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时间”中的历史——由《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历史内容反思学生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知识是《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而现有教科书中历史内容的编写在淡化历史学科体系、突出主题的同时却导致了学生时序感的混乱与历史理解的肤浅等问题。事实上,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内容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自然也是教科书历史内容编写的重要维度。为此,本文尝试对教科书历史内容编写以及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早在2004年,时代小学就认识到:只有与家长结成的是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通过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才不再是纸上谈兵。
【摘 要】现在,我们的美术教育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的时期,经过多方面的考察,专家们认为小学的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对图文的理解·美的表达·道德观念·创新和实践等等都在核心素养之中。美术能让学生陶冶情操也可以发泄对某种事物的不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触而发生创造力,在思维的探索中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万物都好奇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在小学的时期一定要重视这个
随着数量庞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青少年步入中学,一方面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冲击了现有的学校教育及其管理模式,带给人们太多的视觉不适,乃至心理、行为、管理不适。加强“90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研究,理性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90后”学生心
【摘要】很多教师对例题的教学往往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解题技巧的训练,有的甚至是就题论题,局限于问题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教学的更高层次—“问题延伸”。课本的例题是对巩固知识、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具有很强代表性和示范性。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加强研究,注意多解创新、变式引申和化归推广,引导学生思考发掘例题的潜在功能,为分析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初中数学 例题 体会  【
王志勤,厦门市槟榔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校长,"福建省名校长"培养对象,"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多篇论文见刊于各地刊物,出版有专著《体验教育实践研究初探》等。"我听到过,过眼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作者根据多年探究教学经验总结了现阶段影响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因素,提出了高中语文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式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7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教学水平以及质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初中教学中,化学是必修的内容,化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化学知识中有些比较抽象、枯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的意义以及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小学身为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情感认知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只有做到了这些,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兴趣;基本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事实告诉我们,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惟有实践,才有创新。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用好用活教材,重视动手操作,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浅谈初中;数学;实践能力
同学们:  年末将至,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测试时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一次次的学习考试?在此,老师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  有两位妈妈,她们都有一个爱画画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孩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客人欣赏。”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带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孩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纸篓里,无论你自