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体结合”助推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285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品德优先,习惯养成
  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自身特点,强化其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育人的精神时刻鼓舞和激励他们。体育特长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因此,在道德操守和行为习惯上,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为运动技能的突出,降低标准和要求,避免由于特长生的一点不足而对自己和周围同学造成不良的“蝴蝶效应”。
  培养体育特长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让体育特长生明白责任担当、相互包容的重要性。每名球员都是球队的一分子,提升个人能力进而增强球队实力,同时也相互鼓励促使队伍提升。从爱队到爱校,升华到爱国,让这种精神扎根到体育特长生的生活和学习训练中。然后,再让体育特长生将这种优秀品质带入班级中,以期带动其他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体结合”,齐抓共管
  在以“教”为主体的前提下,体育特长生如何找到学习与训练的平衡点,怎样科学地把握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做了以下工作:打消体育特长生与家长的顾虑,一手抓学习,一手抓训练,两者并行。在日常的管理中,结合体育特长生实际,为体育特长生把好脉,切实做好思想工作,建立管理档案,从细节、点滴入手,以周围的学习环境带动他们,将体育特长生的特长融入到校园体育中,达到和谐共生、彼此双赢的目的。
  (一)沟通与观察,激励体育特长生
  通过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体育特长生。教练每周与所带体育特长生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沟通,既让相关教师了解到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比赛计划,也让教练了解体育特长生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及综合表现,然后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探讨。课余训练能反映出体育特长生这一时期特定的思想状态,通过观察体育特长生的行为,教练及时了解体育特长生的心理,思想上懒惰了,就针对性地讲一些他们心中偶像的励志故事;行为上懒惰了,就问清原因,鼓励其继续努力。
  (二)“文武”并重,全面发展
  1.向体育特长生阐明学习与训练二者紧密联系,良好的文化知识是提升训练和比赛的前提。文化课水平越高,自身的掌控能力越高;对运动原理、人体自身的生理反应、比赛的心理调节能力掌握得越多,赛前状态调整、赛中情绪调节、赛后身体康复把握得越好,学习与训练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知识的掌握是日后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是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硬性条件,是理想工作的“敲门砖”。要引导体育特长生知道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要将文化学习变成体育特長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三)查漏补缺,加强辅导
  因为体育特长生对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要统筹兼顾,相对其他学生而言,他们的体力和精力要付出更多。而长期训练和比赛任务又挤占了大量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客观上造成大多数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程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给予支持,让任课教师消除对体育特长生的偏见,避免产生“教与学”的对立冲突。既使他们与普通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差距,也能让体育特长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使体育特长生在训练中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
  (四)凝心聚力,齐抓共管
  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的提高,靠教练员的“一厢情愿”或文化课教师单一管理是很难达成的。学校领导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和文化学习摆在了同等高度。教练、任课教师的业绩考核与学生的文化成绩休戚相关,实行“三维一体”的挂钩管理,并与家长紧密配合,多管齐下;任课教师要逐一了解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基础,为他们建立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教练员眼光要放长远,为学生将来的升学、就业制订目标。同时与家长深入沟通,消除心理顾虑,按照将家长请进来、教练走出去的方针,加强家校配合,共同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健康成长。
  (五)制订目标,正确引导
  体育特长生在好胜心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校通过邀请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给学生以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将这种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延伸到学习、训练比赛中,促进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教体结合”培养理念
  “教体结合”的最终目标是育人,其涵盖着2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将体育精神融入校园,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二是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学生运动员。只有达到这2个条件,才回归“教体结合”初衷。
  1.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可或缺。实施“教体结合”,应当转变思想意识,从单一的“成才”转变为“成人”,以体育文化传播为入手点,以体育特长生融入群体教育为抓手,做到以点带面,丰富多彩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而非纯竞技体育。
  2.规则意识的培养。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明确的竞赛规章制度,参与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展示自我。这种切身体会的影响远大于教练员在课堂中的说教。
  3.团队合作的精神。团队合作的项目,个人能力的相加一定要实现1 1>2的效果才能最终取得胜利,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担当。
  4.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能最直接地体现人类奋进向上的精神。要求体育特长生:在赛场上全力挑战自我;在学习中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力尽所能取得理想成绩。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校领导、任课教师共同的关心,帮助其成长,以达到体育特长生即便无法站到奥运会领奖台也能顺利成长的目的,发展其一专多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教师的举手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这便是“体态语”,也被称作“肢体语言”,是利用身体姿态、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的行为来进行人际间沟通的手段。体育教学中,“体态语”具有语言表述所无法达到的独特优势,也彰显着体育教师非凡的教学魅力。体态语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值得一线体育教师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的提出  本案例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
脑外伤指的是由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损伤,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损伤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伤(弥散性)。不同区域的脑损伤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局灶性脑损伤主要包括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异常等症状,而弥散性脑损伤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脑外伤的急救  1.严重脑外伤或已昏迷的患者需要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并且在运送的途中,护理人
钟楼区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校本化建设,提出“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目标,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特色体育运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种运动体验以及兴趣发展的可能,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这样的改革更真实、更丰富、更具兴趣性、更有持续性,为给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广阔空间,钟楼区始终践行“实验只是为了让钟楼的学生撒着欢儿地奔跑,在人生的跑道上得到适切的成长。”其主要意义和作用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寻
笔者执教的三年级《“8”字跳长绳——进绳时机与动作游戏》一课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现场展示资格。现将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课的设计  1.设计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并将动作技能分解并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
一、知晓规则  通过讲解、演示,介绍比赛的规则,让学生学习规则,搞懂规则,清楚不遵守规则的处罚办法。如,在篮球教学中,讲解篮球运动中的违例和犯规等规则,让学生在篮球的学习和练习中自我规范,让篮球规则更好地保障篮球运动的开展。  二、及时制止、处罚违反规则者  对投机取巧违反规則的行为,教师要加强监管,及时制止、纠正,否则易导致比赛存在不公平现象,甚至带来许多安全隐患,使比赛失去意义。同时还要加强学
一、设计理念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节课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拍球游戏,在拍球的基础上,结合球类综合性活动特征,将自拍自接、自拍互接、移动拍球等各种玩球方法有机结合,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球,体验人与球的关系。同时通过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对抗中感知篮球特性,丰富身体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篮球:多种形式拍球的练习方法3》是本单元教學中的第3课次,学生经过前2节“拍球游戏”课的学习已具
教学情境是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满足学生身心需求,根据课程需要所创设的一种适当情境,它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进一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层面的动态系统,有4个特点:情真、形切、意远、寓教于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是要求教学情境的内容设计和实施要站在学生日常生活、课堂生活和未来生活的角度进行设置。教学情境的真实化则需要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做到以学定
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材的同一课时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构思,进而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纳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讨方式。在此,笔者就本次两地联合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环节的2节“跪跳起”教材课堂进行“同”与“异”的分析。  一、“同”内容和课程标准  1.相同的内容。京、浙两地的教师均以小学四年级“跪跳起”教材
编者按: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内容体系是“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课题组”研制、开发的新的体能训练体系。该系统含108个基础动作,称作“健康体能108招”。每“招”是一类基础动作,每“招”之外的动作,称为“式”,“式”是“招”的演化和发展。因此,“健康体能108招”是一个基础动作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由更多“式”组成的内容体系。之所以要构建“健康体能108招”,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健康体能
一、“运小猪”  使用器材:木棒。  比赛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2队,再将每队分为2组,分别站在场地的起点和终点,每组1根木棒,3名学生为1小组,其中,1名学生充当“小猪”,2名学生分别抓住木棒的两边,“小猪”双手抓住木棒,并将双脚挂在木棒上,2名学生抬起“小猪”从场地一侧运至另一侧,将木棒传递给同组的学生,依次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的“小猪”最多为胜(见图1)。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