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日常积累 优化语文学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知识在于积累”、“积累是治学和立业的基本功”,把握这条不变的规律,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就会积少成多,达到升华。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和必经之道,也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治学法宝。诚所谓“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离开积累,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巩固。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把重点放在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规律的灌输上,结果教师越教越虚,学生越学越空。在此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日常积累,如何将日常积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在语文课堂中积累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而语文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
  语文课堂中的积累很重要,聚沙成塔,博闻强记,只有从课堂的点滴入手,才能让孩子们亲近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这一优势语言资源,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语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达是重要的积累途径,如要学生自主翻译阅读浅显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的积累就比教师的单调传授要深刻得多。语文课堂的积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形式多样化,努力调动学生自主积累的积极性。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课堂笔记、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这样的积累才不至于枯燥乏味,还能透露出浓浓的语文情来。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养成咀嚼语言的习惯,学生语言储备太少,既影响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也影响认识能力的提高,制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如《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在不?”一句中,“不”应读“fou”,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用法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中的“之”,这就需特别当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积累。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的作用。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
  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积累好的素材;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的量,因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提高。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还要教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语文知识的书刊,并把相关的知识整理出来,建议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原著。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法布尔的《昆虫记》、高尔基的《童年》、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
  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究其缘故是他有着厚实的生活积累和丰赡的阅读积淀。信手拈来、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汩汩滔滔、纵横驰骋的雄辩演讲,旁征博引、张弛自如的幽默谈吐,需要的不仅是卓越的言语智慧,更得力于厚实的言语与生活的积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教学做合一”。这些都表明单有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家庭的、社会的生活,语文学习亦然。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报刊新闻,影视文艺,流行歌曲,宣传广告,可以说是八面来风,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意注意”学习语言的机会。初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老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从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从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训,以此丰富并健全自己的人生,敢于体验生活的成功与失败、辛酸与甘甜。
  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他需要学生持之以恒,从课堂积累、从课外积累、从身边积累、从社会中积累,只有这样知识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注重积累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是一篇文艺学论文。对于此篇文章,学生普遍感到深奥难懂;作为教师,也甚感教授这一篇课文之难。我想一者因为“艺术”二字本身就让人望而生畏,别一方面恐怕因为我们平时对文中所谈绘画、戏曲、书法、建筑、印章,包括文学等艺术虽有所接触,但却没有或很少真正从艺术美之角度欣赏过它们,这一方面的感受和认识都很不足。在此,笔者结合文中“‘全’与‘粹’、‘虚’与‘实’”这两组概念对课文作以剖析
【内容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新课改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对改革当前初中德育,提高初中德育实效的实践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初中德育更好地关注学生生活,更好地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在生活中塑造学生的品德等,同时可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幸福生活,学会享受美好生活,并帮助学校实现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一终极目标。  【关键词】生活教育 初中德育 幸福生活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  陶行知
我们常会有这样一个发现:明明在初中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之后物理成绩却并不理想,甚至能否听懂都是个问题,更别说解题了,为此许多学生产生了畏惧、厌倦物理课程的心理。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的改变,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比较直接、直观,对物理的认知更多的倾向于感性认知,所涉及到的物理应用也是一些简单的、形象的事例,包括需要运用公式计算的也只是根据公式,代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之一。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很多,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正确地掌握和应用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
一般的教学过程为:备课上课作业检查评价。备课是进行过程的起始过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语文课的备课过程一般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备课笔记。备课时目标要明确,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或明确指出个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
笔者组织学生研读了刘禹锡的三十六首(篇)诗(文),旨在引导学生对刘禹锡思想、艺术、人生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进行发掘,学习、领会古代文化(文学)之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人文精神,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渐变,为学生的治学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并在鼓励学生撰写研读论文的基础上,将研究所得择其精要
【内容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型的教育,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知识技能的传承者,必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所理解的创造型教师不仅是一种形象,更应该是一种行为。  【关键词】创新 创造 竞争 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而又提出了教育创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
现在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了,不少学生认为,把知识点从书上划下来,考试时从书上找到相应知识点并能写到试卷上就行了,由于忽视了平时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复习,每次考下来,结果就偏偏与学生的得高分愿望相反。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态度,已迫在眉睫。由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探索。  一、加:加强能力培养  闭卷考试,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分数的最大值,重知识传授、重识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细读的主体是学生,细读直接指向语言,教师“在场”。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根本在于:在老师的唤醒和引导下,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语义、语辞等因素,深入品味言语的丰富表现力,从不同层面体悟其蕴涵的情味、意味、理由味,此所谓“语文味”。  文字花园里散文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真切的情感,深邃的意蕴,以及一丝不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会给子女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子女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性格狭隘逆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农村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尤其存在一些不理想的状态,只有有意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