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一般任务,又承担了自身的特殊任务。专家们把这个特殊任务归纳为四点:“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管用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学生主动积极地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动因。对于提高阅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阅读时就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也就特别好。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终身喜爱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
  (一) 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读懂一篇文章,不仅要读懂每句话,还要了解句与句的联系。首先应该从理解句子入手,弄清段中有几句话,并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弄懂一句话一句话是怎样连成一个自然段的。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凭借“思考、练习”,突出训练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 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通过读,不仅让学生知道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由句和段组成。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材料是围绕中心思想,按一定的顺序安排的,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都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懂得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一些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在批判中,吸收并积累正确的思想观念。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中,学生就明白了一个重要观点:不要迷信权威。“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遇到问题,要坚持科学试验,让事实说话。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让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做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首先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五)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读”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并从阅读中享受到乐趣。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
期刊
论文对特殊直流电机的换向器出现的V形滑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二苯醚塑型云母板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过对某大楼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分析,介绍了采取的措施,以期对条件相似工程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有一定的借鉴.
临湖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坡度较缓,无大的悬崖峭壁地形,自然成因的山体滑坡相对较少.但水系发育,降雨充沛,近代河湖相冲洪积物分布广,其结构松散,密实度较低,且常处于
会议
目的了解2006年度深圳市南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1年间南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58‰
七叶皂甙钠是从七叶科植物天师粟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得到的皂苷钠盐。其制剂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具有抗炎、抗渗出、消肿胀、改善微循环及恢复脑功能等作用。由于七叶皂甙钠
【中图分类号】G62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
期刊
对枇杷品种大房、长红3号、早黄、太城4号、早钟6号、森尾早生、解放钟等的花粉形状、大小、萌发孔、表面纹饰进行显微观察,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图象处理程序建立三维图象进行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文历来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展示才情,锤炼思想,评判社会、他人、自己的自由平后,这一点已得到广大考生和语文教育界的认可与肯定。了解高考作文的特点,掌握其写作技法,高效备考应是一个实际而又重要的问题,下面就本人多年执教高三语文,指导学生备战高考作文的一些尝试做一些简单介绍。  一、范文引路,找准效仿的目标
期刊
简要介绍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重点阐述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并提出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