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y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认识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哲学领域、社會学领域、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该理论源自英美科学哲学。史蒂夫·富勒在研究中将社会认识理论思想融入知识产生、分配研究中,以一种全新视角认识现代哲学,使得社会认识理论思想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社会认识论思想框架逐渐成熟,开始为知识生产、真理探询提供新认识路径,使当代社会认识理论逐渐转向社会认识实践。本文将针对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认识论;理论思想;社会认识论;富勒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引言:
  史蒂夫·富勒是当代社会认识论深入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社会认识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新范式,科学认识产生、分配的过程。史蒂夫·富勒的社会认识论思想从政治定位角度研究社会认识论,从更宏观的方向看到政治背景及人力社会历史文化,突破了以往研究范式,丰富了社会认识论思想内涵,提高了研究科学性。
  一、社会认识论思想
  认识论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学说,最早提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等哲学问题,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唯物认识论和辩证认识论两类[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认识论领域出现社会认识论思想,是一种针对认识主义的社会学思想,该理论思想试图以认识论理解人类社会知识的本质特征,研究社会关系、社会体制、社会利益、社会作用等哲学问题。在社会认识论思想中,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化的产物,将认识论研究范围限定到集体和社会,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连接。这种研究使个人认识论走向社会认识论,丰富了研究内容。传统研究往往以个体认识为出发点,认识行为属于自然化认识行为。而社会认识论中,以集体为出发点,认为认识在社会分工中产生,是社会活动的结果,显然这已使得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渐走向宏观。
  二、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
  美国社会学家史蒂夫·富勒是当代社会认识论深入研究的代表人物,他是最早将社会认识论思想融入到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在他的社会认识论思想中,认为知识是一种社会产品,认识活动是类似于生产活动的社会性活动,所以知识生产便是一种经济活动,而这种认识过程便会产生经济利益。而且在他的研究中非常重视社会认识的政治因素,往往从政治定位角度研究社会认识论,所以他的社会认识论也被称为政治社会认识论。他通过认识活动中的政治指引深化知识规范性,解释知识产生与分配[2]。显然他的这种研究思想不再局限以往的理论性研究,而是重点突出认识论的实践性,强调科学知识产生、传播、发展过程和作用。这便使社会认识论思想成为了一种科学知识理解的工具,促进了知识价值最大化发挥。史蒂夫·富勒在研究中提出,每一个人就算认知能力不同,但获取知识的权利平等,知识产生应是集体生产活动,知识认识不应是单一个体,应该是一个集体。他在《科学认识论》的论文中提出,知识的集体化才能使社会进步,而政治能规范知识,强化知识的权威性。他认为应积极实现知识生产、传播的大众化、民主化,建立一种民主科学分配机制,提高社会开放程度,将民主概念引入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分配中,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政治性的社会认识论[3]。
  三、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意义
  通过对史蒂夫·富勒思想的分析不难看出,他追求的是对知识的合理组织,寻求更合理的形式生产和分配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显然他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传统范式,而是顺应时代,真正认识了当代社会认识论本质。基于这种社会认识论思想的科学知识生产与分配更有利于人类的持续发展,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利于人类更好的掌控科学,实现科学知识的共有,形成大众科学的最终局面。他认为科学知识是“稀有商品”,想要实现大众科学非常困难,所以他强调政治对认知行为的调控作用,运用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调控社会认识过程,规范与引导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以达到公平合理的要求,避免由于知识分配不均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解决知识异化发展的问题。另外,他的社会认识论思想中,重新定位了认识论者、知识需求者、知识分配者的地位,从而提升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优化科学知识生产、分配环境,促进民主科学的形成。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支持,科学知识的认识、分配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认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显然史蒂夫·富勒的社会认识论思想属于一种理想化学说,想要真正形成大众科学的局面仍然需要很多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他在研究中,强调政治对科学知识生产与分配的作用,把知识看做商品,认为认识活动应从个体化转向集体化。
  参考文献:
  [1]潘忠.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廓清与建构[D].厦门大学,2015,26:376.
  [2]屈敏.学科研究视域中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16:237.
  [3]颜剑.科学与技术研究和修辞学——史蒂夫·富勒思想探究[D].中南大学,2014,12(02):116-118.
其他文献
摘 要:称谓语是表示交际中双方关系的词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适当的称谓语有利于拉近双方关系,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和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称谓语也在不断更新变化,现在社会中常常出现口语交际中缺乏适当的称谓语的现象,这就是“称谓语缺环”现象。本文旨在探究现代汉语社会中的称谓缺环现象。  关键词:现代汉语;称谓语;缺环;口语交际  作者简介:由杨(1983-),女
摘 要:自朱德熙先生在1959年发表了学界第一篇关于对“差点儿(没) VP”句式研究的论文后,学者们开始对“差点儿”和“差点儿没”两个词语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基本上都是延续朱德熙先生提出的企望说而进行的。笔者经过大量语料的搜集,发现了这一观点具有其片面性,企望说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料。本文旨在结合一些语料的实例,指出朱德熙先生企望說的片面性,对此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希冀能够稍微补充说明这一观点。 
第1章154例Ⅱ期胃癌患者预后相关临床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分析   [背景&目的]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手术切除是胃癌患者获得治愈的最主要方法,但
摘 要:礼貌是语用学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顺畅地与人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经常将礼貌原则作为一个语言策略来使用。然而在最近流行的影视剧和日常生活中,好友对话中存在大量不礼貌的语言。这些不礼貌语言听上去粗鲁无礼,却并不会造成交际障碍,相反她反映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本文从礼貌原则出发,对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的语言经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说明哪些不礼貌语言会促进友情发展,哪些不礼貌语言会导致友情破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开始了解到了西方的艺术。油画便是在这一时期中在中国实现蓬勃发展。且对于风景油画来说,是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难以掌握好的类型之一,因此,也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才能掌握好的。基于此本文针对油画的风景写生技巧与创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技巧;创意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一)浅谈林徽因  做完作业无意间在手边发现了一本林徽因诗文集,随手翻阅了一下,又找回了几分当时欣赏林徽因时的味道。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就是4月1日,当初初读她的作品,并没有特殊的情感产生,大抵觉得这位才女也无非只是与那些从古至今的许多诗人、文人一样吧,只是比常人多一些文采而已。如今重读
摘 要:以Jef Verschueren所研究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究委婉语的使用。委婉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人们采用委婉语是为达到某种社会交际目的。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委婉语的现状,并尝试通过语言顺应与语境顺应两个方面来说明顺应理论在委婉语中的作用。  关键词:委婉语;语言层面的顺应;语境因素的顺应;顺应理论  作者简介:刘金霞(1992-),女,汉族,
摘 要:“宣”是古汉语常用词,对“宣”的词义发展系统的分析,是词汇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工作。词汇史是由单个词构成的,因此,单个词的词义系统研究清晰了,就会为整个词汇史的研究增砖添瓦。以“宣”为例,论述其在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方面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宣;汉字形体结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作者简介:付慧娟(199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学历,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主述位结构在语篇生成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为例,分析语篇主位结构及推进模式与语篇的衔接、连贯以及语篇意义的联系,以此来了解演说者是如何来进行谋篇布局的。  关键词 :主位推进;语篇理解;主题;演讲  作者简介:晁燕玲(1991-),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2015级英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中图
目的:比较Tenckhoff腹膜透析直管与卷曲管临床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技术及病人生存率、疗效及病人生存质量,为临床上选择不同导管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地从200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