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哈儿筹军饷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范绍增是四川大竹人,因为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乎乎的,人送外号“范哈儿”(即傻儿)。
  范哈儿从连长一直干到了师长。1938年,武汉陷入日寇铁蹄之下,蒋介石委任范哈儿为第八十八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谈到打仗,难事就来了:缺军饷。每逢打仗,出征前,范哈儿都得给手底下的官兵发双饷。
  范哈儿的小眼珠一转,他将主管钱粮的军需官张秃子找来。他晃荡着圆圆的脑袋,问道:“老张,要是给军队的弟兄们发双饷,不知道库里的大洋够不够咧?”
  张秃子从兜里摸出一个皱巴巴的账本,翻了一遍,苦着脸,说道:“军饷刚够发一次的,想要发双饷,那可差远着咧。”
  范哈儿一拍肉脑袋,笑道:“没问题,你就把手里的军饷给弟兄们发下去吧,老子还能好好地赌几把咧。”
  范哈兒好赌成性,他的队伍自然赌博成灾。别看范哈儿发饷的时候从不拖欠,他的部队里,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人必须赌牌,班里的赢家去排里赌,排里的赢家到连里赌,层层选拔,最后与范哈儿赌。就这样,饷钱转了一个圈,又回到范哈儿的口袋中,往往还多出许多。输了钱的兵痞们,外出去抢去骗去偷,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军纪官罗驼背在半年前就立下军规,谁敢在军营中耍钱,不仅要没收赌资,还要把他脱光了裤子,狠揍一顿军棍。
  范哈儿一想起那个整天对他黑着脸的罗驼背,脑袋就痛,他担心地说道:“罗驼背立下了戒赌的军规,我心里发虚,玩着不爽利。”
  张秃子眨了眨眼睛,出主意:“叫这罗驼背到司令部去催催拖欠的军饷,他一走,我们就可以大玩特玩了。”
  罗驼背也知道,去司令部催军饷,等于对牛弹琴,可范哈儿的命令,他又不敢不听,只得骑着马,领着一百多名卫兵,直奔司令部。范哈儿一见罗驼背走了,急忙叫张秃子派发军饷。等发完军饷,范哈儿的军营立马成了赌场。
  三十几名高级军官在范哈儿的办公室里摆了六七张桌子,稀里哗啦地打起麻将,整座军营全是赌钱的声音。
  军官们正打得开心,突然,门外放哨的勤务兵进来报告:“不好了,罗驼背带着人抓赌来了,已经到了前门啦。”
  范哈儿一听罗驼背杀了个回马枪,赶忙将手里的骰子一扔,大喊:“快跑。”掀起后窗,跳了出去。有的军官抓了两把银元,跟着范哈儿狼狈而逃,有一个舍命不舍财的营长,忙着收拾一桌子白花花的袁大头,被罗驼背逮了个正着。罗驼背立即传令全体集合,当着众人的面,将营长的军裤脱下,“砰砰砰”连打四十军棍。几个军官想叫范哈儿为他们的营长求情,范哈儿嘴咧得就跟吃了苦瓜似的,说:“我可不敢去说,那罗驼背是阎罗老爷,当时我要被他抓住,肯定也没有好日子过。”
  范哈儿还没讲完,就见罗驼背扯着嗓子叫道:“把范军长的裤子脱了,也要打军棍。”
  范哈儿一听要把他揪出去打军棍,吓得脑袋一低,正要钻进人群开溜,没想到罗驼背手底下的那几个卫兵,挤进人群把范哈儿抓个正着。
  范哈儿一张胖脸上全是冷汗,他被卫兵们七手八脚地按倒在地上,罗驼背指着他的鼻子叫道:“军长,你自己说,我得打你多少军棍?”
  周围当兵的一听要打范哈儿军棍,齐刷刷地跪下,纷纷喊道:“我们情愿替军长挨打。”
  罗驼背看着地上跪的黑压压的人群,冷笑一声:“看在弟兄们的情面上,屁股可以不打,不过,裤子还是要打的。来人,先在裤子上打四十下。”
  范哈儿被扒下裤子,穿着裤衩,被执法队的士兵按倒在地上。他见打完裤子,叫道:“罗驼背,打完了老子的裤子,为啥还不放我?”
  罗驼背冷笑道:“你领着全军的士兵赌钱,你说得罚自己多少大洋?”
  范哈儿直着脖子叫道:“老子没钱,都输给手下的弟兄们了。”
  罗驼背一听范哈儿没钱,就要命令执法队的士兵去揍他的屁股,周围跪着的士兵见军长要挨军棍,纷纷把怀里的大洋掏出来,稀里哗啦地丢了一地,替范哈儿当罚款。罗驼背见到白花花的大洋,满意地点点头,命令执法队放开手。范哈儿赶忙拾起地上的裤子穿上,灰溜溜地回到军部,见四下没人,对屁股后面跟来的罗驼背说:“老子出的点子,你狗日的还假戏真做?”
  罗驼背嘻嘻笑道:“没有你的配合,我怎么叫这群猴崽子乖乖地掏钱?”
  罚来的大洋被士兵们用柳条筐抬进范哈儿的办公室,经过清点,发现这堆大洋的总数比发下去的军饷还要多。
  选自《特别关注》2018.3
其他文献
老板听说有一个庙许愿特别灵验,就带领员工们一起去祈福,期望公司的業绩越来越好。  许了愿后,老板问大家:“快点说说,你们都许了什么样的愿望?”  员工们说:“希望你能给我们涨点儿工资。”  老板说:“许愿是不能说出来的,说了,就不灵了。哈哈!”  选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最近,女朋友在找工作,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清闲无争,工资低的;另一种是有压力,工资高的。  她困惑地向我咨询,我对她说:“德国谚语说,‘靠近骨頭的肉是最好吃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她听完,一脸喜悦地说:“哎呀,好久没吃酱骨头了,要不你现在出去买点吧!”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
期刊
独孤无奈在安福的酒肆里碰到师兄独孤不群。安福就这一家酒店,南来北往的人都在这里歇脚,在这里碰到师兄独孤不群,也就没往深处想。可几天后,又在这里碰到师兄独孤不群,独孤无奈不得不多想了。独孤不群似乎是算过时间,他就是这两天回到這里,就在这里对他守株待兔。  几天前在这里见到师兄独孤不群时,他正在进餐。独孤不群从外面走进来,两人简单地寒暄之后,他叫店家加了两个菜。付了银两后,他告诉独孤不群,因受湖南的石
期刊
老婆逛街回來,老公看老婆买的东西说:“老婆,你买衣服、化妆品,我理解,你买菜谱干吗?”  老婆:“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呗。”  老公:“照这样说,以后咱家你做菜了?”  老婆:“从今天开始,我要按照菜谱点菜,今晚就先来一个‘蟹黄鱼翅’和‘清炖燕窝’吧!”  老公:“……”  (张文)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愣愣和几个哥们出去喝酒,喝到晚上十二点才散。  次日早上,哥们来电话了:怎么样,昨天回去那么晚,嫂子没收拾你吧?  愣愣回答:說什么呢,她收拾我?我回来以后,连家门她都没敢开!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期刊
摩天岭地处赣西区。庄户稀疏,山道崎岖,平日里很少有外人进去。时值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匪盗横行,世道不太平。这天黄昏,山道上走来了一老一少。老者五十来岁,叫吴老八。少者二十余岁,叫赵石。  这老少二人原本是山外的庄稼人,只因眼下转入农闲季节,闲着没事干。吴老八便在钱庄贷了一千银元的银票,准备贩趟木耳。所以,又约了同村的后生子赵石做帮手,一道进了摩天岭。  进山以后,他们向山里老表租了两间茅屋做落脚点
期刊
一、暗中算计  江南诸暨的同山镇,名气最大的不是首富钱满堂,而是海半仙酒坊的东家,海半仙。海半仙痴迷酿酒,总是被自己酿出的美酒陶醉,醉时比醒时还多,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海半仙”,真名反倒忘了。因为酒好,慕名来买酒的人络绎不绝。海半仙心善,不管有钱没钱,凡是想喝他酿的酒都能喝到。所以,不管是谁,提起海半仙,都会竖起大拇指。  钱满堂并没有把海半仙放在眼里。一个经常喝得烂醉如泥的酒蒙子,名气再大,又能
期刊
明朝有位老师在课堂上竟当着学生的面呼呼大睡,学生们不敢吭声,静待老师醒来。老师醒后毫无愧色,还大言不惭地说:“为师方才去见了会儿周公。”众生无言。第二天,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大睡特睡,老師用戒尺敲醒他,气哼哼道:“你怎么能这样?”学生答:“我去见周公了。”老师更气了,追问:“周公说了什么话?”学生不紧不慢地回道:“周公对我说,他昨天没看到你。”  选自《传奇故事》
期刊
诸家是陈墩镇上排得上名的殷实大户,祖上中举、做官多人,到了1942年,诸家已有良田百亩,布庄南货店多家,全家老小过着富足安适的日子。  陈墩镇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正值兵荒马乱的时候,湖匪猖獗。偷盗抢劫杀人越货,时常不断,百姓苦不堪言。诸家自然也加强防范,加固院墙,雇用家丁,还派人值更。  然百密一疏,某日,诸家一对13岁的龙凤双胞胎在上学时不见了踪影。  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有人在诸记南货店门口发现
期刊
江南涇县有位富商叫卢虎,开了一家绸缎铺。卢虎患有咳嗽之疾,每年都要复发几次,而每次复发都要持续半个多月。  这年深秋,卢虎的咳嗽又犯了,他想:看来,我又该请郎中瞧病了,以前那么多的郎中都没能治好我的病,因此这回我应该换位郎中。对了,听说两年前来县城开医馆的李郎中很有名气,不如这回让他给我瞧瞧吧。  卢虎来到李郎中的医馆,说出自己的来意,李郎中连忙瞧起病来。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李郎中道:“卢老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