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求真务实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台,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回望过去,我国体育教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直在改善教研機制、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路径上下功夫,从而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也存在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教研成效不明显、教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教研工作意见》不仅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而且在“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体育教师指出了一条“真教研”之路。
  何谓“真教研”,笔者认为“真教研”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具体真实的问题进行教育诊断,从而解决问题、反思改善的研究。
  近年来,笔者在江苏各地开展或参与教研活动时常看到学校内张贴着“真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标语。基层学校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认识与教育部的文件如此“心心相印”,这使笔者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关于“真教育”的精彩论断:“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看来,“真教研”是“真教育”的外延,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从事体育教研工作的时间越长,笔者对“真教研”的体会也就越深。
  一、“真教研”,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新时代的体育教研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体育教师为主体展开,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名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国家课程改革以来,江苏省教育厅以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为准绳,以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坚持“研究崇尚求真、指导力求科学、服务注重实效”,走出了一条契合时代精神、具有江苏特色、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教研之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江苏省开展了“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规范教学行为”的活动。在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在现行课程标准引领下,体育教研要做到“研究有专题、指导有典型、服务到基层”,大力倡导校本教研,鼓励开展行动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现行课程标准开展了课程改革研讨、课程培训、教学展示、课题交流、教学比赛等活动。
  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前,江苏省组织了以体育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为主的省级中心学习组,以《课程标准(2017年版)》初稿和征求意见稿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为时一年的学习研讨。《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江苏省举办了600余人的省级培训班,同时以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为研讨课题分别组织了省级高中体能课教学展示和健康教育课教学展示。此后还编写了一套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备课用书《模块教学探究》,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体育教师落实《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神提供了抓手。
  二、“真教研”,要从真问题入手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研已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体育教研在推进区域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体育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体育教育教学资源积累和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分区域也有疲于应付、安于现状,提不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与自己和自己学校的教学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或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华而不实,无法入手进行研究等现象。
  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白进行教研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针对教师实际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体育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养成思辩的习惯。其次要善于观察、发现、识别体育教育教学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梳理,找出自己身边体育教育教学的真实问题。最后要对真实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归纳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由20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得出,体育教研需要理论支撑,但更需要从真问题入手,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托开展教研,并用实践检验教研,才能避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从而形成“真教研”。
  三、“真教研”,要创新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学校体育要创新,体育教研必须也要创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1.将创新体育教研的重点放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
  江苏省在摸准课堂教学真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二次备课”活动,在小学和初中“二次备课”评比和展示中,省教研室直接接受全省各小学和初中体育教师的申报,较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研究教学设计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问题。在“二次备课”评比展示现场的交流环节中,100多名一等奖获得者与前来观摩学习的一线教师进行了思想碰撞,现场研讨氛围浓厚,获得了强化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路径和方法。
  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
  从连续举办5届的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到持续举办4届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省不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善。如,将原来课堂教学比赛的说课、模拟课、录像课评比改为全程实践课教学;将比赛场地放于有较好育人环境和较好教学研究氛围的中小学校;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同时,还注重在比赛中综合进行展示、点评、研讨、培训,从而较好地为体育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3.以创建特色项目引领体育教研创新
  围绕江苏省教育厅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小学特色建设工程,开展创建江苏省特色体育项目活动;依托江苏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建设“e学习”平台,开展了线上“名师课堂”和“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创新和发展“长三角体育教研发展共同体”,开展了长三角两省一市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四、“真教研”,要培育教研队伍形成教研网络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研的主体,做好体育教研,关键在于队伍建设。
  1.夯实体育教研队伍的基础
  江苏省教研室十分重视校本教研,提倡体育教研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目前校本教研已逐步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自身需求。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省特级教师或市学科带头人不断聚集本地区若干学校的骨干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将各校校本教研的问题综合梳理、分析,在市、县、区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鼓励和促进全省“名师工作室”联合,成立了江苏省名师工作室联盟。江苏省名师工作室联盟在江苏省教研室的领导和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交流、互动的教研网络。
  2.培育体育教研带头人
  一方面,重视培育教研骨干。课程改革以来江苏省通过展示交流、课程标准培训、优秀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等培养了一批体育教研骨干,形成了30岁以上到50余岁的体育教研梯队。另一方面,重视实践。体育教研需要理论支撑,但更需要理论联系实践,江苏省所推崇的体育教研带头人应该从真问题入手,通过“真教研”,带动教师实践和推广教研成果,最终达到推进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扩大教研队伍
  体育教育教学的魅力在运动,体育教育教研的魅力在活动。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得到展示、交流,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得到拓展和提升,一次成功的体育教研活动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宣传典型、培育骨干,从而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滚雪球效应。
  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教研活动時,一是应加强教研部门和学校的联系。学校在体育教研活动中为全省体育教师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现场和育体育人的活动氛围,而参加活动的体育教师也从学校“真学习”“真教研”的教育追求中受到启发。二是应重视跨区域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结合。举办省级教研活动时一方面在活动前要求区(县、市)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层层选拔,扩大收益面;另一方面重视活动后形成的滚雪球效应,让活动中的优秀成果成为日后各校校本教研的内容。三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省级体育教研活动上,既要有体育实践课和专项运动技能展示,也要有健康知识课;既要有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身说法,又要有高校专家的理论指导。江苏省体育教师在各种学术思想碰撞中学会了寻找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各种学术思想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并将这一指示作为体育教研的指南,通过求真务实的体育教研,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孟文砚
  2021年1月1日
其他文献
译者:李士勋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在德国就像中国的《西游记》那样家喻户晓,是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巅峰之作。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巴斯蒂安的男孩,他胖胖的、有点笨拙,但他很善于讲故事。一天早晨,他在上学的路上鬼使神差地进了一家旧书店。在那里,他意外地发现一本奇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着他。幻想王国正在毁灭,天真女皇生命垂危,只有一个人间的小孩为她起一个新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定位了教研工作的价值与地位,即“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肯定了教研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教研工作将如何面对发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承担和肩负新时代赋予教研部门的职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在进行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的教学时,应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完整体验和学练”。受排球项目技术特性、教师专业特长及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目前的北京市高中排球模块教学中,体育教师将教学重心更多放在单一技术学练上,对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技术的组合学练与实践不够重视,对竞赛类的相互配合、隔网对抗、互相补位等团队合作学习关注度
设计者:杨泽晗  现在有许多垃圾无法循环利用,且难以清除,严重污染环境。为了给环境保护献一份力,我发明了一种“超级垃圾箱”。
一、增强参与意识,促进学生“要学”  1.优化练习形式,增强学习动机  案例:二年级《跑几步,单脚向上起跳》教学课中的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在操场上设置了8个不同高度的“悬置物”,组织学生结合动作要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高度,练习“跑几步,单脚向上起跳”用手触碰“悬置物”。连续成功3次者可以挑战下一个高度,连续失败3次者则降低一个高度。学生们乐此不疲。  分析与策略:案例中的教师将技术动作结合摸高练习
“教会”是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勤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途径,“常赛”是学生技能运用的平台。“教会”是“勤练”和“常赛”的基础;“勤练”巩固“教会”的技能;“常赛”反馈“教会”的效果。通过“勤练”提升的技能水平运用于“常赛”,“常赛”营造的运动氛围激励“勤练”,三者相互促进。“教会、勤练、常赛”既可以在一节课中或某一个练习环节进行闭环设计,也可以突破课堂限制,着眼于校园体育活动的顶层设计,建构起校园
田径运动可以发展小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但重复练习难免单调枯燥,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笔者结合跑、跳、投基础能力,设计出高强度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更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运动能力。  一、速度性游戏  1.攻防追击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追击”和“躲避”2个组,躲避者在场地内自由奔跑,追击者手持泡沫棒(软排球、小的橡胶球等亦可)追赶躲避者,如能击中躲避者的后背,被击中的躲避者则退出场地,全
现在,城市里可恶的小偷很多,如果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贵重手机被小偷偷去,损失就大了。我发明的这种“防盗密码手机套”。可以有效防盗。  这种防盗密码手机套与普通的手机套不同。它的开口处安设了一把两位数的微型密码锁,锁上后只有拨对主人所设的密码时,手机套才会打开。一般小偷偷手机时速度很快,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去试多组密码数字,否则会被主人发现;而主人拿出手机时。只要转对密码就可以开启。平时在家里可以不设
当看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正在征集教育教学案例时,过往课堂中的故事一下子涌到了我的脑海中,秉承着重在参与的原则,我决定参加这次案例征集。俗话说得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从没写过教育教学案例的我来说,“写什么? 怎么写……”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让我无从下手。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选择迎难而上。下面与大家分享我撰写教学案例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教育教学案例的写作方法  初次撰写案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小学体育课堂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实现学生多元目标达成。由于体育课堂的授课环境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注意力及持续坚持身体练习的能力较弱,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在游戏中学、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练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