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探究的思维品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它将为后续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观察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要让小学生明白“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细致的观察结果。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24年的物候记录,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植物花开花落的物候之间的关系,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许多科学家的故事告诉学生,观察需要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所以,科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在实验课中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明白其中的关联或实验结果。同时,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去观察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习惯,让他们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怎样喝水?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有哪些实例?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在生活中如何观察或者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在观察和探究中,教师的引领和指导非常重要。
  二、培养多动手、勤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倡导“在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而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在活动中,还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让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及时记录下来,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培养从生活中利用资源学科学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子、绳子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四、培养总结反思、在成败中学科学的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教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这样对待“失败”,学生受益匪浅,这是因为强烈的、自发的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各种实践。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一、校园交往实践式  校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注重正确的师生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如:教《应该帮助他们》(第四册)一课,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再联系两幅图
期刊
为了了解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笔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对黄陂区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和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查、评价与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区内学校(高1、初中6、小学2)9所、各镇初中3所、镇中心小学4所、村级小学4所,合计被调查中小学共20所,体育专职教师57人。  2、研究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学评价法等方法。 
期刊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教师能给予学生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师爱了。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
期刊
计算机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层出不穷的硬件、软件和新技术不断冲击着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把计算机当成一种学习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工具,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原理与网络知识,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编程、维修和系统维护的初、中级人才,培养社会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但是,近年来,由于高中大面积扩大招生,导致
期刊
语文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好语文的方法很多,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一、要研究作者的写作特性  由于作家的经历、文化、修养等不同,作品的个性也会有所不同。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同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如果只是依照参考书,认为应该批判的只是旧社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研究两篇作品的写作角度、不同的的语言特色、不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训练后恢复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加之多种科学的综合利用,已将训练后的恢复放到了与各种训练手段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逻辑分析、教学体会,对学生运动后疲劳的形成、表现及预防和恢复进行初步研究和讨论,为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供部分依据。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广泛查阅有关资料,深入了解研究的现状
期刊
北洋军阀是近代一个具有政治、军事特性的反动统治集团。北洋军阀是怎样兴起的?其反动性表现为什么?在它统治时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转变是怎样实现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北洋军阀的起源  “北洋”最初仅仅以一个与“南洋”相对的地理概念出现,“北洋”被用于政治命名是在第二交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适应《天津条约》的需要在通商口岸设立北洋通商大臣开始的。1901年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由于他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因而,担任基础教育重要功能的语文教学,在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新一代具有创新性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 个性 实践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期刊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教师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唯师是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几千年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使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进程迅速发展,网络、计算机、资源库等信息化系统中的组成要素迅速浸透到学校教育中,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学习方法都发
期刊
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