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一味药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涇县有位富商叫卢虎,开了一家绸缎铺。卢虎患有咳嗽之疾,每年都要复发几次,而每次复发都要持续半个多月。
  这年深秋,卢虎的咳嗽又犯了,他想:看来,我又该请郎中瞧病了,以前那么多的郎中都没能治好我的病,因此这回我应该换位郎中。对了,听说两年前来县城开医馆的李郎中很有名气,不如这回让他给我瞧瞧吧。
  卢虎来到李郎中的医馆,说出自己的来意,李郎中连忙瞧起病来。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李郎中道:“卢老板,你的咳嗽之疾我根治不了,但我可以给你开一张药方,你照方抓药,喝了药后,不出五天,咳嗽便可停止。”卢虎不禁心头一喜:别的郎中为我瞧病,至少要喝半个月的汤药才能停止咳嗽,而李郎中竟说他可以让我在五天之内停止咳嗽,真是太好了!
  李郎中开好了药方,道:“卢老板,这张药方有个药引──本地产的牡丹花,你一定要想方设法弄到它!”卢虎一看,只见纸上写着:一钱牡丹花。
  抓了药,卢虎回到家中,他老婆杜如月忙着要为他熬药,卢虎拦住了她:“这服药,缺药引呢── 一钱牡丹花,本地产的。等弄到了药引,你再熬药吧!”
  杜如月迟疑道:“当家的,咱们怎样才能弄到牡丹花?”卢虎大大咧咧道:“县城这么大,何愁弄不到牡丹花!”说着就吩咐伙计们带着银子,分头去购买牡丹花。
  一个多时辰后,伙计们陆续回来了,却没有一人买回来牡丹花,卢虎大骂他们办事不力。最后,卢虎跺了几下脚,让他们去乡下寻找牡丹花。
  第二天下午,伙计们又都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卢家,卢虎脸一沉,眼看又要发脾气,杜如月连忙拦住了他,向伙计们询问详情。一位伙计小声道:“眼下正是深秋,而牡丹三、四月开花,这个季节,根本找不到牡丹花。”卢虎一怔,道:“看来这药引我算是弄不到了!”
  杜如月想了想,道:“当家的,这个时间只能找干牡丹花了,我知道去哪里能弄到本地出产的干花!”
  卢虎叹道:“唉,眼下为了治病,只能用他的干牡丹花做药引,只不过,我宁愿咳死,也不会亲自去他那里弄牡丹花。如月,你替我去一趟吧!”杜如月点点头,出了家门。
  杜如月弄来了干牡丹花,熬起了汤药。卢虎喝了五天的汤药,果然止住了咳嗽。从此,每当他咳嗽之疾复发,他都去找李郎中瞧病,而李郎中每次都开同样的药方,药引都是一钱牡丹花。
  转眼到了第二年二月,卢虎动身赶往四百多里外的池州府。他在池州城里开了一家分号,每年都要去一趟池州,盘点货物、盘算账目。
  赶到池州城,卢虎在自己的分号里忙碌了起来。几天后的上午,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看来咳嗽之疾又复发了,而眼下身在池州,只能在池州城里找郎中看病了。
  卢虎将分号掌柜叫了过来,问他在池州城里,谁的医术最为高明。
  分号掌柜想了想,说在池州城里,要数在城南开的留春医馆的刘郎中名气最大。
  来到城南稍一打听,卢虎便找到了留春医馆。查看过卢虎的症状后,刘郎中开了药方,卢虎一看药方,竟微微皱起了眉头。抓了药,卢虎回到了分号,分号掌柜正要吩咐伙计熬药,卢虎却摆了摆手:“不急着熬药,刘郎中所开的药方,少了一味药……”
  原来,李郎中多次给卢虎开过同样的药方,因此,卢虎对药方上的药材名称、分量,早就烂熟于心,而刘郎中所开的药方,与李郎中所开的药方非常相似,但刘郎中的药方上,根本没有牡丹花这味药引。卢虎觉得,刘郎中肯定是在匆忙之中,忘记在药方上写牡丹花了。
  听完卢虎的一番话,分号掌柜急忙道:“东家,既然如此,您何不再去一趟留春医馆,让刘郎中在药方上添上牡丹花?”卢虎摇摇头,道:“不必了,你只要派人为我买来牡丹花,便可以熬药了──虽然在池州府寻找不到泾县产的牡丹花,但池州府的牡丹花估计也能做药引。只是眼下才二月,牡丹花不易寻找啊!”
  一连寻找了三天,都没能寻找到牡丹花,药没能熬成,卢虎咳嗽得更厉害了。这天下午,卢虎亲自上街打听谁家有牡丹花,忽然,迎面碰上了刘郎中。刘郎中见他咳嗽得厉害,便问道:“卢老板,难道你没有喝汤药?”卢虎苦笑了一声,道:“刘郎中,我还没能寻找到牡丹花呢!没有牡丹花,汤药就熬不成,我喝啥呀?”
  刘郎中觉得很奇怪,忙问卢虎为何要寻找牡丹花熬汤药。卢虎就把李郎中每次为他所开的药方,说给刘郎中听了。刘郎中听完非常肯定地道:“牡丹花对医治咳嗽之疾,没有益处,当然也没有害处,这个方子,根本不需要牡丹花做药引!因此,不是我的方子少了一味药,而是李郎中的方子多了一味药──牡丹花!”
  回到分号,卢虎将信将疑地命人熬起了汤药。喝了五天的汤药后,他的咳嗽竟然真的停止了,他这才彻底信了刘郎中的话。同时,他不禁怨气顿生,心说:好你个李郎中,既然牡丹花对医治咳嗽之疾没有一点益处,你为何要一次次地在药方里写上牡丹花,害得我这回没能及时喝汤药,待我回到泾县砸了你的招牌!
  半个月后,卢虎料理完了分号的事务,迫不及待地赶回了泾县县城。第二天一早,他来到了李郎中的医馆,气愤地道:“李郎中,牡丹花对医治咳嗽没有一丁点儿益处,而你每回开给我的药方中都有它,这是为何?”李郎中大吃一惊:“你咋知道牡丹花治不了咳嗽?”
  卢虎气呼呼地将自己在池州,让刘郎中瞧病的事说了一遍,然后抄起一条板凳,去砸医馆的招牌。李郎中连忙拦下了他,道:“卢老板,看来我不将实情告诉你是不行了。”
  原来,卢虎有个哥哥叫卢安,也开了一家绸缎铺。三年前的一天,一位外地客商来到卢虎的绸缎铺,想购买一批绸缎。卢虎见那客商人生地不熟,便抬高了价钱,想大赚一笔。一时间,那客商有些犹豫,便去了卢安的绸缎铺,卢安和那位客商很快谈妥了公道的价钱。卢虎得知后,认为卢安抢了他的生意,赶到卢安的铺子里兴师问罪,卢安却劝他要公平交易。卢虎更愤怒了,发誓与卢安断绝来往。
  两年多前,李郎中来到泾县县城开设医馆,很快就与卢安成了好朋友,因此知道了卢家兄弟翻脸一事。李郎中想促成卢家兄弟和好,却一直没能想出好办法。卢虎第一次来医馆瞧病,李郎中觉得机会来了。他知道,泾县一带很少有人种植牡丹花,深秋时节更不是牡丹的花期,因此此时寻常人家根本没有牡丹花,但卢安家却种植着十多株牡丹,而且卢安有个习惯:将牡丹花瓣晒干保存,用以制作香袋。于是,李郎中在开给卢虎的药方中,写上了牡丹花,目的是想让卢虎不得不向卢安讨要牡丹花,从而为兄弟俩的和解制造机会……
  事实上,杜如月每次熬药时,确实在药材中加入了牡丹花,而且那些牡丹花确实是卢安给的,但每次去卢安家讨要牡丹花的,不是卢虎,却是杜如月。
  听完李郎中的一番话,卢虎呆立半晌,然后喃喃道:“李郎中,难得你一番苦心!我这就去我哥家,告诉他我知错了!从今天起,我与他和好如初。”说着,卢虎一路小跑,向卢安家赶去。
  选自《民间文学》2017.12
其他文献
尤南答采药回来,路过官道时,在路边发现一个褡裢。他打开一看,不由得一惊,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把褡裢放进药篓里,用草药掩盖好,坐在路边抽着旱烟袋等待。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个毛头小伙子骑着一头小毛驴急匆匆地赶过来,焦虑万分地问道:“这位大爷,麻烦问一下,有没有看见一个褡裢?”  尤南答瞅瞅满头大汗的小伙子,反问道:“什么样的褡裢?”  小伙子说,他在县城米铺里做了三年伙计,褡裢里装着三年的工钱,
期刊
老板听说有一个庙许愿特别灵验,就带领员工们一起去祈福,期望公司的業绩越来越好。  许了愿后,老板问大家:“快点说说,你们都许了什么样的愿望?”  员工们说:“希望你能给我们涨点儿工资。”  老板说:“许愿是不能说出来的,说了,就不灵了。哈哈!”  选自《幽默与笑话》
期刊
最近,女朋友在找工作,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清闲无争,工资低的;另一种是有压力,工资高的。  她困惑地向我咨询,我对她说:“德国谚语说,‘靠近骨頭的肉是最好吃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她听完,一脸喜悦地说:“哎呀,好久没吃酱骨头了,要不你现在出去买点吧!”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
期刊
独孤无奈在安福的酒肆里碰到师兄独孤不群。安福就这一家酒店,南来北往的人都在这里歇脚,在这里碰到师兄独孤不群,也就没往深处想。可几天后,又在这里碰到师兄独孤不群,独孤无奈不得不多想了。独孤不群似乎是算过时间,他就是这两天回到這里,就在这里对他守株待兔。  几天前在这里见到师兄独孤不群时,他正在进餐。独孤不群从外面走进来,两人简单地寒暄之后,他叫店家加了两个菜。付了银两后,他告诉独孤不群,因受湖南的石
期刊
老婆逛街回來,老公看老婆买的东西说:“老婆,你买衣服、化妆品,我理解,你买菜谱干吗?”  老婆:“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呗。”  老公:“照这样说,以后咱家你做菜了?”  老婆:“从今天开始,我要按照菜谱点菜,今晚就先来一个‘蟹黄鱼翅’和‘清炖燕窝’吧!”  老公:“……”  (张文)  选自《民间故事》
期刊
愣愣和几个哥们出去喝酒,喝到晚上十二点才散。  次日早上,哥们来电话了:怎么样,昨天回去那么晚,嫂子没收拾你吧?  愣愣回答:說什么呢,她收拾我?我回来以后,连家门她都没敢开!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期刊
摩天岭地处赣西区。庄户稀疏,山道崎岖,平日里很少有外人进去。时值民国时期,兵荒马乱,匪盗横行,世道不太平。这天黄昏,山道上走来了一老一少。老者五十来岁,叫吴老八。少者二十余岁,叫赵石。  这老少二人原本是山外的庄稼人,只因眼下转入农闲季节,闲着没事干。吴老八便在钱庄贷了一千银元的银票,准备贩趟木耳。所以,又约了同村的后生子赵石做帮手,一道进了摩天岭。  进山以后,他们向山里老表租了两间茅屋做落脚点
期刊
一、暗中算计  江南诸暨的同山镇,名气最大的不是首富钱满堂,而是海半仙酒坊的东家,海半仙。海半仙痴迷酿酒,总是被自己酿出的美酒陶醉,醉时比醒时还多,人们送了他一个外号“海半仙”,真名反倒忘了。因为酒好,慕名来买酒的人络绎不绝。海半仙心善,不管有钱没钱,凡是想喝他酿的酒都能喝到。所以,不管是谁,提起海半仙,都会竖起大拇指。  钱满堂并没有把海半仙放在眼里。一个经常喝得烂醉如泥的酒蒙子,名气再大,又能
期刊
明朝有位老师在课堂上竟当着学生的面呼呼大睡,学生们不敢吭声,静待老师醒来。老师醒后毫无愧色,还大言不惭地说:“为师方才去见了会儿周公。”众生无言。第二天,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大睡特睡,老師用戒尺敲醒他,气哼哼道:“你怎么能这样?”学生答:“我去见周公了。”老师更气了,追问:“周公说了什么话?”学生不紧不慢地回道:“周公对我说,他昨天没看到你。”  选自《传奇故事》
期刊
诸家是陈墩镇上排得上名的殷实大户,祖上中举、做官多人,到了1942年,诸家已有良田百亩,布庄南货店多家,全家老小过着富足安适的日子。  陈墩镇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正值兵荒马乱的时候,湖匪猖獗。偷盗抢劫杀人越货,时常不断,百姓苦不堪言。诸家自然也加强防范,加固院墙,雇用家丁,还派人值更。  然百密一疏,某日,诸家一对13岁的龙凤双胞胎在上学时不见了踪影。  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有人在诸记南货店门口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