,对培育和塑造新时代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要进一步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
摘 要:幼儿舞蹈创编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需的舞蹈实践能力,也是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核心职业技能。幼儿舞蹈创编技能的学习过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本文以高职院校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为研究方向,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分析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培养目标、重要性、教学现状及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不同方面,多维度探寻有效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摘 要:为探讨绘画心理疗法对高职学生焦虑情绪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绘画心理疗法,对103名有一定焦虑情绪及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的高职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干预,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评,再用SPSS23.0统计学对所得數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实施绘画疗法前后焦虑评分均有下降(t=12.765,P<0.001;t=3.922,P<0.001),干预组
摘 要:医学生是担当未来治病救人重任的群体,相比其他学生群体,他们要经常面临生死的问题和冲突,要承担更多的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压力。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提升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校园心理剧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并在感受和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沮丧/痛苦情绪两个效能维度上有较好的即时和追踪效果,期望这一研究成果能为有效开展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摘 要:为更好地助力菏泽市政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工作落地,本文特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现状调研,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应性策略。通过对菏泽市残联、菏泽市53家康复机构、50名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进行问卷和访谈等调研,发现菏泽市残疾儿童主要以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为主,残疾等级主要以一级残疾和二级残疾为主,康复需求量大,康复救助迫切,康复救助服务主要面向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