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上学开始最喜欢的课就是体育课,因为体育课有广阔的蓝天、有芳香的绿草、有运动的汗水、有比赛的竞争、有失利的遗憾、有胜利的喜悦……还有其他课上所体验不到的五味杂陈和欢声笑语。最讓笔者敬佩的教师也是体育教师,因为体育教师有高大的身影,有洪亮的嗓音,有矫健的身姿,还有春风化雨般的悉心指导……出于对体育的热爱和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向往,最终,笔者走上了体育教师的职业道路,学会了坚强地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
  一、开局不利遭遇挫折懂得坚强
  笔者大学毕业时还是分配制,到工作学校报到时校长无奈地对笔者说:“现在学校还有一位体育老师没课上,你上课的事以后再说了,先到教导处做干事吧!”笔者满怀对体育工作的憧憬和向往来到学校,哪承想开局不利,校长的话对笔者的打击很大,看着同时参加工作的其他学科的年轻教师每天认真备课、上课,专业上不断得到提高,笔者感到落差很大,导致笔者这个在教导处的干事整天无精打采。
  教导主任看出了笔者的心思,开导笔者说:“上课的机会以后还有,先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才行啊!不要灰心,要相信做什么工作都能出成绩。”主任的话点醒了笔者:是啊!哪能工作遭遇一点儿挫折就萎靡不振!那时,教导处工作之余,读每期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是笔者学习的重要途径。当时《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正在开展“体育教师有为才能有位”的大讨论,一篇篇一线体育教师坚强战胜困难的感人文章让笔者重拾信心,转变了观念。
  从此,在教导处工作的笔者努力为全校教师服务,成为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学会了乐观、坚强地面对困难。一学期下来,笔者在教导处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教师们的称赞。第二个学期,教导主任和体育组长一起推荐笔者除了承担教导处工作之外,同时还兼任3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面对困难顶住压力学会坚强
  正在笔者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地工作时,一天,校长和教导主任找到笔者,说是担任学校中长跑训练队的体育教师调走了,紧急安排笔者担任这个训练队的教练工作。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安排,笔者连连摆手,赶紧说“不行!不行!”让笔者倍感压力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当时教导处和体育课两头的工作已经让笔者忙得天昏地暗了,再增加新的工作真的担心顾此失彼,难以周全;二是,笔者不是学田径专项的,尤其是长跑更是让笔者头疼的项目,恐难胜任;三是,中长跑队是学校传统训练队,拳头项目,以往在省、市比赛中一直有着辉煌的战绩,校领导把学校的优势项目交给笔者这个没有带队经验的青年教师,笔者是真怕把学校的品牌项目搞砸了。校长见笔者推辞,笑着说:“我看你行,交给你的学校工作干得都很出色,你不是一直要上体育课、带训练吗?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我和主任都商量好了,相信你能带好这支训练队。”
  事已至此,看来多说也无济于事,校长说得对,这不是笔者“自找”的吗?如今就是顶住压力也要上。真正带起训练队,“麻烦”正如笔者预想的那样,几个训练水平高的学生看笔者是年轻没有经验的教练,根本不听话。看来,要想树立威信还要坚强面对!要改变学生的看法,首先得改变自己。于是,从接手训练队起,笔者每天都跟学生一起训练,要求学生完成的跑量,笔者首先完成。除了身体力行之外,笔者认真学习专业理论,向专业队教练请教,结合自身训练体会,再加上指导学生训练中不断探索总结,笔者逐渐掌握了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规律。由于长期与学生同甘共苦,学生被笔者的坚持所折服,全队齐心合力努力训练,运动成绩突飞猛进,参加各级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专业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学生成才,笔者也有所收获,参加工作以来获得各级“优秀教练员”或“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0多次。
  三、关键时刻敢于担当选择坚强
  转眼到了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笔者所带的长跑训练队已经小有成绩。可是开学时校长又给笔者出了“难题”,决定让笔者改带另外一支体育高考训练队。原来是带体育高考训练队的王老师病了,休了长假,由于开学初没有体育教师带队训练,体育高考训练队只剩下一名高三队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训练。体育高考涉及项目更加广泛,笔者要重新熟悉体育高考训练方法,而且又面临着只有一个教练一个兵的困境,就是付出得再多,考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学生,考不好,那就是100%的失败。放弃轻车熟路、成绩突出的长跑训练队,接过这个任务多、责任大、难出成绩的“烂摊子”,心里虽说有些不痛快,但考虑到学校需要,又是用人的关键时刻,加之笔者有了前面坚强面对困难取得收获的经历,这次笔者决定坚定地站出来勇挑重担。
  千头万绪先从这一名队员的思想工作做起,经过深入的交流,他终于被笔者打动。从此只有一个队员一个教练的高考体育训练队轰轰烈烈地“开张”了。每天的训练笔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练到兴头上,笔者又成了队员。笔者和学生两个人赛跑比快,两个人推铅球比远近,每天师徒两人都练得热火朝天,很快地吸引了热爱体育的学生加入训练队。不久就发展了高一、高二、高三近30个学生加入,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形成了有规模、有梯队的体育高考训练队。手里有了兵,就不怕打不赢胜仗,总算是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可是困难也接踵而至。训练刚刚有了起色,又遇到学校运动场地翻新重建。没有训练场地怎么训练!那些日子笔者心急如焚,每天利用中午和下班时间骑上自行车到周围的兄弟学校去求助场地,可是兄弟学校需用时,笔者就不能用。所以,每周甚至每天都要换一所学校去训练,有时实在没有场地,笔者就带着学生进行越野跑,到学校的后山进行上坡跑,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完成训练。在学校重建运动场地的几个月里,笔者想尽办法,没有影响一次训练,反而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热情,全队的运动成绩有了意想不到的快速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笔者所带的第一批6名高三体育高考生在2002年高考中有5人考入了大学本科,另一名队员第二年也考入了重点体育院校。这让笔者相信只要坚强面对就会战胜艰难险阻,取得胜利。
  有了带第一届体育高考生的经验,第二届让笔者信心倍增。正当笔者踌躇满志之时,意外发生了!2003年春“非典”袭来,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惊恐不安。“非典”也打乱了笔者的训练节奏,训练量大了担心学生的免疫力下降,训练量小了成绩又上不去,每天都要给学生测体温,观察学生的健康状况。由于“非典”的原因,当年的高考体育术科考试时间由往年的5月上旬推迟到6月文化课考试之后进行。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文化课和体育训练进行统筹兼顾,不能有丝毫马虎。经过笔者的细心筹划,将训练进行了“少量多次”的分解,克服了众多困难,保障了学习和训练齐头并进。在2003年的体育高考中取得了超40%的队员考取重点体育院校,近20人考取本科院校的丰硕成果。   “非典”期间带领学生参加体育高考
  四、工作调动新的挑战毅然坚强
  笔者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被调到广州工作。工作、生活、气候等南北差异较大,都需要重新适应。这时的笔者已经坚定信念:“充满挑战的工作和生活,才是丰富的、有价值的,相信只有突破,才有说服力。”新工作新岗位,教学、训练等学校体育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在压力大、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找房子,安排孩子上学等,生活上一个接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要紧的是笔者一个北方人要尽快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夏天操场上不要说上体育课,就是站上几分钟都会汗如雨下。开始笔者准备了好几件衣服,上一节体育课换一件,后来实在是换不起,只好每次上完课脱下上衣,拧出哗哗淌下的汗水,穿上继续上下一节体育课和课外训练。笔者与学生们一起冒暑流汗,一起分享运动的快乐。这些困难都没有让笔者退缩,这样的工作经历反而让笔者感到充实而有意义。除日常的教学训练工作之外,笔者个人和所带领的团队还积极撰写论文,并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很快便得到了学生、教师、领导的认可,成为学校的骨干、区学科带头人、市名教师培养对象,成为教学、训练、竞赛、教研、科研等学校体育方面的骨干力量。参与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高级别的学校体育平台的工作中,参与到为广大体育教师服务的行列中。
  课余辅导学生训练
  带队获市长杯乒乓球赛团体冠军
  五、永不止步实现突破继续坚强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凡所将至,皆为可期。20多年的学校体育工作一路走来,经历荆棘与坎坷、努力与奋斗,凝聚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汗水,取得了一些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笔者认识到学校体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永远在路上。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学校体育工作催促体育教师继续快步前进,学生、家长的高期待呼唤体育教师积极努力奋进。学校体育发展之势绝不可逆转,改革前进的脚步更不可倒退,每位体育教师在工作、生活的前进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强勇敢地迎接挑战,通过努力和奮斗定会拨开云雾见到明媚的阳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使命召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需要我们充满激情,崇尚务实,探索创新,向着追求卓越的目标奋勇向前;需要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迈向新的征程,续写新的辉章。
  编者絮语:“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坚强练筋骨,哪来今朝成果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着许多的困难和压力,每当这时,你的选择就是你能否走出困境、化解压力从而找到充实和快乐的钥匙。选择坚强和乐观你就拥有了踏实和阳光,就会看到未来和希望。
  校对有感:看完黄老师的文章,让我想起王安石写过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黄老师身上那种不畏困难、凌寒而立、怒放生命的品质让人敬佩。我想,每一位有梦想的体育人都是在困难中不放弃、在磨砺中不断成长,也才有了经历一番寒彻骨,迎得梅花扑鼻香的芬芳!
其他文献
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材的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进而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式。在此,笔者就本次两地联合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环节的2节“跪跳起”教材课堂进行“同”与“异”的分析。  一、“同”内容和课程标准  1.相同的内容。京、浙两地的教师均以小学四年级“跪跳起”教材
编者按: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是“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课题组”研制、开发的新的体能训练体系。该系统含108个基础动作,称作“健康体能108招”。每“招”是一类基础动作,每“招”之外的动作,称为“式”,“式”是“招”的演化和发展。因此,“健康体能108招”是一个基础动作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由更多“式”组成的内容体系。之所以要构建“健康体能108招”,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健康体能
一、“运小猪”  使用器材:木棒。  比赛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2队,再将每队分为2组,分别站在场地的起点和终点,每组1根木棒,3名学生为1小组,其中,1名学生充当“小猪”,2名学生分别抓住木棒的两边,“小猪”双手抓住木棒,并将双脚挂在木棒上,2名学生抬起“小猪”从场地一侧运至另一侧,将木棒传递给同组的学生,依次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的“小猪”最多为胜(见图1)。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手
一、品德优先,习惯养成  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自身特点,强化其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育人的精神时刻鼓舞和激励他们。体育特长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因此,在道德操守和行为习惯上,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为运动技能的突出,降低标准和要求,避免由于特长生的一点不足而对自己和周围同学造成不良的“蝴蝶效应”。  培养体育特长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让
初中学生进入了身心发展快速发展期,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开始明显分化,过去一直以来的行政班教学难以适应学生日益突显的体育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实施选项教学,大学采用学分制或俱乐部教学,因此,探索一条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又能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起来的教育体系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与初中体育教学相适应的应然教学组织形式,以期为解决
2017年7月8日,历时4天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落下帷幕。这届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受到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教研部门积极参与,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高度关注,其规模和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历届体育课观摩展示活动之最,充分反映出一线体育与健康教师对参与高水平教学现场培训活动的珍惜和渴望,观摩展示活动对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
人文关怀,其核心内容是关注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如今,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单单是为患者医治身体上的病痛那么简单了,人文关怀也慢慢渗透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医疗护理当中。举例来说,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都是一些危重症病人,医生会使用更先进的器材设备来为病人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是病房内的环境和氛围就显得比较凝重,如果再加上没有亲属陪伴在身边,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无人可诉,又被病
一、依托技能教学实现目标  实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有赖于技能的学习。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痛苦”,肌体在承受一定负荷后产生疲劳,在疲劳、恢复的反复过程中,体能得到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如,跨栏跑、耐久跑等需要学生在练习时充满信心和决心,在此类教材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科学选择教学手段,从正面引导学生勇
本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已圆满结束,与上届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课堂教学的质量都有所提升,有幸参与现场点评,也等于是多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观评课,不由自主地引发了对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的梳理。希望这样的思考与梳理能够给广大的体育教师带来些许启发。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定位  常言说,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为丰富“中国学校体育”微信公众号及“菁体育”视频网站内容,探索杂志期刊和网络融合运营的新模式,更好地展示区域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可操作范本,搭建学习、交流与提高的平台,杂志将与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合作面向全国网络直播“初中组第三届教学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16年12月18-20日。  活动地点:宁波市惠贞书院(育才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