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该都是“娘子军”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不少幼儿教育机构里,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几乎难觅男教师的身影。对于正处于身心发育初期的孩子而言,“娘子军”式的师资队伍确实可以做到细心关爱、细腻保育,并且顺应婴幼儿天然的从母心理,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母性优势和孩子们进行沟通,有利于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保育呵护。
  然而,如果幼儿园全部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则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男教师刚毅、大度、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会带给孩子们另一种美的历练;男教师朝气、粗犷、豪放的个性也能弥补长期在女性关爱氛围中长大的男孩子身上所缺少的阳刚之气,这不仅能满足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幼儿园而言,不能再难觅男教师的身影,不能再深陷由“娘子军”负责幼教工作的缺憾之中。
  将男教师引入幼儿园需要积极科学的干预引导机制。目前之所以幼儿园男教师稀缺,首先是报考师范院校男性学生少、师范院校幼教专业科班出身的男性毕业生少,导致男教师来源稀缺;其次是现实中存在就业偏见,认为男性就应该做与其身份特征相符的“大事”,而擦屎把尿这类看护孩子的事情不该由男性来做,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导致鲜有男性问津幼师职业;再次是男幼师待遇低,职业幸福感低,加上社会和亲人对这一职业的不认可导致压力产生,难以让他们常驻幼儿园。
  针对这些原因,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出台政策举措,为幼儿园招来男教师、留下男教师。
  首先,应在师范类院校积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通过采取加分录取、免费培养等方式鼓励男性学生报考,为幼教事业引来男教师提供后备力量。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引导,大力宣传男教师的优秀事迹和在幼儿成长保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优秀男教师要下大力气表彰奖励,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尤其是重视幼教、尊重男教师的氛围。
  再次,可以采取专项补贴和幼教津贴等方式,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审、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等方面积极向幼儿教育倾斜,增加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所有幼儿园教师都能树立职业神圣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从而吸引大批有志青年,尤其是男性学生投身幼教事业。
  更关键的是,应从男性不愿做幼儿园教师的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现实出发,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幼儿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基础性意义和重大作用,宣传幼教职业的重大社会责任,引导全社会提高对幼儿园男教师的认同度和尊重感。在社会认识和舆论评价上体现出对幼儿园男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有效地矫正社会从业观念,有助于引导更多男性进入幼儿园教师的行列,从而为幼教发展提供健康的师资保障。
  (《中国教育报》2014年10月12日 许朝军/文)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而其措施之一就是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作为农村幼儿教育的骨干,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为了了解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6月,我们组织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其家乡所在地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了45个乡镇的
案例中的教师不止一次地引导孩子画得大些,目的是想让孩子因画得“好”而感受到成功,从而维持对绘画的兴趣。而事实上,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再也不敢画了,怕自己画得不符合教师的“要求”,长此下去孩子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了,这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  孩子的手部小肌肉动作尚在发育中,他们还控制不好力度和方向,因此常常会出现“想画苹果,画着画着成了梨子”的现象。我觉得这可能是案例中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教育讲的是“规矩”;自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的教育讲的是“自由”。前者由“规矩”演绎出了“纪律”“遵守”“服从”等,其背后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后者由“自由”演绎出了“自主”“自选”“自我满足”,其背后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在向西方学习,西方人的教育也在向中国学习,这叫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可称为“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同时也在排斥西方人的教育,同
潇潇是中班时插入我班的。一开始我们就发现他与其他孩子明显不同:任何情况下(不论对错),他都会大声反驳别人、为自己辩解,喜欢对任何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分场合)。这让班里的老师很不适应:这个孩子太自以为是、强词夺理了。而我则认为,虽然潇潇表达时不注重场合,不讲究对错,但他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个聪明、自信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帮助他明理,而不是抹杀他的个性。顺应其个性,
“参与”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经验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的质量和戏剧教育的效果,因此关注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状态,以及教师如何看待和对待幼儿的参与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儿的参与类型  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因角色承担能力不一,扮演角色的状态也不同。按照幼儿角色承担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幼儿的参与分为假性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投入多种类型。  1.假性扮演  假性扮演指的是幼儿混淆“我”和“角色
迈克·内格尔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儿童发展问题专家之一,但他显然并不擅长推销自己。他于2012年初出版的新书有个相当平庸的名字:《生命之始:大脑、早期发育和学习》(In The Beginning;The brain,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如果放在腰封派高手那里,呈现在眼前的或许会是《早教如何毁了你的孩子》《扔掉iPad》。然而,这种差异正是现代育儿的怪异之处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儿童而言,主要解决的分别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活动目标相符的程度,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者所持的价值取向能否得以实现直接相关的。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时,是不可能不涉及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有不同的取向,它们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在教学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已发生了数不尽的变化……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中的教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因为自认为是“教师”。所以我们常常煞费苦心地去制订游戏计划、设定游戏
对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个高度;对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种境界;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毕加索是照亮艺术殿堂的明灯。《小小毕加索》便是一套引导孩子走近艺术大师、经历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体验艺术表现与创造的乐趣、亲近和喜爱艺术、提升艺术及人文素养的幼儿美术特色课程。    一、毕加索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毕加索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艺术家的禀赋和能力,如富于创造和突破自我的个性
据全国消协统计,过去一年,关于早教消费的投诉为历年之最,过半的投诉是由教学品质引发的。  近年来,早教行业成为发展最快的热门行业,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密密麻麻的新品牌闯入眼帘,以前只有几个大品牌撑起早教市场的景象不见了。  一位在多家早教机构任职过的资深总监透露说,目前多数早教机构都是“商业机构”,而非“教育机构”,先不说教育是否专业,许多机构创办时连课程都没有,孩子招进来了,上课时让老师现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