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棵樟树”学到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enumberon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崔峦老师指出,“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就要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有所收获,习得方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文意兼得。
  【关键词】学方法 用方法 学为起点 一课一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0-02
  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上,我区南京路小学楚立蕾老师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评委现场给出了全场最高分,取得了特等奖第一名的佳绩。网上论坛中更有这样的评价:
  “这节课设计太精巧!学习方法的指点、字词句篇的穿插学习,文本主题的拓展指引,声音、视频恰到好处的辅助,老师的端庄,文静不失热情活泼——演绎的是灵动、精致的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让人轻松惬意,仔细回味又妥妥帖帖。”
  “喜欢这节课的清爽,不枝蔓。每一次教学活动,目标都非常清晰,而且是真正的学语文。喜欢每一部分学习方式的不同。学生板书、动作参与、句式训练、对照板书梳理内容、质疑问难。让人觉得一堂课轻轻松松、扎扎实实。”
  “这堂课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透过看似轻松简单的一堂课,可以看到课堂设计者对语文的理解之深透。”
  回顾这节课的研课过程,不禁再次思考:语文课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让学生从“两棵樟树”身上学到什么?习得什么呢?
  思考一:方法要“教”,但更要“用”。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课标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也是学生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已经能够尝试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但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并能运用,从而形成能力,往往不再追究。
  经过反复研课,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瞻仰、繁衍”两个词的意思时,确实遇到了困难。而这两个词的意思恰恰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检查两个最难读的词:瞻仰、繁衍
  2.提醒学生注意“瞻”字的书写。并借助“目”字旁猜一猜“瞻”字的意思。
  3.再来猜想“瞻仰”的意思。理解有困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读读句子,再来理解瞻仰的意思。出示句子:“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学生读后很自然地理解了瞻仰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看。)
  4.用上这个方法,再来理解“繁衍”的意思。(同样出示句子,学生也能很快从句子中找到答案。)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就这样清楚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扎实而有效。
  思考二: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常常看到我们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用了很多方法,一节课也始终在内容理解上打转,并且是学生自己读书就能理解的内容上打转,做了很多无用功,课堂效率不高。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才是教师应该研究的。反复研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初步了解樟树的特点,这就是学情,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基于此展开的,于是,课堂上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樟树,在段前画上着重号。(学生读、画。)
  生:是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师:通过读书,你对樟树有了哪些了解?
  生:樟树四季常青。(教师请学生板书:四季常青。)
  生:我了解到樟树枝干粗壮。
  生:我了解到了它香气永存、不招虫。(同样请学生板书:枝干粗壮、香气永存、不招虫。)
  生:我了解到香樟树树叶稠密。(请学生板书。)
  生1:我知道了樟树是蓬蓬勃勃。(学生通过自己读书,能抓住关键词了解了樟树的特点。)
  师:你找的这个词非常关键,“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啊?
  (生1说不清楚。)
  生2:形容它很有精神。
  生3:形容很繁茂。
  师:蓬勃也有繁茂、茂盛的意思啊,换一换行不行?(通过与“蓬勃”的比较,体会“蓬蓬勃勃”一词表现的是非常茂盛,特别繁茂,从而体会了叠词的表达效果。)
  师:现在,我也想用像“蓬蓬勃勃”这样的叠词来表扬表扬大家:刚才大家听课认认真真。想想你在什么情况下也有这样强烈的感受,试着也用这种形式的词语表达一下?
  生:我星期天出去玩得高高兴兴。
  生: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真是红红火火。
  师:那请同学们再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个字、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樟树长得特别旺盛,真的是蓬蓬勃勃?圈出这样的字或词。
  之后,通过学生表演、教师课件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伸”字和“发亮”一词,深入体会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朗读、拓展想象,进一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
  思考三: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
  就阅读而言,我们需要关注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必须学会“舍”,才能有所“得”。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很多特点,但本节课,我们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了对比的写法。
  在学生按照板书提纲能背诵第四自然段后,教师小结:作者写樟树枝干粗壮的特点用了一个“伸”字,写树叶稠密用了一个“亮”字,写四季常青用了一个句式“无论……总是……”,这样就把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写出来了。那樟树“拒虫、香气永存”的特点又是怎么写出来的?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生:作者直接写出来的。(读相关的语句。)
  生:读写石榴树的句子。
  师:哎?这是描写石榴树的句子呀。
  生:这是用了对比的方法,说石榴树容易招虫,而樟树却一只虫子也没有。
  师:请同学对比着读一读。(生读。)再对比着说一说:
  ①一棵石榴树上有三四种不同的虫子,而樟树——
  ②石榴树上的虫子不断繁衍,子子孙孙都寄生在上面。而樟树——
  ③当石榴树作为木料放在一旁时,依然容易被虫蛀,而樟树——
  通过这样对比着读一读、说一说,学生已经能够感受到,写石榴树就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樟树不招虫的特点。
  思考四:“质疑”,学生走出课堂继续学习的动力。
  本篇课文是借樟树来赞美宋庆龄的品质,许多老师上课时都会把本文的寓意匆匆讲完。我们却想将句号变为省略号,将课堂延展到课外,延展到学生们的阅读中。
  1.创境:了解了宋庆龄故居门前的两棵樟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的故居去看一看。(播放宋庆龄故居照片资料。)参观完故居让我们感受到,在这座小楼里,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处处都值得作为永久的纪念。
  2.质疑: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
  生:为什么要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呢?
  3.我们只有走进宋庆龄,了解宋庆龄,或许就能解答心中的疑问。
  老师向大家介绍三种了解宋庆龄的方式:①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留给同学;②上网搜集,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宋庆龄的故事”,会搜到很多的故事;③借阅图书《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回忆录》。下节课带着我们的阅读体会共同来探讨我们的疑惑。
  课堂在延续,孩子们通过阅读去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能自己去尝试理解这篇文章的真正含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发展,有限元分析法日渐成熟,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于超声换能器的设计。相比解析方法,有限元方法可以适应复杂结构的换能器设计,具有快速灵活性,结果直观性等特点,但是,如何控制仿真精度,使其能准确的预测实际效果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本课题基于夹心式超声换能器设计原理,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旋转辅助加工的纵向振动超声换能器,对如何建立准确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以及控制和提高仿真精度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保持完美的状态。本文试图通过组织运动竞赛,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并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研究,把竞争引进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竞争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竞争 自信 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
期刊
卫星影像的正射纠正是制作专题产品的先决条件之一。然而,传统的基于地面处理平台的影像正射纠正方法难以满足对时效性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例如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响应、固定目标的实时监测等。另外,传统的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s-GCPs)采集方法通常需要人工干预,而且耗时较长,无法保证卫星影像正射校正的时效性。特别地,在恶劣环境的山地、沙漠或境外的军事敏感区等,GCPs的获取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因此,为了能够在少量或无GCPs条件下快速地对卫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对面向FPGA硬件的卫
【摘要】美术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把发现的美真实的表现,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美,成为了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应在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下先给学生提供最
期刊
脆性材料加工的表面完整性与刀具磨损一直以来是超精密切削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光学级表面的实现要求材料去除发生在纳米量级,而该尺度下的切削理论体系尚未完善,且常用的原子级模拟方法难以对加工中的断裂损伤进行直接分析。另一方面,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与超声振动切削是高效加工的两种有效辅助手段,前者目前受到大剂量、高成本的制约,而后者对于脆性材料的应用尚未成熟。本文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研究,以深入理解纳米切削过程、改进仿真工具、优化工艺方法,为脆性材料的高效可控加工提供支撑,具体内容包括:
  1.从材料去除的特
【摘要】艺术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使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越显重要,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 情境 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产业及制造业中曲面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针对曲面动态测量方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有的静态测量手段存在测量效率较低,曲面测量范围有限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双目线结构光的动态推扫式曲面测量模型,利用线结构光的推扫运动完成对曲面形貌的获取,并利用视觉定位的方法恢复运动的轨迹。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为:
  (1)动态推扫测量的特点是测量坐标系动态移动,针对曲面测量过程中的动态的测量基准坐标系与全局基准坐标系的关联问题,提出了动态测量基准的逐级传递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3-01  有些人认为:“作者独出机杼,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有关生死的人生感悟,其哲理的思考,显得不同凡响。”“《兰亭集序》主旨在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但是,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就
期刊
【摘要】信息化管理是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维度,需要大力发展数据化,增强其保密性和安全性,提升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素质,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档等。  【关键词】高校 人事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7-01  《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09-02  庄子是古今文人欣赏阐辩的焦点人物。他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苏教版高中语文节选了庄子的《秋水》,但教学中学生在主旨的把握上以偏概全,与庄子哲理思想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秋水》全篇与节选所阐述的哲理思想,正确把握选文。  一、庄子是谁  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