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以评导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s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这里的健康目标不只是身体健康,还应该包含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如果说学与练是体现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那么,赛与评则更多地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次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中,几位教师带来的展示课很好地诠释了体育课堂“学、练、赛、评”的一体化设计。
  一、学练结合,突出学生主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1]。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育学习不仅要强调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1.先练后教,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探索、发现和建构的过程。先练后教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即重视学的过程,体现主动学习。如七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方法1》一课中,开始设计了2分钟的学练,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其对该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在观察中,教师发现学生的移动不到位,便在之后的教学中予以强调,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先练后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先练后教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而定,如果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基础较弱则应适当选择先教后练。
  2.边练边教,体现学习互动性
  边练边教的教学设计要趣化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纠错,体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如在水平三(五年级)《竹竿舞:2-3拍打杆与跳杆动作方法》一课中,教师用“合合分分分”的口令和拍手的节奏进行边教边练,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组织有条不紊。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将注意事项和动作要领通过语言指导与拍手节奏教给学生,并将诗歌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互相学习,合作交流中提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也是促进者,是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的灵魂人物。互相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在互相学习的环境中练习,在练习中学习与提升。学生在互相合作、互相观察中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学会技能,学会交往,增进情感。
  4.学练结合,体现“学练三个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它把环境视为刺激,把由此产生的行为视为反应,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1]。体育教学中改变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刺激与反应,从而改变学生的运动行为。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学练三个一”的教学设计要求在一堂体育课中有单一的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以及游戏或比赛[2]。通过多元的组合,有效促进学练结合,达到高效课堂。
  单一练习是指运動技能的学练,就小学生而言是动作方法的学练。单一练习可以是一个技术动作的分解动作,也可以是完整动作,还可以是辅助动作的练习。
  组合练习是以单一运动技能或动作方法为核心的练习。组合练习能巩固技术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负荷强度。教学中根据组合练习的项目、内容、目标不同可设计多种组合方式。如水平三(五年级)《篮球原地传接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身体素质练习组合(图1),让学习技术动作与锻炼身体素质有效统一,达成身体健康维度目标。
  在水平四(七年级)《足球运球练习方法》一课中,笔者曾设计各种足球技术动作的组合,如(图2)将运球练习与足球的传球、射门、掷界外球及防守组合起来,即同项目内不同技术动作的组合,让同项目的不同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练习与巩固,让不同组合的方法成为课中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练习密度。
  游戏与比赛是体现所学内容组合、巩固已学内容、促进技能运用、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运动强度而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与其他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图3)。
  以上设计的“学练三个一”体现了练习方法多样性,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中练习,在练习中学习,让学练有效结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二、以赛促学,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课程的功能之一,这也决定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竞赛性和评价性。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对事物的了解或对知识的掌握应从多层次、多角度着手[1]。在体育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比赛,指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有效的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促进身体健康目标。
  游戏或比赛是《纲要》中“学练三个一”的体育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赛”是对学生学与练的成果检验,是体育运动快乐的体验形式,是培养学生优秀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为达到赛的目的,根据赛的时机、赛的形式和内容可将比赛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
  1.掌握赛的时机,有效激发兴趣
  游戏或比赛往往被安排在基本部分主要内容教学结束后进行。其实,游戏与比赛也可在准备部分进行激趣,亦可在学生们感觉运动疲劳的时候进行趣味的游戏比赛,延续运动兴趣。在七年级《篮球:原地传接球的练习方法》一课中,教师在准备部分设计“耍猴”的游戏;在课中进行一分钟原地传接球比赛;在课结束前进行全场抢传球比赛,将比赛贯穿课的始终。有效把握赛的时机,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延续,促进所学内容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学生合作意识培养。   2.创新赛的形式,方法即是内容
  比赛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内容。体育教学中比赛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赛、小组赛、挑战赛、擂台赛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改变原有的规则,让比赛更加有趣味;降低比赛难度,让比赛更激烈;组合比赛内容,让比赛更富综合性。如教学篮球传切配合后进行“3v3”教学比赛中,以“传切配合”进攻得分的追加2分,这时候该技术能得到有效的运用;如在教学耐久跑的比赛中加上“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在提高运动趣味的同时让比赛结果更有悬念;又如耐久跑教学中增加各种身体素质练习与球类运动,让比赛不枯燥,让内容更丰富。
  3.追求赛的目的,促进身心健康
  赛是对学与练的检验,赛是为了更好地学,赛的过程是对练的强化。依据《纲要》“学练三个一”的教学理念,在课中至少设计一个与主要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或比赛,其目的是通过比赛促进技能与体能的发展。同时要张扬个性,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达到“有汗有笑,健体促德”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以评导练,改进动作技术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评价能促进练习的有效进行。通过自己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能明确所学动作正确与否,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1.直观教学,改正动作技术
  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示或师生的示范让学生进行比较与思考,产生直观的动作表象,从而有效改进动作技术。如在八年级《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课中有效利用ipad联接大屏幕进行教学演示,学生观看屏幕上教师即拍即传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比较,改正动作技术。
  2.即时评价,反馈动作信息
  教师对课堂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可对课堂纪律、技能动作、合作表现、比赛现场等进行即时评价。即时性评价有着提示性、及时性、简约性的特点。如三年级《简单助跑跳跃》一课中,教师用即时性的评价语言提醒学生助跑后踏跳的准确性和调整的方法与距离大小,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在篮球投篮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投篮的弧度高低或手型正误;也可以手指一举对某一组学生的队伍整齐度或纪律优劣进行评价等等。
  3.多元评价,践行评价育人
  认知心理学理念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關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1]。新课标要求改变以往单一性和终结性的评价,提倡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多元评价模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的同时促进育人功能。
  如七年级《立定跳远的练习方法1》一课中,教师用弹力带将学生带入“练一练,赛一赛,评一评”的体育课堂中,先引导学生调整弹力带,设定适合自己的高度与宽度进行练习;通过自行测试来了解自己的水平;最后通过组内和组间比赛等方式开展自评、他评、互评,最终评出“最强实力奖”“最美动作奖”等奖项,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也体现评价的育人功能。
  4.有赛有评,升华体育品德
  有赛即有评,这是对比赛活动结果的肯定和内涵的升华。评价过程既是对技能学习的评判与考核,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赛气氛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做到既评价技术动作,也评价各小组的体育品德,教育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队友,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品质。
  学习与评价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体育课堂教学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练习、比赛与评价的过程,更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本文所倡导的“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设计,避免体育技能学习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将学习与比赛组合起来,将运动与比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习的各环节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以赛促学,以评导练的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一、增强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要学”  1.优化练习形式,增强学习动机  案例:二年级《跑几步,单脚向上起跳》教学课中的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在操场上设置了8个不同高度的“悬置物”,组织学生结合动作要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高度,练习“跑几步,单脚向上起跳”用手触碰“悬置物”。连续成功3次者可以挑战下一个高度,连续失败3次者则降低一个高度。学生们乐此不疲。  分析与策略:案例中的教师将技术动作结合摸高练习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巩固“教会”的技能;“常赛”反馈“教会”的效果。通过“勤练”提升的技能水平运用于“常赛”,“常赛”营造的运动氛围激励“勤练”,三者相互促进。“教会、勤练、常赛”既可以在一节课中或某一个练习环节进行闭环设计,也可以突破课堂限制,着眼于校园体育活动的顶层设计,建构起校园
田径运动可以发展小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但重复练习难免单调枯燥,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笔者结合跑、跳、投基础能力,设计出高强度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更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运动能力。  一、速度性游戏  1.攻防追击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追击”和“躲避”2个组,躲避者在场地内自由奔跑,追击者手持泡沫棒(软排球、小的橡胶球等亦可)追赶躲避者,如能击中躲避者的后背,被击中的躲避者则退出场地,全
现在,城市里可恶的小偷很多,如果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贵重手机被小偷偷去,损失就大了。我发明的这种“防盗密码手机套”。可以有效防盗。  这种防盗密码手机套与普通的手机套不同。它的开口处安设了一把两位数的微型密码锁,锁上后只有拨对主人所设的密码时,手机套才会打开。一般小偷偷手机时速度很快,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去试多组密码数字,否则会被主人发现;而主人拿出手机时。只要转对密码就可以开启。平时在家里可以不设
当看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正在征集教育教学案例时,过往课堂中的故事一下子涌到了我的脑海中,秉承着重在参与的原则,我决定参加这次案例征集。俗话说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从没写过教育教学案例的我来说,“写什么? 怎么写……”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让我无从下手。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选择迎难而上。下面与大家分享我撰写教学案例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方法  初次撰写案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小学体育课堂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实现学生多元目标达成。由于体育课堂的授课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注意力及持续坚持身体练习的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游戏中学、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练的一种
在大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台,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回望过去,我国体育教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直在改善教研機制、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路径上下功夫,从而在推
S号超级软床  邹蕾磊    S号超级软床,床头装有6个按钮和3盏不同颜色的灯,分别是红色、蓝色、黄色。如果你按下1号按钮,会从床的肚子里跳出一只可爱的小布熊:按下2、3、4、5号按钮,就会伸出四只灵活的机械手帮你整理房间;6号按钮的功能更神奇,它能让软床变成你想要的不同形状。至于那3盏灯也特别有趣:如果你没洗澡就上床了,红灯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你是一个大懒虫早晨老赖床,它就会把你的枕头抬起来,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的第11次专题研讨,以“水平四《耐久跑》单元设计”为主题,针对耐久跑(水平四)单元(7课时)内容展开话题研讨。本次研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带领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耐久跑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等内容。本期选择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针对研讨主题及案例,阐述了细化与分析单元技能主题的具体内容,以单个技术为例,阐述了各阶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单元构建的研究越发深入。浙江省在推出《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后,更加注重“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理念下,单元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思路。但是,由于同校体育教师专业不一致,专项教师单元设计能力弱,区域学校单元设计、实施偏差大,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不一。需要整合区域资源,创新区域教研方法,统筹设计区域学校单元。将《纲要》提出的各种水平段内容标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