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早教机构空心化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全国消协统计,过去一年,关于早教消费的投诉为历年之最,过半的投诉是由教学品质引发的。
  近年来,早教行业成为发展最快的热门行业,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密密麻麻的新品牌闯入眼帘,以前只有几个大品牌撑起早教市场的景象不见了。
  一位在多家早教机构任职过的资深总监透露说,目前多数早教机构都是“商业机构”,而非“教育机构”,先不说教育是否专业,许多机构创办时连课程都没有,孩子招进来了,上课时让老师现编。这不是哗众取宠的说法,事实就是如此,其中有的品牌通过商业炒作已成为比较知名的品牌。
  据这位总监透露,现在是营销时代,大家都在比拼商业包装,至于里面是什么东西,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也让早教投资成为一种“投机”,大家都想着怎样赚家长的钱,而没有去想早教应该给孩子什么。
  就像炒房子让许多人赚了大钱一样,早教行业也在孕育着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是,早教是一项长线的投资,只顾眼前利益,能否持久?优秀的早教品牌,主要还是看其教育质量,全球没有哪个知名教育品牌不重视自身产品——教育;只重视包装的机构,只会昙花一现。
  这种早教机构空心化的怪象,确实不会持久,消费者投诉与退费增多,说明这些“空心机构”正在被洗牌。现在是信息对称时代,消费者难以被蒙蔽,一个急功近利的品牌,其生命也是短暂的。
其他文献
摘要  法律信仰的培养是初中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感受法律尊严,在情境体验中深化法律认知,在思维碰撞中感悟法律信仰,并在模拟运用中不断内化,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法律信仰。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信仰;情境体验  美国当代法学家伯尔曼认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要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实施外,公民内心对法律的极度信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而其措施之一就是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作为农村幼儿教育的骨干,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为了了解当前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6月,我们组织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其家乡所在地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了45个乡镇的
案例中的教师不止一次地引导孩子画得大些,目的是想让孩子因画得“好”而感受到成功,从而维持对绘画的兴趣。而事实上,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再也不敢画了,怕自己画得不符合教师的“要求”,长此下去孩子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了,这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对绘画的兴趣。  孩子的手部小肌肉动作尚在发育中,他们还控制不好力度和方向,因此常常会出现“想画苹果,画着画着成了梨子”的现象。我觉得这可能是案例中孩子会把人物头像画得很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教育讲的是“规矩”;自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的教育讲的是“自由”。前者由“规矩”演绎出了“纪律”“遵守”“服从”等,其背后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后者由“自由”演绎出了“自主”“自选”“自我满足”,其背后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在向西方学习,西方人的教育也在向中国学习,这叫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可称为“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教育同时也在排斥西方人的教育,同
潇潇是中班时插入我班的。一开始我们就发现他与其他孩子明显不同:任何情况下(不论对错),他都会大声反驳别人、为自己辩解,喜欢对任何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分场合)。这让班里的老师很不适应:这个孩子太自以为是、强词夺理了。而我则认为,虽然潇潇表达时不注重场合,不讲究对错,但他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个聪明、自信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帮助他明理,而不是抹杀他的个性。顺应其个性,
“参与”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经验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的质量和戏剧教育的效果,因此关注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状态,以及教师如何看待和对待幼儿的参与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儿的参与类型  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因角色承担能力不一,扮演角色的状态也不同。按照幼儿角色承担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幼儿的参与分为假性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投入多种类型。  1.假性扮演  假性扮演指的是幼儿混淆“我”和“角色
迈克·内格尔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儿童发展问题专家之一,但他显然并不擅长推销自己。他于2012年初出版的新书有个相当平庸的名字:《生命之始:大脑、早期发育和学习》(In The Beginning;The brain,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如果放在腰封派高手那里,呈现在眼前的或许会是《早教如何毁了你的孩子》《扔掉iPad》。然而,这种差异正是现代育儿的怪异之处
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是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和儿童而言,主要解决的分别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教学活动内容和教学活动目标相符的程度,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者所持的价值取向能否得以实现直接相关的。在考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时,是不可能不涉及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有不同的取向,它们反映了人们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在教学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已发生了数不尽的变化……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中的教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因为自认为是“教师”。所以我们常常煞费苦心地去制订游戏计划、设定游戏
对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个高度;对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种境界;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毕加索是照亮艺术殿堂的明灯。《小小毕加索》便是一套引导孩子走近艺术大师、经历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体验艺术表现与创造的乐趣、亲近和喜爱艺术、提升艺术及人文素养的幼儿美术特色课程。    一、毕加索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毕加索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艺术家的禀赋和能力,如富于创造和突破自我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